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的临床特征及系统损害的情况。方法总结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40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SS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关节痛,其次为皮疹、口眼干和雷诺现象等。本组病例中sss最易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sSS是一种慢性以多脏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疾病,由于原发病多掩盖了sSS的初起症状,给首诊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原发性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上应注意两者的鉴别和治疗的选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sSS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临床医生应做到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管疾病中出现的继发性癫痫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的分析。方法本单位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脑血管疾病进行就诊的患者共448例,其中出现继发性癫痫的患者共44例,通过CT影像或MRI检测对出现继发性癫痫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发作的部位、类型进行临床结果的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中出现继发性癫痫的患者其发作的部位主要表现在脑部的脑叶位置,表现类型以单纯部位发作为主,其中脑部出血的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的概率大于脑梗死以及蛛网下腔出血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脑血管疾病中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的位置在脑叶中的可能性高于其他的部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的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的概率高于其他病灶引起的,继发性癫痫的病灶主要位于脑叶位置,以单纯性位置发作为主。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5月期间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的23例(28眼)高度近视(眼轴〉26mm)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后3d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1眼(7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3眼(8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好,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是基层医院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用眼习惯和父母近视与近视进展的关联情况。方法以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采用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用眼习惯和父母近视对一年后近视进展的影响。结果用眼习惯评分与视力呈正相关[β=0.010,95%CI:(0.002~0.018),P=0.016];父母近视与视力呈负相关[β=-0.046,95%CI:(-0.073~-0.019),P=0.001]。按父母近视的分层结果显示,健康的用眼习惯与父母不近视儿童的视力呈正相关(P=0.040)。结论健康的用眼习惯有助于改善初一学生近视进展情况,特别是对于父母不近视的学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眼),其中19例(38眼)行传统无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植入术(ICL V4组),26例(52眼)行ICL V4c植入术(ICL V4c组),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裸眼视力(UDVA)、矫正视力(C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以及总高阶像差。结果两组术后1周、1、3个月U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等值球径、球径和柱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拱高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前房角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1、3个月,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1.00;术后1周、1、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3个月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 V4c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视觉质量与传统ICL植入术相当,临床应用更方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视人群在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校的暨南大学单纯性近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部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曲率(K1、K2)等参数。采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双眼原在位放松状态下的基础眼压(IOPP)及分别注视9个不同眼位(集合、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5 min后的眼压,每个注视眼位间隔休息5 m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60例(60眼),其中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1、28、11眼。左右眼IO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406),以右眼为研究眼。3组间SE、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89,P<0.001;F=21.917,P<0.001),而组间IOPP、ACD、CCT、K1、K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眼人群向9个不同眼位注视5 min后的眼压值与IOPP[(13.80±3.9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IOPP、下方眼位眼压(IOPD)与SE均无相关性,IOPP与AL均无相关性。低、中度近视组的集合眼位眼压(IOPC)与SE之间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组的IOPC与SE呈正相关(r=0.713,P=0.014)。结论: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与IOPP之间无差异,IOPP与SE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高度近视者更应科学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 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为 2013 年 1月 20 日 ~2014 年 1 月 20 日 期间。所有患儿均进行 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将治疗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数、立体视觉值、外斜视度数以及 NSC 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儿的视力、屈光度 、 外斜视度数、 NSC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立体视觉值为( 150.46±34.58 ) ” ,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 ,P>0.05 。结论:应用 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少年间歇性外斜视与近视的相关性。方法将61例有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少年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外展过强型9例,集合不足型42例,基本型10例;将同期规范散瞳验光无斜视的儿童少年6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平均每年的屈光变化,分析与近视的相关性。连续观察4a。结果研究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平均每年屈光度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平均每年屈光度变化均大于外展过强型及基本型(P均〈0.01),而外展过强型与基本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可能会促进儿童少年近视的发展,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者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高度近视者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4例(96眼)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 d,裸眼视力0.05~0.25者24眼(25.0%,24/96),0.3~0.5者40眼(41.7%,40/96),0.6~1.0者32眼(33.3%,32/96);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05~0.25者20眼(20.8%,20/96),0.3~0.5者42眼(43.8%,42/96),0.6~1.0者34眼(35.4%,34/96)。影响术后视力的单因素为年龄、术前视力、术前眼底病变程度及核硬度(P<0.05);影响术后视力的多因素为年龄及术前眼底病变程度(P<0.05)。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破裂,术后早期并发症为眼压一过性升高,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低下的原因主要为变性近视。无坠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