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每天陪伴在我们左右的朋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感觉得到它;看得见、摸得着它,让我们的教学有血有肉。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数学,并利用实物或直观教具使学生在形象、生动、逼真的环境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
简介: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在体育教学中达成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相融,意志品质与行为能力的相融,真正发挥和实现体育教学的教育价值。
简介:摘 要:乳液聚合在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众多化学工业生产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常用的乳化剂在此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总结普通表面活性剂和可聚合表面能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优缺点,对价格更低、绿色环保、性能更优的工业用乳化剂提出展望。
简介: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少先队还是班级都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在班主任进行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少先队工作和班级管理结合到一起,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使二者可以互为羽翼、相融共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简介:现代大学治理日趋重视依靠法律法规和大学章程来治理学校事务,也越发注重通过“人格之治”来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大学“法规之治”历史悠久,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法规之治”还是“人格之治”,都存在一些局限和弊端,面临若干掣肘和困难。这导致大学治理实践乱象丛生。深入研讨“法规之治”的内在规律和意蕴,分析国内大学该类治理的现状、弊端及其归因,厘清“法规之治”与“人格之治”的关系及其各自职能,聚焦问题,规避局限,全面清除掣肘和路障,构建治理和矫正策略,从而促成“法规之治”与“人格之治”的互补相融,构建现代大学“人格”与“法规”兼治的育人生态。
简介:目的:探索胃癌病人血清中潜在的N-糖肽生物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Q-MS/MS)对胃癌病人和胃炎病人血清中的N-糖肽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s,PL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约60种N-糖肽进行统计分析,找到7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N-糖肽,分别为N4400-IgG1、N5400-IgG1、N4410-IgG1、N3500-IgA、N5400-IgA、N5402-IgA和N5501-J。以这7种N-糖肽对测试组进行PLS分析,结果表明胃炎病人和胃癌病人之间已出现一定的分离趋势。结论:本研究发现了胃癌潜在的N-糖肽生物分子标志物。该方法为探索胃癌生物分子标志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游戏课程化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振宇基于安吉游戏提出的,是一个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游戏链,其出发点是幼儿的游戏,游戏课程化最后又回到游戏中去,这时的游戏不是初期游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面上的发展和提升。“主题情景建构游戏”模式就是基于游戏课程化背景下的一种课程模式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中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行微生物检验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两组共 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 25份为血标本、 37份为尿标本、 34份为痰标本、 31份为粪标本,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 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 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 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 11.81%。结论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