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近6年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符合要求的病例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愿意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高压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1个疗程以上的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外伤性癫痫、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特定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评分。结果155份病历资料被纳入统计,其中高压氧组85例,对照组70例。2组各发生外伤性癫痫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5,P=0.70);2组分别发生外伤性脑积水3例、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6,P=0.03);2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分别出现8例、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0,P=0.004)。术后2周高压氧组GCS评分为(7.72±1.51)分,高于对照组的(7.26±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 P=0.03);术后4周高压氧组GCS评分为(8.94±1.74)分,高于对照组的(8.08±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1, P=0.001)。术后6个月GOS评分高压氧组[(3.75±0.65)分]高于对照组[(3.16±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3, P<0.001)。结论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术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方式与时机对非脑疝形成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非脑疝形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早期(发病6h内)手术组30例,延迟(发病6h后)手术组3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穿刺引流组为27例,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为33例,分析对比各组患者术后5d时GCS评分、围手术期内再出血数及半年时ADL评分。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后5d时GCS评分为(13.8±3.2)分,延迟手术组为(11.3±2.9)分,早期手术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引流组为(12.8±3.2)分,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为(10.4±3.1)分,穿刺引流组术后5d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有2例再出血患者,均在穿刺引流组,延迟手术组及小骨窗开颅组无再出血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穿刺引流组ADL评分分级和危重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50ml内未形成脑疝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预后,早期穿刺引流手术术后有再出血风险,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预后无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采取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和常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采取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术后死亡率、重残率和术后并发症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采取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明显的优于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术后的死亡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中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脑疝复位技术或天幕裂孔切开术对外伤后嵌顿性颞叶钩回疝的救治效果。方法对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者应用脑疝复位技术或天幕裂孔切开处理嵌顿性颞叶钩回疝,并与29例常规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疝复位组56例中,恢复良好25例,中残7例,重残5例,迁延性昏迷4例,死亡15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者占57.1%(32/56),死亡率为26.8%(15/56)。常规手术对照组29例中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5例,迁延性昏迷3例,死亡14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者占24.1%(7/29),死亡率为48.3%(14/29)。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恢复较好(良好+中残)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生脑疝嵌顿时,对于单侧瞳孔散大时间在2h以上,或已经出现双侧瞳孔散大但持续时间在1h以内者,结合脑疝复位或天幕裂孔切开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评估急诊手术对脑疝的影响。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接受显微手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记录。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5例出现侧裂血肿,4例在未知位置,2例在额叶,3例在额叶两侧。此外,除1例外,其他患者均同时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8例进行了术前CTA扫描,并发现7例存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通过血肿清除手术证实17个动脉瘤确实是由大脑中动脉内的破裂引起:2个位于M1段、13个位于其分叉处(M1)、2个位于M2段。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还成功治疗了2个交通动脉动脉瘤。随访评估显示6个月至1年后有6名患者完全康复,4名表现为中度残疾,3名表现为重度残疾。不幸的是,在两名因术前Hunt Hess V级严重而死亡之前仍有三名患者遭遇严重残疾情况。结论:总之,立即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干预被证明非常有效,在消除血肿和夹闭与颅内血肿相关的动脉瘤方面取得积极生存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手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将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应用于观察组中,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以及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以及27.5%,数据间经比对计算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选择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简介:在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的临床表现,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6个月死亡,尸检证实上矢状窦、左侧侧窦、及脑实质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此后,一系列经尸检发现类似病例。最初人们认为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患,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出血性脑梗死,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性昏迷、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已可应用血管造影术、MRI、MRA等新诊断技术。在生前诊断CV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