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对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对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赵治龙 范玉伟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医院骨科 756000

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入路,分析组予以髌上入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上入路相较于髌下入路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关键词:胫骨骨折;髌下入路入路膝关节功能

胫骨骨折的发生会严重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对其多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以最大程度帮助患者实现骨折复位和愈合。分析发现,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入路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通过合适的切入点植入髓内钉,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膝关节的损伤,实现最佳的骨折复位内固定[1]。基于此,本次试验对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进一步比较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实施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以我院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60例为分析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30例包括男女人数各有18例、12例,平均年龄(48.11±10.05)岁;分析组30例包括男女人数各有19例、11例,平均年龄(47.92±10.03)岁。纳入标准:符合胫骨骨折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符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指征,无相关禁忌证或过敏史;凝血功能正常,无血液系统病变;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真实完整,患者本人及家属对试验参与表示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试验具有分析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入院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入路方式选用常规的髌下入路,具体为:叮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协助其尽量屈伸膝关节(120~130°)。随后,将患肢妥善固定,直至其与手术床相互垂直,开展对抗牵引。于患者髌骨下缘与胫骨结节相连接的位置,行大小约为5cm的手术切口,并沿着髌骨韧带进行逐层切开,直至胫骨最高点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之下。以韧带结节点与胫骨相连接的斜坡片位置进针,将导向针插入到胫骨远端的骨干位置。对齐骨折断端,并偏向于5mm处进行扩髓操作。借助C型臂透视仪的引导,进行骨折复位器的置入,以进行髓腔长度的准确测量,并在导向针的引导下置入髓内针。最后,对骨折区域进行良好复位和固定后,缝合切口。分析组入路方式选用髌上入路,具体为:叮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协助其适当屈伸膝关节(20~30°)。随后,于髌骨上方3cm处行大小约为2~3cm的手术纵向切口,逐层分离股四头肌肌腱,直至髌骨上囊处。随后,借助C型臂透视仪明确以胫骨踝间嵴外缘内侧为进针点,将导向针与保护套经切口置入胫骨骨折的远端处。借助小钢板及阻挡针进行扩髓操作,并借助外套管进行髓屑的吸引后,使用保护套进行导向针与髓内针在胫骨远端的防治。待骨折复位良好后,进行切口的彻底灌洗,最后进行切口的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析两组膝关节功能,借助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围绕疼痛、功能、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在85分及以上的患者为优,70~84分之间者为良,60~69分之间者为中,在60分以下者为差[2]。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试验数据借助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分别实施2检验、t检验,前者以(n,%)表示,后者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分析 分析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且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分析(±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d)

对照组

30

135.84±25.77

138.48±40.73

17.68±4.41

82.75±10.01

分析组

30

122.64±22.06

118.33±35.46

14.72±4.52

73.18±10.02

t

2.131

2.044

2.567

3.701

P

0.037

0.046

0.013

0.001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分析 分析组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分析(n,%)

组别

例数

总优良率

对照组

30

7

15

7

1

8(73.33)

分析组

30

11

17

2

0

28(93.33)

2

4.320

P

0.038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 分析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n,%)

组别

例数

髌前痛

骨折延迟愈合

畸形愈合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4

2

1

7(33.33)

分析组

30

1

0

0

1(3.33)

2

5.192

P

0.023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长管状骨骨折类型,骨折愈合时间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实践显示,多数胫骨骨折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治愈且无后遗症,其中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被广泛认可。相较于传统的钢板治疗,髓内钉治疗过程中对软组织条件的要求较低,且对软组织的二次伤害明显减少,具有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少及对骨膜血运无损伤等诸多优点,十分有利骨折愈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需要注意的是,髓内钉治疗的不同入路方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也存在差异。陈启才[3]研究表示,既往的髓内钉治疗多以髌下入路为主,虽具有手术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后易取出内固定等优势,但需要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加之髌骨阻挡了髓内钉的轴向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矢状面和冠状面的畸形风险,不利于实现患者骨折最佳复位和固定。相较于髌下入路而言,髌上入路在操作期间仅需要患者处于半伸直体位,更便于胫骨骨折的复位维持与置钉,大幅减少了术中操作难度,降低了术后膝前的疼痛风险。此外,髌上入路方式的使用,能让髓内钉在套筒保护下经髌上正中置入,能有效避免损伤髌韧带及胫骨近端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明显改善了髌下入路的缺点。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分析组在围术期相关指标方面的表现更优,且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对胫骨骨折患者实施常规的髓内钉治疗期间,选择髌上入路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髌下入路,值得临床借鉴推行。

参考文献:

[1] 葛洪源,于云.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0):133-134,137.

[2] 王培文,姚学东,庄华烽,等.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24):2231-2235.

[3] 陈启才,卢翠萍.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7):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