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将康复护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同期入院的80例并分组行护理措施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措施针对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研究组40例)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参照组40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的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利用统计学分析后对护理作用予以判定。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属研究组分值更具优势,同时研究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两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后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 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更好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及疼痛感,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以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各组有60例。参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58例对其开展临床研究。将上述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一般组(对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和手术组(对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进行治疗)。结果:相对于一般组患者,手术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从整体来看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患者的整体感受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可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但是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通过切开复位进行固定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足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48例三踝骨折患者选进,时间最初是2019.3月,最终是2020.6月。使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2组,即对照和试验2组,均有24例。前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后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的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该患者疗效要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 标签: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护理配合分析。方法:探究实验的区间是2020.01-2021.07,选择的实验对象是在实验区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且在治疗期间采取了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措施,对比实验的要求,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记录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结果:探究实验区间内,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3%, 患者手术之后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手术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胸腰椎骨折患者 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9.6-2020.6期间筛选出三踝骨折患者64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2例,右侧33例。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Ⅱ型49例,Ⅲ型3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RIF组(采用ARIF治疗40例),ORIF组(采用ORIF治疗3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ARIF组的手术时间[(58.3±4.2)min]较ORIF组[(48.4±5.2)min]长,ARIF组的切口长度[(4.3±0.9)cm]较ORIF组[(6.2±0.8)cm]短,ARIF组术中失血量[(60.8±4.5)mL]较ORIF组[(72.8±6.5)mL]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1±0.6)、(5.5±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分别有15例和5例患者合并软组织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40/40)和85%(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F和ORIF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ARIF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的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的特点。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性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展开研究。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研究期内涉及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进行随机抽取,纳入10名患者,观察经切开复位治疗后,其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针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持续时间3-24个月,评价随访时间(12.26±1.33)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肱骨坏死、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平均肩关节功能Cinstant-Murley评分(80.22±4.06)分,较治疗前(70.06±2.38)分明显提升;上肢肩手功能障碍程度DASH评分(19.42±1.06分),较治疗前(25.05±3.27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的治疗,切开复位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恢复患者的肩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切开复位治疗 陈旧性未复位 肩关节前 后脱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38例,其中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组(A组)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组)17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分别记录术中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拇指关节疼痛情况,并测量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内收外展ROM,测力计测量握力;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功能;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片,采用Eaton-Littler分期评估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5.0~7.8周,平均6.2周;B组愈合时间为5.2~8.4周,平均6.5周。A组手术时间15~35 min,平均(21.3±0.3)min;B组30~45 min,平均(38.5±0.2)min。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为(0.85±0.05)分,B组为(0.72±0.04)分。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收展ROM及握力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功能:A组优良率为90.4%,B组为88.2%。Eaton-Littler分期评估创伤性关节炎:A组,Ⅰ期3例,Ⅱ期1例;B组,Ⅰ期1例。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时间耗时更短,但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更大。

  • 标签: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第一掌骨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跟骨骨折切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跟骨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的恢复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足部恢复优良率为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干预前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情况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明显好,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10月-2020年9月期间诊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8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确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6%VS78.05%),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石膏外固定术 临床疗效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创伤骨科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门诊或急诊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36例;左侧35例,右侧25例;年龄40~70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闭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切开组与闭合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闭合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5.2±1.1)cm、手术时间(34.3±12.7)min、术中出血量(52.5±7.3)mL、骨折愈合时间(9.2±1.5)周均显著优于切开组[(11.1±2.5)cm、(69.4±21.4)min、(123.5±5.2)mL、(14.2±3.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闭合组(93.3%,28/30)显著高于切开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 标签: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肱骨外科颈骨折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胸外伤的治疗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胸外伤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作为观察组,各32例。比较两组术后1d、2d、3d、7d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量、平均使用次数、住院天数、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平均使用次数、住院天数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重症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调查目标,统计出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其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切开复位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掌指关节周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本课题组收治的61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序贯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5岁;骨折OTA分型:C1型4例,C2型8例,C3型14例;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19例。内固定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9~64岁;骨折OTA分型:C1型6例,C2型13例,C3型16例;闭合性损伤21例,开放性损伤14例。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结果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软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5.4%(4/26)和17.1%(6/35)]、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7.4±4.3)个月和(6.5±3.2)个月]、骨不连发生率[7.7%(2/26)和8.6%(3/35)]、AOFAS的踝-后足评分[(71.7±29.4)分和(74.4±19.5)分]和SF-36(83.1±9.9和83.8±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34.6°±7.2°)显著大于内固定组(2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年(26.0°±11.1°和21.8°±1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可能更适应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pilon骨折 序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胫腓骨骨干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并发症率。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为例,通过方便抽样法进行分组,各组有41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较少,HSS评分较低,P<0.0。结论:给予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干骨折 效果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与滑车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肱骨小头与滑车骨折患者中抽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抽选时间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上述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后患侧和健侧肘关节的曲肘活动度、伸肘活动度情况,统计其术后患处疼痛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侧肘关节的曲肘和伸肘活动度同健侧肘关节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上述患者术后两年患处轻度疼痛占比为74.29%,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与滑车骨折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小头 滑车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方法 在本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选取前来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30例,随机抽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外侧L型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根据两组在治疗后的数据统计可得出,观察组的出血量和愈合时间都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 固定手术 跟骨骨折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重症胸外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症胸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试验组肋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重症胸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