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比较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40例)和TEP组(40例),TAPP组接受TAPP治疗,TEP组接受TE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EP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APP组与TEP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较TAPP治疗手术时间更短,但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动脑指导操作、解决困难、总结反思,动手实施操作、验证猜想、展示成果,动脑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动手是实践能力、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动手与动脑,两者不可或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将它们优势互补,让它们合作并行,在搭配与互动下,优化小学数学学习质量。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与动脑优势互补、合作并行的意义、策略和展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正确处理“动手”与“动脑”之间关系的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病例数共计为34例,选择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分成腹腔镜组10例,传统组24例。腹腔镜组中患者运用善释D(9*13)补片行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传统组中患者运用善释D10补片行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中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与传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术后的血肿、复发以及慢性疼痛情况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疝手术中运用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或者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探究6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象,此为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将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组31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方式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1例,用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的疗效治疗。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治疗效率评价为98.7%,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评价有效率为78.9%,两者效果差异明显,对此后3个月随访来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疼痛率为0%,但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后疼痛率为50%,两组透析类型的不同,具体统计科学意义(P<0.01),对患者术后恢复水平进行比较,都有了较好的恢复。结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两者效果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取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性42例,女性1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7.5岁),对照组42例,男性41例,女性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9±7.2)岁,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行腹股沟疝修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治疗费用等各项数据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使用腹腔镜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方式,腹腔镜具有明显优势。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其中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组40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84±11.52分钟,与开放组的49.21±13.62分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分别为7.27±2.73天和3.35±1.63和,高于开放组的3.35±1.63天和1.7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比较,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相对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60例。开放手术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手术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VAS评分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2012年 2月 -2016年 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者选取 88例,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 结果:对照组对侧隐匿性疝发现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差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 29.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更加确切可靠,创伤小,疼痛轻,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有利于对侧隐匿性疝的发现,减少二次手术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复发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各有优势,均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但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术中优势更加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过程中以针刺结合自拟通脑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年 6月~ 2016年 3月期间收治的 94例确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平均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拟通脑汤并结合针灸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通过观察记录,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达到 97.87%,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 85.11%,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刺结合自拟通脑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估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实施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此文计算数据来自本医院纳入手术治疗的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试验组(n=35)实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对照组实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计算两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统计率、术后复发统计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指标数据更短,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5.71%)较对照组指标数据(25.71%)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复发统计率(2.86%)较对照组指标数据(17.14%)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者予以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