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模拟放置内髂坐钢板和测量置钉的最大安全角度,探讨其疗效以及置钉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行改良Stoppa治疗的40例髋臼后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利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出单侧骨盆的3D模型。根据术前3D模拟结果钢板在螺孔相连位置折弯后,模拟跨过骨盆弓状缘放置,选取弓状缘下方的4个螺孔(s1、s2、s3、s4)进行置钉固定处理,经过各个螺孔在四边体表画一条钛板垂直线,经过该垂直线模拟出与四边体夹角为30°、45°、60°的置钉平面,测量各个螺孔与不同的置钉平面的最大置钉安全角度∠R,最大的螺钉长度为L。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判定)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男性螺孔s4在置钉平面30°的置钉安全角度大于女性(P<0.05);男性和女性的螺孔s1、s2、s3、s4分别在置钉平面30°、45°、60°的螺钉长度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min(85min~18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0ml(350ml~67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35例,良5例,随访期间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情况(如神经损伤、异位骨化、骨折再位移等)。结论:改良Stoppa放置内髂坐钢板对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不同螺孔不同置钉平面的安全置钉角度在不同性别上有所差异,而螺钉长度的一致性较好。

  • 标签: []  改良Stoppa入路 内髂坐钢板 置钉平面 安全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Stoppa改良引起的不稳定定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例不稳定定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改良Stoppa手术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经改良Stoppa手术治疗,切口长度平均为(10.22±1.26)cm,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31.25±45.26)ml。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一般情况都比较好,且术后并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切口浅表感染等并发症,效果比较好。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4个月~12个月,期间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在不稳定定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中,Stoppa改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都相比于常规治疗方式有改善作用,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 不稳定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stoppa(正中)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Stoppa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ajeed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Stoppa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中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骨盆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stoppa(正中)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中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踝骨折实施改良前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以64例三踝骨折为监测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展开分析,其中对照组32例实施传统固定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改良的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踝关节功能。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干预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患者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具有积极效果,突出体现在增强疗效和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值得推行。

  • 标签: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联合后内侧、后外侧、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踝关节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实验组给予踝关节外侧联合后内侧、后外侧、内侧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踝关节外侧联合后内侧、后外侧、内侧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上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上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上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上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期间,采取改良肘关节前内侧所体现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均采取的是改良肘关节前内侧。术后随访十二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能力、肘关节功能变化、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38±1.08)周。疗效评估得知,总体优良率达到了91.43%。术后患者都未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有1例出现活动疼痛,1例出现同侧小指麻木,并发症发生率5.71%。和治疗前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能力均出现了大幅改善(P<0.05)。和治疗前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后的Mayo评分、ADL评分均出现了大幅提高(P<0.05)。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采取改良肘关节前内侧能够保证良好临床疗效,加快骨折愈合,并有助于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标签: 尺骨冠状突骨折 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 肘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下颌角截骨术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入院进行口内下颌角截骨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研究组),记录并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负性情绪评分更低,护理依从性更高,不良事件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口内下颌角截骨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护士提升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其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术 围术期护理 循证护理 负性情绪 不良事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颈低领切口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赤峰市医院甲状腺肿瘤病人8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侧颈区低领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颈前低领切口中间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嗓音和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第3天血清钙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3.82±0.43)分比(5.55±0.50)分]及围手术期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5%比3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经侧颈低领切口,可以减缓术后颈前不适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切口隐蔽,病人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高,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侧入路 嗓音障碍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时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对患者手术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20例需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实施经桡动脉造影),对照组(60例,实施经股动脉造影),对比分析两组方案的效果与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方案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也更低,排尿困难的现象出现得比对照组更少,住院时间、压迫止血时间与穿刺肢体制动时间均相较于对照组更短,舒适度更高,数据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践中经桡动脉比经股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更有效率,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恢复速度,确保患者术中各指标达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在相关治疗中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Carlson后外侧手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手术。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在基本手术过程指标上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观察组在膝关节伸膝和屈膝的最大角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在Lysholm评分各项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rlson后外侧手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显示出较传统后正中手术更小的手术创伤和更佳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 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臼骨折用经腹直肌旁手术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0年1月-2024年3月本科接诊髋臼骨折病人(n=20)。试验组采取经腹直肌旁手术,对照组采取髂腹股沟手术。对比术中失血量等指标。结果:关于术中失血量和手术耗时:试验组只有(604.39±97.21)ml、(149.23±21.58)min,但对照组却达到了(698.54±100.34)ml、(197.34±35.79)min,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试验组10.0%,对照组40.0%,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髋臼骨折用经腹直肌旁手术,病人术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耗时也更短。

  • 标签: 经腹直肌旁入路 价值 髋臼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指总伸肌(EDC)劈开入与Kocher在桡骨头Mason III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今后桡骨头Mason III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23年1月以后住院的Mason III型桡骨头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15例,观察组行EDC劈开入手术治疗,对照组行Kocher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切口长度、肘关节旋转活动度、肘关节Mayo评分、术后发生异位骨化、切口感染及水疱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5.23±1.32(c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91±1.60(cm),差异显著,P<0.05。术前组间肘关节活动度、Mayo评分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关节旋转度为143.36±12.40(°)、Mayo评分85.92±6.7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C劈开入手术治疗Mason III型桡骨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指总伸肌劈开入路 Kocher入路 Mason III型桡骨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多学科团队(MDT)管理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行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脊柱后路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MDT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MDT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可有效降低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后入路手术 MDT模式 围术期压力性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传统脊柱前路手术和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脊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02月-2023年11月为研究起止时间,纳入此时我院收治的脊椎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签分组法均匀分组,31例纳入对比组并应用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31例纳入观察组并应用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评析指标:二组的疼痛水平、Cobb角矫正度、Cobb角丢失度、脊柱功能、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二组的疼痛水平等统计结果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水平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Cobb角矫正度、脊柱功能均高于对比组,且Cobb角丢失度较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对脊椎感染患者治疗时,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与微创脊柱手术治疗均可发挥治疗效果,但后者效果更理想,能够减轻疼痛水平,改善脊柱功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应用。

  • 标签: 传统脊柱前路手术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 脊椎感染 疼痛水平 脊柱功能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髋臼骨折患者应用经腹直肌旁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截取80例,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组,分为常规组(经髂腹股沟手术治疗)40例和观察组(经腹直肌旁手术治疗)40例,对比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数值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较常规组更优,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髋臼骨折患者接受经腹直肌旁手术治疗时,可以减少创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术后髋关节功能较优,预后效果更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髋臼骨折 治疗效果 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经锁孔手术及开颅手术治疗对颅脑外伤伴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颅脑外伤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8,接受传统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28,接受锁孔手术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中、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D-二聚体与Hcy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经锁孔手术及开颅手术治疗对颅脑外伤伴脑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术后身体各项功能水平。

  • 标签: 锁孔入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直接入(DAA)与行后外侧(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PLA方案,研究组65例患者,应用DAA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 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与直接前方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直接前方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及髋关节恢复快的优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功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