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实习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胸外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60人,分为实验组(30人)与对照组(30人),授课内容为肺癌诊断和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与3D胸腔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结合三维重建的肺血管支气管模型讲解肺解剖和诊断,参观3D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肺癌手术。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临床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教学方法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理解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具有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对胎儿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疑似为COA的胎儿90例,根据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尸检病理结果分为COA组(30例)与非COA组(60例)。比较两组超声心脏多切面相关参数。结果COA组胎儿主动脉峡部Z-分数、升主动脉Z-分数、肺动脉/升主动脉、右室横径/左室横径、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与非COA组胎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显示,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有较高准确性(AUC>0.9),而主动脉峡部Z-分数、肺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有一定准确性(AUC为0.7~0.9),升主动脉Z-分数、右室横径/左室横径有较低准确性(AUC为0.5~0.7)。结论胎儿主动脉缩窄应用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有一定的提示价值,根据超声心脏多切面相关参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其中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临床还需配合其他参数联合诊断,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简介:目的: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显示的诊断中探讨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I诊断作为主要方向。选取我院中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样本,从中选取50例进行详细分析,对所有的患者均采用MRI平扫头颅,并采用高分辨的3D 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桥小脑角区,扫描完成后分析结果,并结合是极其情况了解患者病变部位的责任血管,同时根据跟踪手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均明确责任血管,其中部分处于左侧,另一部分处于右侧,分别有29例和21例,所有患者中未发现双侧病变情况。责任血管分布情况主要是椎动脉2例、小脑下后动脉4例、小脑下前动脉11例、小脑上动脉33例。结论:针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MRI高分辨的序列检查方法即3D TOF和3DFIESTA能够对责任血管清晰显示,不仅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引导,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猪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监测模型的建立及常用切面的获取方法。方法挑选10只体格正常的健康小猪,12~18个月,体重45~60 kg。采用Philips CX-50超声系统和TTE探头进行TTE相关操作。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连续两次记录5个TTE常用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parasternal long-axis view, PLAX)、胸骨旁短轴切面(parasternal short-axis view, PSAX)、心尖部四腔心切面(apical 4-chamber view, A4C)、剑突下四腔心切面(subcostal 4-chamber view, S4C)、剑突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subcostal inferior vena cava long-axis view, SILAX)]的获取情况,并用Kappa检验分析获取情况的一致性。结果PLAX两次获取率均为10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较好(Kappa=1);PSAX两次获取率均为9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较好(Kappa=1);A4C两次获取率分别为80%、7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一般(Kappa=0.61);S4C两次获取率均为9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较好(Kappa=1);SILAX两次获取率分别为80%、90%,提示两次切面获取一致性一般(Kappa=0.62)。结论将TTE探头置于猪相应体表标志处可以稳定获取TTE常用切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3D-CTBA)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可靠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3D-CTBA辅助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207例。其中男78例、女129例,年龄27~93(57.4±11.7)岁,肺结节最大径0.2~4.3(1.1±0.6)cm。依据术前3D-CTBA影像解剖的定位和设计进行手术。观察指标:(1)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2)评价3D-CTBA无创定位肺结节的可靠性。结果(1)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R0切除,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1.4±59.7)min,术中出血量(92.6±76.6)mL。引流管留置时间(4.5±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12/207),其中持续肺漏气(>7 d)6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乳糜胸2例、迟发性胸腔积液2例。术后30 d无二次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34(16.1±7.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死亡。(2)术中解剖观察与术前3D-CTBA对比,切除的肺结节所在肺段或肺亚段的血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均与影像所示的解剖结构匹配。所有靶区肺结节完整切除且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定位相符。结论3D-CTBA用于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亚段切除术的手术前定位精准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血管观在胎儿复杂心脏病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提高对胎儿复杂心脏病的诊断准确性而开展本次实验,将113例高危孕妇纳入至研究中,对其三血管观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需统计比较产前、产后的检查结果,以此探究三血管观在胎儿复杂心脏病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产前的三血管观检查中,确认113例高危孕妇中存在12例胎儿复杂心脏病,包括法洛四联症、肺静脉异位引流、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主动脉弓离断以及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而在产后随访中,确认为14例胎儿复杂心脏病,除以上几种类型外还包括永存动脉干,产前、产后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10.61%、12.38%,数据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将三血管观应用于胎儿复杂心脏病超声诊断中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比较准确的确认具体复杂心脏病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所有患者均以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与手术治疗,判断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