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21例(A组)、中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21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的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等相关指标,并分析A组患者的三维眼底照片的临床特点。结果经比较,A组患者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比例显著高于B组,矫正视力低于B组;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周围病变或者视网膜变化对青光眼的诊断具有很大影响;进行立体拍片利于青光眼的检出。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病的检出率,便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50例,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比较其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45例(90%),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结论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白内障摘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重要意义,且并发症比较少,安全性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中硅油与C3F8填充后视网膜复位率和高眼压发生率,为此类手术的填充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在不同时间段连续观察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分别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硅油和气体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观察,从手术后1wk;1,3,6,12mo,视网膜复位率和眼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及眼压的情况,得出最佳的填充方式。结果:初次手术后,硅油组视网膜复位率高于气体组,但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眼压:硅油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气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玻璃体手术后使用哪种填充物,应采取个体化方案。
简介:摘要近视眼在生活当中给我们造成了许多的不便,近视眼大部分是由于不能够良好健康的用眼而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遗传或者环境等因数导致的。后天性近视眼是可以通过近视眼手术进行治疗的。选择做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来恢复视力,目的就是想摘掉框架眼镜。其实,近视眼的手术对眼睛也是有一定的伤害的,因此做好近视眼的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免引发后遗症出现。那么近视眼手术术后该如何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4)与观察组(34),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降低幅度为(19.3±1.1)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4±1.3)mmHg,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性治疗方法应用到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集合过强型内斜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8例儿童集合过强型内斜视患者,运用X2检验对两组手术后正位率、欠矫率和过矫率做比较,运用T检验对术前看近与看远斜视度N-D,以及N-D差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正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内直肌后徙组的欠矫率、过矫率比双侧内直肌后徙组的高(P<0.05),其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N-D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内直肌后徙患者的N-D高于双侧内直肌后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中、大多数集合过强型内斜视的疗效一样,单侧内直肌后徙术和双侧内直肌后徙术都可以降低集合过强型内斜视儿童患者与看远视度的相差值。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共32例(32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组,对照组即单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组,每组16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剥离适当范围视网膜前膜内界膜,对照组不剥离内界膜,两组均气液交换吸出视网膜下液,填充C3F8或硅油,随访2-24月,观察视网膜复位,裂孔解剖闭合,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视网膜均复位,复位率:81.2%,对照组:9例视网膜复位,裂孔闭合,复位率5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较好的改善术后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共140只患眼,将术前近视程度作为基本依据,把100例近视眼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Ⅰ组(40只患眼)≤-3.00D;Ⅱ组(60只眼)>-3.00D,但≤-6.00D;Ⅲ组(30只眼)>-6.00D,但≤-12.00D;Ⅳ组(10只眼)>-12.00D,所有患者均给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对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四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剩余屈光度以及裸眼视力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从Ⅰ~Ⅳ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混浊程度和剩余屈光度则呈现出上升趋势,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出现角膜瘢痕、角膜感染以及角膜糜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上运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近视眼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并且对于近视度数≤-6.00D的近视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近视眼、屈光度、裸眼视力中图分类号R7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80-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眼压下降幅度为(19.13±1.04)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1.4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损伤类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眼压,促进患者视力早日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眼外伤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地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眼外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的眼压。
简介:摘要总结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52例(104眼)矫治高度近视的护理效果,包括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术前心理咨询、术前检查和术后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细致、全面的心理护理和术前评估,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全过程,增强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手术。52例(104眼)手术后患者远、近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舒适度令患者满意。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继发性青光眼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给予观察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眼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12/4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继发性青光眼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TransPRK与LASE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激光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TransPRK术组60例120眼,LASEK术组60例120眼。观察术后1wk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术后1a屈光度等。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第1dTransPRK组无刺激症状者:86眼(71.7%),视物清楚,睁眼来医院复查。LASEK组术后81眼(67.5%)无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TransPRK组109眼(90.8%),LASEK组87眼(72.5%);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TransPRK组0级113眼,LASEK组0级109眼。结论:TransPRK组刺激症状明显轻于LASEK组,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视力恢复快;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haze的发病率低,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两组1、3、6、12mo两组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