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以动脉切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血管外科2021~2022年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动脉切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踝肱指数、肢体功能得分,统计截肢率。结果 患者治疗后平均踝肱指数(0.88±0.19)、肢体功能得分(24.88±5.98)较治疗前高,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有意义(T=8.4981;T=5.3306;P<0.05)。截肢患者仅有2例,截肢率10.00%。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以动脉切开治疗效果良好,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还可减少截肢情况。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动脉切开取栓术 平均踝肱指数 肢体功能得分 截肢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时应用动脉与介入溶两种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 实验患者共40例,均在2021年3月~202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动脉,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介入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更小,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评分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时应用动脉与介入溶两种治疗效果的对比明显,介入溶治疗效果更优,可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并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证明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动脉取栓术 介入溶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中脱落栓子处理方法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一次后有中栓子部分脱落的病人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局部溶治疗,观察组采用再次支架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再通效果(血流回复的TIMI级别)。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再通效果(血流回复的TIMI级别)进行比较后,观察组患者的再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脉取栓 脱落栓子 处理方法
  • 简介:急性动脉栓塞是源于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式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等组织急性缺血.发病高峰多在50~70岁,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致死、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1999年4月~2001年4月我院成功采用Fogarty导管为48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行,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 护理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溶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和动脉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110例患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55名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溶的治疗,称A组,另一组患者同为55人进行动脉的治疗,称B组。手术治疗后进行比较,分别比较患者的动脉畅通的情况,脉搏数,是否会复发以及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反应程度。结果A组康复人数有42人,康复率为76.36%,B组康复人数为51人,康复率为92.73%,B组康复率高于A组(P<0.005)。A组复发人数为4人,复发率为7.27%;B组复发人数为14人,复发率为25.4%,B组复发率也高于A组(P<0.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我们可以看出,介入溶动脉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介入治疗术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但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动脉明显,但是动脉容易复发,所以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选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术 动脉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切开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51例行外科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22~78(61.7±13.1)岁。51例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程度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例患者中呼吸道大出血死亡。其余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139,303)min,体外循环时间81(44,118)min;术后24 h心率、呼吸频率较术前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7~41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肺栓塞复发或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34例有完整心脏彩超资料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肺动脉切开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肺栓塞 急性病 栓子清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均行机械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均为32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综合组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81.25%,综合组是93.7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ADL、FMA评分,综合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综合护理实行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增强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机械取栓术 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的围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本组2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并行截肢手术。结论积极的围期护理提高了fogarty导管的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取栓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结合动脉内溶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结合动脉内溶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评价支架合并动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合理分析15例经动脉(观察组)和22例支架合并动脉(治疗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术后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动脉观察组和采用支架合并动脉的治疗组对比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合并动脉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 后循环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闭塞动脉介入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间收治的行急性脑梗死闭塞动脉介入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急性脑梗闭塞动脉介入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闭塞动脉介入取栓术 围手术期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动脉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简称机械组)。采用心肌梗死溶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和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切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动脉切开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治疗,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内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切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切开取栓术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动脉及基底动脉联合支架植入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按照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进行静脉溶(发病时间<6 h,静脉溶组)、动脉(发病时间6~24 h,动脉组)及基底动脉联合支架植入(发病时间>24 h,基底动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动脉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溶组,基底动脉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动脉组、静脉溶组(P<0.05)。结论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基底动脉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基底动脉取栓 支架植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采用动脉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發病至置鞘成功时间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疾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Solitaire支架动脉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Sof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 多模式血管再通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