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随访1~9个月愈合情况。 结果:采用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有效率为98.8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术后随访结果均已治愈,恢复良好。 结论: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效果良好,且手术创面小,出血量较小,感染性较低,且内固定稳定性良好,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优先选择方案。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将其分为 60-70 岁组, 71-80 岁组,每组患者各有 40 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比较伤前及术后 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 (FRS)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EQ-5D)评分 。结果 60-70 岁组髋关节优良率为 95.00% ,明显高于 71-80 岁组的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60-70 岁组患者治疗后 FRS 及 EQ-5D 评分较 71-80 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 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年龄较轻的患者手术效果更加。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00 例后踝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 2 例出现切口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恢复运动功能,但是有 7 例患者在负重行走训练后会出现关节疼痛。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在后踝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应当依据患者实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 标签: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后踝骨折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切开复位治疗中节指骨骨折并发症的疗效 。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于肋骨骨折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前超声定位,对其具体应用实施详细的探讨。方法:回顾性的对于32例患有肋骨骨折的患者实施术前超声定位以及术中探查。结果:32例患有肋骨骨折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的术前体表超声定位以及术中的具体探查结果存在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例定位错误的患者,术前的超声定位的准确率大致为94%。结论:对于肋骨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利用高频超声可以很好的完成肋骨骨折具体位置以及范围的扫描,并且在患者的体表实施一定得标记,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非常具备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骨折,定位,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随访时间2个月,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后踝骨折的治疗当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 标签: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后踝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手术与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2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患者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3例,接受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12例,接受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长(P

  • 标签: 切开复位 关节镜 缝线固定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 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0~93岁,平均69.72岁。致伤原因均为扭伤。内踝骨折3例,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6例,三踝骨折13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5例,旋后内收型4例,旋前外旋型16例,旋前外展型1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踝及后踝骨折以钢板固定,粉碎性后踝骨折采用钢板辅以空心钉固定,粉碎性内踝骨折辅以钢板进行有效支撑,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主观满意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3.6个月。手术时间为30~95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150 ml,平均70 ml。患者术后骨折复位均满意。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31.9±11.4)分,较术前(84.4±10.8)分显著提高(P<0.01),其中优5例,良1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末次随访时VAS为(9.23±0.28)分,较术前的(1.85±0.73)分显著降低(P<0.01)。5例出现不同程度踝关节僵硬,经康复治疗功能恢复;2例内踝骨折功能康复过程中出现骨块移位,不影响功能。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踝损伤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我们共收治51例陈旧性Bennett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联合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重建掌侧韧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未行韧带重建。术后随访按照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价法进行拇指功能评价。结果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16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再脱位,其余均无再脱位发生。根据TAM系统评价法评价拇指功能:治疗组优14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29%;对照组优6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65.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184,P=0.03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重建掌侧韧带治疗陈旧性Bennett骨折,复位及固定牢靠,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侧拇指功能。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Bennett骨折 韧带重建
  • 简介:【 摘要】: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76 例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 3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 38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比较两 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和尺偏角以及治疗前后 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治疗后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 标签: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根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90例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45例,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后Cissane角、Bohler角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患者Cissane角明显小于对照组,Bohler角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从并发症方面来说,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在提升患者安全度的同时促进其足功能的恢复,临床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16例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岁(40~77岁)。12例原始损伤伴有肩关节脱位。原始移位的大结节骨折未及时手术治疗者8例,初次手术治疗大结节骨折未有效复位者4例,手术治疗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者4例。2例向前方移位,3例向后方移位,11例向上方移位。大结节移位距最后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移位距离平均16.5 mm。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5个月(16~118个月)随访。15例术后大结节解剖复位,顺利愈合;1例复位欠佳,随访发现大结节再次出现向上移位。1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分别为(37.0±11.7)、(91.0±9.9)分,前屈上举范围分别为33.0°±26.7°、144.0°±38.5°,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1.0)、(0.7±1.3)分,术后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例患者肩部功能评分欠佳,但尚能满意完成日常生活需要。结论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移位特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陈旧性骨折 肱骨大结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有限切开复位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骨外科39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髓内钉治疗。其中,采用有限切开复位25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感染率及疗效。结果39例患者随访时间7~25(10.3 ± 2.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11.4 ± 20.3)min比(129.3 ± 21.4)min、(7.0 ± 2.6)次比(22.6 ± 7.8)次],但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454.0 ± 131.4)ml比(342.9 ± 120.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感染率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少,接受射线时间少,能达到与闭合复位同等疗效,可作为闭合复位设备、技术欠缺时的有效补充手段。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 6个月、 12个月 Rasmusse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辅助 微创复位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更准确的手术时机,为未来肋骨骨折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肋骨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8月 1至 2018年 7月 31日我科收治的 32例行肋骨骨折手术治疗的肋骨骨折患者,根据伤后手术时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住监护室天数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其 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且实验组发生感染、肺不张、胸廓畸形等并发症的几率及呼吸机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于伤后 3d内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显著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劳动能力及生活能力,预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颌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所选 4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 2017年 06月份 -2019年 06月份,将所选患者采取抽样方式分组,对照组 20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 1d、 2d、 3d时的 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 上颌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上颌骨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 -2020年 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 32例,共 36足。按照 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 11足、标准Ⅲ型 17足、标准Ⅳ型 8足。对 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 6~ 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 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 21足,评价为良 12足,评价为可 3足,优良率可达 91.67%。不良反应: 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 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重建钢板; 骨折固定术; 切开复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reduction plate for calcaneal fracture.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8 to February 2020, 32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36 feet in total. According to Sanders method, all affected feet were divided into 11 feet of standard type Ⅱ, 17 feet of standard type Ⅲ and 8 feet of standard type Ⅳ. 32 cases of calcaneal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calcane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telephone 6 to 24 month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telephone, and their foo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Maryland scoring system. Among them, the foo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s excellent 21 feet, good 12 feet and fair 3 feet, with the excellent rate of 91.67%. Adverse reactions: 2 cases had exudation of operation incision, but self-healing after dressing change; 1 case had injury of sural nerv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8.33%.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reduction plate for calcaneal fracture is significant.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foot function recovery is high,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small.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不同类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20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 60例,按骨折类型不同划分为 A组(横形骨折)、 B组(斜形骨折)、 C组(粉碎骨折)三组,分别行闭合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不同类型胫骨干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不愈合率、手术时间、射线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 HS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不愈合率无较大差异( P> 0.05); B、 C两组行切开复位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组内行闭合复位治疗患者,且射线使用时间短于组内行闭合复位治疗患者,组内差异明显( P< 0.05);三组行切开复位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闭合复位治疗患者,组内对比差异明显( P< 0.05); A、 C两组闭合复位治疗患者术后 HSS评分高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患者, B组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患者 HSS评分高于闭合复位治疗患者,三组患者组内 HS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应依照患者胫骨干骨折类型而确定,横形骨折和多数粉碎性骨折患者宜采用闭合复位方法治疗,斜形骨折患者则建议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

  • 标签: 闭合复位 有限切开复位 胫骨干骨折 术中出血量 骨折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该院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72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常规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距骨骨折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38例(139肘)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45.32±15.02)岁(18~69岁);男56例,平均年龄(39.43±14.46)岁(18~69岁);女82例,平均年龄(49.07±14.07)岁(18~69岁)。采用AO/OTA分型:B1型5肘;B2型6肘,鹰嘴截骨1肘;B3型48肘,鹰嘴截骨28肘;C1型12肘;C2型37肘,鹰嘴截骨21肘;C3型31肘,鹰嘴截骨31肘。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估肘关节功能。对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入院时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骨折AO/OTA分型、手术中是否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及术后是否口服吲哚美辛等可能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获随访平均(14.26±3.83)个月(12~2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愈合不良。肱骨远端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固定物松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99.35°±28.72°(135° ~0°),MEPS评分(91.71±9.36)分(60~100分),DASH评分(6.71±8.25)分(2.88~41.66分)。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前臂旋转轻度受限,旋前50°,旋后30°,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均正常。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09)、空腹血糖(P=0.005)、尺骨鹰嘴截骨(P=0.016)、手术时间(P=0.016)、骨折分型(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3型骨折较其他类型的异位骨化发生率更高(P=0.049)。受伤至手术时间≤6 d与>6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是否口服吲哚美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16)。结论影响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吲哚美辛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复杂骨折的创伤更重,手术中常需要尺骨鹰嘴截骨以利于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肘关节 异位骨化 吲哚美辛 尺骨鹰嘴截骨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