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3例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导致其暴力攻击行为出现的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本组研究病例中,39例年龄在46岁以下,占比高达73.58%。其中初、高中学历患者最多,共计34例,占比64.15%。患者均存在妄想、幻视及幻听等情况。 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现状,分析暴力攻击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WVS)、暴力攻击认知调查表、暴力风险管理知识与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3所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天津安定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5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较为频繁地遭受暴力攻击,工作场所暴力频率总分(6.21 ± 2.94)分,不同科室(χ2值为32.149,P<0.05)、是否参加过精神科护士培训(χ2值为11.588,P<0.05)和是否轮班(χ2值为21.017,P<0.05)的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频度不同。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68.6%,370/539),症状支配(65.9%,355/539),风险评估意识差(57.9%,312/539);与患者沟通不到位(56.8%,306/539)是暴力攻击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暴力防控培训、使用规范评估工具,构建并完善暴力攻击防控体系来减少暴力攻击的发生,以保障护士执业安全,维持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转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导致父母及其家庭其他长辈对孩子过度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导致幼儿在心理成长出现偏差,“小霸王”“捣蛋王”等就此产生,这类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不服管教等,非常容易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于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简介:【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阶段常见的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不仅会带来财物的损坏,还将给其他幼儿的身体、情感造成伤害。从3-6岁儿童的行为特点来看,其攻击方式、攻击类型呈现多样化,加强这一群体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反馈、终止方式的研究,明确攻击行为出现的相关诱因,制定可靠的矫正或预防措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凤山街道中心幼儿园的若干名儿童为观察对象,对其攻击性行为现状进行调查;随后,借助访谈法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在日常工作中对攻击性行为采取的处理办法,以及其对攻击性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最后,从矫正3-6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出发,围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提出了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接触暴力题材的动画或影视作品、引导幼儿对攻击性行为问题进行反思、积极开展游戏训练等教育策略。
简介:摘要:小学生在产生愤怒情绪时,往往不懂得处理与调节,而是采用暴力手段去发泄,甚至攻击他人、伤害他人。在小学阶段,合理引导、及时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作为班主任,应采用适当的指导策略教育学生学会管理不良情绪、及时纠正学生攻击性行为。
简介:摘要:攻击性行为是目前小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是小学生表现出来不健康的社会行为,不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学生小恒的案例,分析导致其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对症下药——冷处理,及时干预其错误行为,实施感情联络,帮助其父母改善教育方式等方式,帮助学生转化其行为,同时总结经验,给同行一些借鉴。
简介: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项目,我们了解到,体育包括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中,竞技运动是体育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通过竞技运动,我们不仅可以观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还可以从中学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篮球竞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无论是大型的正规比赛还是在一些社会组织的业余比赛甚至在学校的“体育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篮球竞赛的身影,可以说篮球竞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篮球竞赛作为一种需要得出胜负的体育运动,不可避免的会在赛场上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篮球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就是这样一种不利于篮球竞赛的不道德行为。因此,研究篮球运动中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甲医院儿科护士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的现状,并分析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采用攻击及暴力管理的态度量表(MAVAS)、自我超越量表(STS)对温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110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36%。结果104名儿科护士STS总分为(40.47±9.83)分,MAVAS总分为(57.67±8.2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护理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是否经历暴力事件的儿科护士MAVA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工作年限、是否经历暴力事件、自我超越水平是儿科护士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甲医院儿科护士的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水平有待提高,护理工作年限、是否经历暴力事件、自我超越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故护理管理者可给予年资低、未经历过暴力事件的护士更多关注,通过提高该人群自我超越水平,从而改善其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WPV)经历者、目击者对WPV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2—5月苏州市某医院WPV经历者、目击者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然后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结果不同视域下护士对WPV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即WPV主体责任归属、预先识别及组织支持。经历者认为暴力发生患方主体责任大、WPV难以提前识别、组织支持缺乏;而目击者表示护患双方主体责任相当、WPV能够预先识别、组织支持方式需多样化。结论不同视域下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认知存在差异,医院管理层应根据WPV经历者、目击者的反映和需求,加强安保建设,提高护士暴力识别与应对能力,降低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简介: 【摘 要】 “家安则国安”,预防及惩治家庭暴力,任重道远。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被立法者命名出台之前,该制度在反家庭暴力进程中也有一定的运用。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目前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方面的立法与实践现状,借鉴域外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为推动家庭暴力防治系统的构建和反家暴救济体系的形成提出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