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与病因构成的相关性。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与病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在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深部(65.36%)、脑叶(15.89%)、脑干(10.13%),病因以高血压、不明原因为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病因进行分析深部与高血压、年龄呈正相关(P<0.05);脑叶分别与高血压、动脉瘤呈负相关、正相关(P<0.05);脑干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与病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深部出血患者病因以高血压为主,脑叶出血患者以动脉瘤为主。因此,在临床中,可参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对患者的病因进行推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鼻内窥镜下鼻出血部位的定位技巧.方法回顾191例鼻出血患者在纤维鼻内镜下寻找鼻出血部位.结果下鼻道后端穹窿顶(80人),嗅裂(20人),中鼻道(14人),鼻中隔中部(9)、中鼻甲(2人)、下鼻甲(1人)、鼻咽部(1人)、蝶窦(2人)、鼻腔肿物(2人)、上颌窦后壁骨折处(1人),59人未查到出血部位.结论纤维鼻内窥镜检查鼻出血,诊断准确,治疗方便,效果好,总结定位技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鼻出血;出血部位;纤维鼻内窥镜;定位技巧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99-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随后实施宫腔镜下清宫术。根据术后出血量,分为A组25例,出血量>200ml,B组25例,出血量≤200ml,对两组患者的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出血影响因素对比显示,孕周时间及瘢痕厚度与保守治疗出血无关(P>0.05),而胎心、包块大小、治疗前HC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心及治疗前HCG水平、包块大小为瘢痕妊娠保守治疗时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包块大小及胎心、治疗前HCG水平是对瘢痕妊娠保守治疗出血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在行保守治疗时,需要缩小包块,将绒毛活性降低,再行清宫术,可有效降低出血量,确保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时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剖宫产瘕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出血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大于200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小于或者等于200ml,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妊娠包块大小、是否有胎心、瘢痕厚度、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甲氨蝶呤(MTX)用药方法等。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超过200ml,为实验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低于200ml,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包块直径比对照组患者大。有胎心例数、治疗前β-HCG水平超过5000U/L例数、清宫术前β-HcG水平超过5000U/L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块直径大、存在胎心、治疗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U/L、清宫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U/L,均为影响剖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多的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部位及病因的特点。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儿142例,根据患儿年龄分组:3个月至1岁组34例、〉1~4岁组23例、〉4~7岁组38例、〉7~15岁组47例。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差别。结果142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以柏油样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下消化道出血以鲜红色血便多见。上消化道出血69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出血73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各年龄组过敏性紫癜和急慢性腹泻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详细采集病史,上消化道出血以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下消化道出血以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为主。临床上应采用多种诊疗手段进行观察并选择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变化及机制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06月-2023年01月,选择60例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按病变部位分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n=22例),脑干出血组(n=18例),一侧小脑出血组(n=20例),对心电图、心肌酶cTnT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综合结论。结果 脑干出血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高于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K、CK-MB、cTnI、血清肌钙蛋白T(cTnT)均显著高于一侧小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TnT显著高于脑干出血组(P<0.05)。结论 不同脑出血部位的心电图、cTnT的变化差异显著,脑干出血患者在心肌酶方面呈较高水平,可能与广泛脑损害相关,有望为脑出血患者的心血管监测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时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出血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大于200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小于或者等于200ml,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妊娠包块大小、是否有胎心、瘢痕厚度、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甲氨蝶呤(MTX)用药方法等。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超过200ml,为实验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低于200ml,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包块直径比对照组患者大,有胎心例数、治疗前β-HCG水平超过50000U/L例数、清宫术前β-HCG水平超过5000U/L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瘢痕厚度、甲氨蝶呤用药方法等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块直径大、存在胎心、治疗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0U/L、清宫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U/L,均为影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多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时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出血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大于200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小于或者等于200ml,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妊娠包块大小、是否有胎心、瘢痕厚度、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甲氨蝶呤(MTX)用药方法等。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超过200ml,为实验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低于200ml,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包块直径比对照组患者大,有胎心例数、治疗前β-HCG水平超过50000U/L例数、清宫术前β-HCG水平超过5000U/L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瘢痕厚度、甲氨蝶呤用药方法等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块直径大、存在胎心、治疗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0U/L、清宫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U/L,均为影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多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出现远隔部位弥散受限病灶(R-DWILs)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R-DWILs将患者分为阳性组(39例)及阴性组(164例),分析阳性组患者R-DWILs基本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后将P<0.1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R-DWILs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9例(19.2%)脑出血患者中共检测到55个R-DWILs,其中皮层-皮层下45个(81.8%),基底节区8个(14.5%),脑干1个(1.8%),小脑1个(1.8%)。病灶的直径为2~20 mm,呈圆形或椭圆形、片状、不规则形等。共计42个(76.4%)病灶在血肿的对侧半球,患者R-DWILs的数量为1~3个。阳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均较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632,95%CI:1.213~2.072,P=0.015)、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37,95%CI:1.019~1.581,P=0.042)及NLR(OR=2.151,95%CI:1.397~2.733,P=0.003)是R-DWILs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DWILs在脑出血患者中常见,以皮层-皮层下多见,且好发于血肿的对侧半球。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偏高患者更易出现R-DW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