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选择胸骨最佳穿刺部位,供临床使用时参考。方法:在胸骨上确定24个穿刺点(胸骨柄、胸骨角各3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个穿刺点),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在60具尸体上进行该项研究.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8.30±0.24kg(3.02~14.10),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36±0.19mm(473~30/40);胸骨角的测试压为8.83±0.32kg(3.57~13.40),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38±0.08mm(11.53~30.5);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7.57±0.66kg(2.00~15.13)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54±0.57mm(3.00~31.32).结论:从胸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4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最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0~l.5cm处.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癌发生部位和病理类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120例大肠癌患者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分化中等的腺癌(51.7%)、分化良好的腺癌(27.5%)、分化不良的腺癌(9.2%)、粘液腺癌(8.3%)、印戒细胞癌(1.75%)、未分化癌(0.8%)和腺鳞癌(0.8%)的发生率依次降低:大肠癌发生的部位自直肠(55.8)%、乙状结肠(19.2%)、盲肠(9.1%)、升结肠(5.8%)、横结肠(3.3%)、多部位(2.5%)、肝曲(1.6%)、降结肠(1.6%)和脾曲(0.8%)依次降低;乙状结肠癌患者中,分化好的腺癌、分化中等的腺癌、分化不良的腺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7.4%、60.9%、4.3%,而直肠癌患者中相应的比率为20.0%、48.7%、10.40%(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中腺癌发生率较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癌发生部位和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