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以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血管外科2021~2022年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踝肱指数、肢体功能得分,统计截肢率。结果 患者治疗后平均踝肱指数(0.88±0.19)、肢体功能得分(24.88±5.98)较治疗前高,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有意义(T=8.4981;T=5.3306;P<0.05)。截肢患者仅有2例,截肢率10.00%。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以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效果良好,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还可减少截肢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51例行外科取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22~78(61.7±13.1)岁。51例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程度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例患者术中呼吸道大出血死亡。其余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139,303)min,体外循环时间81(44,118)min;术后24 h心率、呼吸频率较术前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7~41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肺栓塞复发或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34例有完整心脏彩超资料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时应用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两种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 实验患者共40例,均在2021年3月~202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动脉取栓术,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介入溶栓,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更小,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评分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时应用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两种治疗效果的对比明显,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更优,可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并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证明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0 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25 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均优于常规组(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急性脑梗塞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一般采用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现研究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护理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此次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和动脉取栓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110例患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55名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术的治疗,称A组,另一组患者同为55人进行动脉取栓术的治疗,称B组。手术治疗后进行比较,分别比较患者的动脉畅通的情况,脉搏数,是否会复发以及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反应程度。结果A组康复人数有42人,康复率为76.36%,B组康复人数为51人,康复率为92.73%,B组康复率高于A组(P<0.005)。A组复发人数为4人,复发率为7.27%;B组复发人数为14人,复发率为25.4%,B组复发率也高于A组(P<0.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我们可以看出,介入溶栓术和动脉取栓术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介入治疗术术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但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动脉取栓术明显,但是动脉取栓术容易复发,所以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选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开展,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干预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共计8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完成分组,对照组患者与干预组患者均为40例,评价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干预效果,促进手术干预效果提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P<0.05);通过对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状态进行评价,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患者,对于本院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占比更高(P<0.05);通过评价术后各时段的生理疼痛体感评分,进一步证实落实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生理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表现(P<0.05)。讨论:医学调研结果充分证实,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动脉切开取栓术医疗干预阶段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能更好地优化手术干预效率促进手术质量有效提升,且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理状态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栓术和介入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接受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的 4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接受置管溶栓术治疗的 5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二组患者的术后通畅率、 D-二聚体水平、并发症及再狭窄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 D-二聚体水平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应用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介入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均有良好效果,前者术后通畅率高,后者并发症少,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各具利弊,可依据临床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中机械取栓和选择性动脉溶栓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选择性动脉溶栓(35例),实验组实施机械取栓(35例),相对比再通率、再通时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管再通率较高,并且再通时间短(P<0.05);治疗前NIHSS评分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24h、7d、30d评分均降低,而组间对比,实验组更低,差异显赫(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要显著优于选择性动脉溶栓,更利于患者恢复和血管再通,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