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的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及功能学的综合评估。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能够从一次CCTA扫描中获得形态学及功能学信息,实现冠心病的“一站式”评估。CT-FFR是一种评估局部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其适用于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或狭窄程度较轻但伴有其他高风险特征的患者,能够辅助判断病变是否引起缺血,并能够指导临床决策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CT-FFR的应用需要保证良好的CCTA图像质量,需要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协调合作。本文从CT-FFR的测量与分析、CT-FFR的诊断价值、CT-FFR辅助临床决策及预后价值、CT-FFR与其他心血管影像功能学成像技术的比较以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放射学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脑卒中诊疗近些年取得很大进展,但以解剖学为指导的脑卒中诊疗仍有待进一步改善,迫切需要更精准、全面的功能影像评估手段。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技术,这些成功的经验启发神经影像医生探索脑动脉功能评估技术并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冠状动脉CT-FFR技术,着重从冠状动脉CT-FFR研究、脑动脉功能评估研究及脑动脉冠状动脉CT-FFR的对照与思考这几个方面探讨了脑动脉狭窄功能评估的进展、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放射学 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流体力学 脑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指数(FAI)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及斑块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科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113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共141个斑块)的资料,其中男78例,女35例,年龄40~83(63±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有创FFR检查。测量斑块及管腔的定量指标(如斑块长度、体积)和定性指标(如斑块性质、高危斑块)以及斑块周围的脂肪密度指数。以斑块周围是否FAI≥-70 HU,将患者和斑块分为FAI阳性组(47例,56个斑块)与FAI阴性组(66例,85个斑块)。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斑块长度和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CCTA狭窄程度等参数,以及斑块类型、高危斑块数量和特征、心肌缺血(即FFR<0.75)的例数和斑块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肌缺血与年龄、斑块长度、MLA、FAI等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指标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FAI阳性组最小管腔面积较FAI阴性组显著减小[(2.00±1.33)mm2比(4.13±2.41)mm2,P<0.001]。FAI阳性组心肌缺血的病例比例和血管比例高于FAI阴性组(21.3%比4.5%;23.2%比8.2%)(均P<0.05),高危斑块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比16.1%,P=0.451)。FAI对预测心肌缺血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66,P=0.021],且具有增量价值(0.915比0.951,P= 0.033)。结论FAI较高者MLA更小,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更高,同时FAI对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和增量价值。

  • 标签: 冠状血管 脂肪密度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的出现,给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流程和治疗决策选择带来了极大的改进。近年来CT-FFR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始运用,但目前的开展普及并不广泛,亟需进一步规范CT-FFR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三项国际研究的发布,从CT-FFR的优势与劣势阐述我国 CT-FFR 开展的机遇、意义和挑战,结合最新循证临床医学证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心脏科与放射科合作共赢的倡议,以及当前研究需要注意的事宜,以供临床从业者和医疗管理部门参考。

  • 标签: 放射学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临床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指出通过64层螺旋CT的问世和广泛应用,将为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开辟一个新的纪元。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盐酸贝尼地平对冠状动脉血流型心绞痛(CSF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CSFA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贝尼地平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帧数(CTFC)。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9%VS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FC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TFC较对照组更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尼地平治疗冠状动脉血流型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冠状动脉状况,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的大力推广。

  • 标签: 盐酸贝尼地平 冠状动脉慢血流 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A血管成像技术与CT平扫技术在检查冠状动脉管狭窄方面的优缺点。方法:研究目标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本人所在实习医院的70例患者,其中全部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5人。对照组使用CT平扫技术,实验组采用CTA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并分析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及斑块检出情况。结论:使用CTA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冠状动脉狭窄以及相关病变,成像清晰,图像质量优,对临床科室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使用CT平扫技术获得的图像,虽能从中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钙化病灶,但无法观察到狭窄血管,不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A血管造影技术 CT平扫 冠心病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其在检查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进行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5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此150例患者图像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吸、心率及冠脉钙化伪影进行对比分析图像合格率。结论: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心率过快、呼吸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等,对于不同影响因素有不同解决方法,改变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CTA 影响因素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CTP),探究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心肌灌注定量参数[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的数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偶有胸闷或冠心病家族史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并经其证实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自愿行动态CTP检查的34例受试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3~65(50±7)岁。入组受试者先后行静息-负荷动态CTP检查。依据心肌17段分段法,计算心肌各节段MBF、MBV值。统计分析整体水平无冠状动脉病变受试者的MBF、MBV参数值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整体MBF、MBV值分别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及(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右冠状动脉供血区MBF、MBV的绝对及相对储备值[MBF:(102.8±41.5)ml·100 g-1·min-1、107.7%±52.5%,MBV:(9.3±5.2)ml/100 g、62.1%±47.4%]均最高,但三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参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负荷状态MBF[(228.6±39.9)ml·100 g-1·min-1]及MBF绝对储备值[(113.3±46.2)ml·100 g-1·min-1]显著高于男性[(192.8±33.4)ml·100 g-1·min-1、(77.0±41.2)ml·100 g-1·min-1](均P<0.05)。女性MBF相对储备、静息态MBⅤ、负荷态MBV及MBV绝对储备和相对储备值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MBV平均值为(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女性负荷状态MBF及MBF绝对储备值高于男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经广范应用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然而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将CT心肌灌注(CT-MPI)以及冠状动脉储备(FFR)等功能学显像整合到CCTA工作流程中,提高CCTA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决策及对患者预后判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但是这些CCTA功能学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辐射剂量,以及FFR-CT的准确性方面。因此,本文将对CT-MPI和FFR-CT等CCTA功能学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CT-MPI与FFR-CT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面临的临床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肌灌注 血流储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循环血流动力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右心导管术的ACS患者,以全因死亡作为主要研究终点,采用Lasso回归筛选具有预测价值的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参数纳入全球ACS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中分析,比较纳入前后模型的预后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251例患者,年龄(63.7±11.5)岁,其中男198例(78.9%),女53例(21.1%),中位随访34.7个月。右心导管术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HR=1.068,95%CI:1.015~1.123)、肺动脉收缩压(sPAP,HR=1.033,95%CI:1.002~1.065)和舒张压梯度(DPG,HR=1.094,95%CI:1.008~1.187)是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均P<0.05)。251例患者的中位GRACE评分为123分,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为0.703(95%CI:0.615~0.791)。在GRACE风险评分的基础上分别加上mPAP或DPG后,模型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分别提高至0.715(95%CI:0.629~0.801)和0.711(95%CI:0.625~0.797)。比较纳入mPAP或DPG前后的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4.3%(95%CI:0.2%~13.5%,P=0.030)和3.0%(95%CI:0.2%~11.1%,P=0.020)。结论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提高现有ACS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右心导管术 肺血流动力学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该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心血管疾病的预后,降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其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危险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因此,如何普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提高基层医院医生介入治疗的水平,是关系到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发现做好岗前培训、基础理论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开展PBL教学模式对尽快提高基层医生介入治疗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介入治疗 进修医生 带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22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正常组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单支病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增大(P<O.05)。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行支架植入术后QTd明显减短。QTd能成为临床上预测冠脉病变及支架植入术疗效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