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进行Fs-LASIK手术在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Fs-LASIK手术的300例近视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Fs-LASIK手术。其中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SAS和CPSS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例高于对照组;术后血压和心率波动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s-LASIK手术围术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利于视力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探究发病原因,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保护患者视功能。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五官科接诊的110例(110眼)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结果不同眼损伤患者经过治疗平均眼压从(55.89±13.46)mmHg改善到(17.76±4.66)mmHg,眼压恢复正常;出院时大多数患者视力基本都有提升;在出院时视力基础上随访两年少数病例视力有下降。结论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药物法、手术疗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尽全力保护患者视功能,降低致盲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五官科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对致伤的原因、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前房积血、眼挫伤、晶状体脱位以及眼球炎症性的黏连等因素都会导致由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1)仅采用药物治疗30例共30眼(全身与滴眼),联合手术治疗10例共10眼(前房冲洗、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2)治疗结束后眼压恢复者38例共38眼,眼压高于21mmHg的有2人共2眼,但是较治疗开始前低。结论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病十分复杂,但是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钝挫伤和眼球内积血导致的,所以及时的按照病情进行处理,能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病理过程。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0例,其中40眼出现眼外伤。通过对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所有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表现及治疗措施等进行探究。结果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眼球穿通伤、晶状体脱位或损伤、眼内出血及房角挫伤,且分别为5眼(12.5%)、11眼(27.5%)、9眼(22.5%)、15眼(37.5%)。经过治疗后,眼压在6~1mmHg范围内的有28眼(70%),眼压低于21mmHg的有12眼(30%)。治疗后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患者有4例4眼(10%),8例8眼(20%)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28例28眼(70%)视力有所提高。结论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其复杂程度高于原发性青光眼,必须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眼球后壁形态分类对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目前眼球后壁的主要检查手段有检眼镜、B型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检眼镜对眼球后壁形态分类评估的参考客观性较差且较困难,B型超声检查的显示范围局限且不准确,3D-MRI可全方位且清晰地显示眼球后壁形态,OCT可观察巩膜曲率变化,可用于近视性眼底病变的研究,但扫描范围有限。广角OCT(WF-OCT)联合高分辨率3D-MRI用于眼球形态分类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对检眼镜、B型超声、MRI以及OCT用于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后壁形态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并评估不同类型的眼球后壁形态对视力和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影响,为临床客观评价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根据发病年龄,可将高度近视分为发生在学龄后的迟发性高度近视(loHM)和发生在学龄前的早发性高度近视(eoHM)。大量的遗传学研究表明eoHM不同于loHM。eoHM发病年龄在学龄前(<7岁),受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工作)影响最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因此,eoHM是研究高度近视发病机制的理想模型及寻找高度近视相关基因的独特资源。eoHM可分为仅表现为高度近视的单纯型(非综合征型)以及合并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其他系统异常的综合征型。eoHM与一些遗传性眼病密切相关,常常是一些遗传性眼病最早期特征,是儿童最早就诊的主要原因及临床医生发现潜在眼部疾病的重要线索。因此,对eoHM除了应进行详细的眼部结构和功能检查外,应高度重视遗传学筛查,明确致病基因,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干预和长期随访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主要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晶状体脱位、眼内出血、房角损伤、眼内炎症均是引起外伤后青光眼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因素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后发现视力恢复至0.3以上患者51例,占45.5%,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96例,占85.7%。结论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根据不同因素采取不同方法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内压,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94例因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参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最终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也取得了不一样的临床治疗效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96%,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有效恢复,值得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选择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40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的恢复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视力丧失,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33例患者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经积极治疗和配合常规及优质护理后,40例患者其中不满意2例,一般1例,满意9例,非常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37/40)92.5%,且满意度评价之间(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治疗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以优质护理对提高外伤性青光眼的治疗和提高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合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