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术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7例Fogarty导管术的治疗及效果分析。结果12例为急性动脉栓塞病例,手术加溶、抗凝、解痉药物治疗效果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少。15例为急性血栓形成病例,术前溶效果较好,手术完全。但多伴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术后加用球囊扩张和(或)支架后较少复发,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少。结论Fogarty导管术风险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 标签: Fogarty导管取栓术 急性动脉栓塞 急性血栓形成
  • 作者: 王旭光 金志宏 李莉 黄伯儒 高占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7-09
  • 出处:《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11月39卷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术和介入置管溶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接受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术治疗的 4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接受置管溶术治疗的 5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二组患者的术后通畅率、 D-二聚体水平、并发症及再狭窄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 D-二聚体水平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应用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术与介入置管溶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均有良好效果,前者术后通畅率高,后者并发症少,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各具利弊,可依据临床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取栓 置管溶栓术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本组2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并行截肢手术。结论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提高了fogarty导管术的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取栓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合并肠坏死患者行肠切除联合Fogarty导管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行坏死小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中同时经肠系膜断端的静脉开口插入Fogarty导管。1例术后MVT复发,再次行剖腹探查、坏死肠管切除、Fogarty导管,1例术后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溶治疗。住院时间12~42 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治疗有效率100%。术后随访1~32个月,随访过程中,无MVT复发及死亡病例。本中心认为急性MVT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CT检查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对于出现肠坏死的急性MVT,肠切除联合Fogarty导管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AMVT小肠坏死、肠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Fogarty经肠系膜上静脉加术后溶。结果患者治愈出院11例(91.7%),死亡1例(8.3%)。治愈患者术后无肠瘘、短肠综合征、肠系膜静脉血栓复发等并发症出现,无再次手术。结论术中经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导管术后溶治疗AMVT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联合后续抗凝等预防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静脉取栓术 导管溶栓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导管直接溶(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股静脉切开+下肢挤压驱、CDT治疗及单纯抗凝治疗。通过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早、中期疗效。结果7例中央型血栓(股青肿)患者行股静脉切开术及19例混合型血栓患者行CDT治疗,术后1周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6.46±11.42)%及(69.17±8.79)%;其术前、术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周围型血栓患者行保守治疗,静脉通畅率为(56.09±4.23)%。治疗前、后1周静脉通畅评分及治疗前、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24例股静脉切开及CDT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肢体肿胀完全消退,下肢深静脉主干通畅,无溃疡形成。9例保守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有6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轻度色素沉着;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出现小腿溃疡及色素沉着。结论手术或CDT治疗急性下肢DVT能迅速改善静脉回流障碍,早、中期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取栓术 导管直接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导管+置管溶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8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分成A组和B组,均41例。A组给予球囊导管+置管溶治疗,B组给予经股动脉置管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超声结果的变化。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B组的75.61%(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B组的26.83%(P<0.05)。A组治疗后,单侧栓塞6例,双侧栓塞1例;B组治疗后,单侧栓塞12例,双侧栓塞3例,两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疾病患者行球囊导管+置管溶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且不良事件较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球囊导管取栓 置管溶栓 急性 下肢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6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栓形成 取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抽吸组15例与联合治疗组5例。单纯抽吸组男9例,女6例,年龄(67.3±12.8)岁;联合治疗组男3例,女2例,年龄(68.5±14.2)岁。单纯抽吸组在穿刺后仅给予单纯抽吸血栓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反复抽吸不通的情况下联合支架术。评估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成功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血管开通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单纯抽吸组和联合治疗组从股动脉穿刺成功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分别为23(15,37)min和33(29,51)min,单纯抽吸组要比联合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3,P=0.013)。术后24 h两组NIHSS评分为10(5,13)分比8(3,9)分(Z=-0.893,P=0.138),术后7 d两组NIHSS评分为7(2,12)分比5(3,7)分(Z=-1.738,P=0.127),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颅内出血和血栓逃逸发生率分别为20.00%(1/5)、0.00%(0/5),单纯抽吸组为20.00%(3/15)、13.33%(2/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单纯支架或抽吸联合支架来说,采用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治疗中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且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耗时少等特点。

  • 标签: Sofia远端通路导管 大脑中动脉 血栓抽吸术 机械取栓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动车组转向架各零部件均使用螺栓螺纹连接,所以螺栓连接在转向架上数量较多。由于列车长时间高速运行,整车受到高频率、高强度的振动冲击作用,导致部分零部件螺栓及螺纹出现轻微损伤,在零部件螺栓拆卸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螺栓断裂或螺堵挤丝的情况。本文基于目前螺纹连接的一般形式,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针对螺栓断裂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动车组 取折断螺栓 操作要点
  • 简介:目的探讨单腔和双腔Fogarty导管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EAE)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单腔Fogarty导管组(SF组)(52例,55条患肢)和双腔导管组(DF组)(25例,28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死亡率、截肢率、膝下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SF组[(0.68±0.08)vs(0.17±0.16)]和DF组[(0.93±0.11)vs(0.15±0.18)]术后AB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DF组的一条或以上膝下动脉开通率(78.6%vs52.7%,P<0.001)、ABI改善程度(0.78vs0.51,P<0.001)优于SF组。DF组截肢率(7.1%vs14.5%,P<0.01)、并发症发生率(20.0%vs51.9%,P<0.001)低于SF组。而DF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SF组[(143±15.8)minvs(85±13.5)min,P<0.001)]。结论双腔Fogarty导管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更好的选择。

  • 标签: 下肢 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 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术病人护理中予以路径化导管室护理方案的救治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路径化导管室护理,比对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开包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急救设备、监护吸氧、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救治成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接受介入术的患者而言,采取路径化导管室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抢救效率和血管再通率,还可以改善预后,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路径化导管室护理 急性脑梗死 介入取栓术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并经股动脉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机械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近一年来,在某院接受治疗的发病时间,6小时到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名作为此次研究工作对象,选择使用机械,并对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有53名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达到88.3%。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讲,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机械介入手术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但同时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机械取栓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评价支架合并动脉溶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合理分析15例经动脉溶(观察组)和22例支架合并动脉溶(治疗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术后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动脉溶观察组和采用支架合并动脉溶的治疗组对比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合并动脉溶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溶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 后循环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术(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宁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4~74(59.12±6.97)岁,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40±2.29)分。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SWIM支架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支架治疗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脑梗死溶(TICI)分级标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新发梗死、血管痉挛、血栓脱落致远端栓塞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NIHSS评分变化情况;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患者死亡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61~96(76.34±14.2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57~87(71.53±15.38)min。后即刻DSA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术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4.39%(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4.865, P值均<0.05)。术后1周NIHSS评分观察组为(4.74±1.08)分,对照组为(7.23±1.43)分,均较术前降低(t=27.970、19.094),且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8.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4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5, 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88%(2/43),低于对照组的19.51%(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0, 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预后良好者占72.09%(31/43),优于对照组的51.22%(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8, P<0.05)。结论应用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术毕血管再通率高,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可获改善,手术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卒中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机械和静脉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机械治疗)和参照组(静脉溶治疗),对比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械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高于静脉溶治疗,前者可促进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