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碲锌镉SPECT(CZT SPECT)心肌功能灌注显像(MFPI)获得的血管区域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流储备(CFR)与冠脉造影(CAG)测定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关系及其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CZT SPECT MFPI测定并同期(3个月内)行CAG检查的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63.3±9.8)岁]。在血管水平计算CFR和FFR诊断心肌缺血(CFR<2.0,FFR<0.8)的一致性。计算冠脉狭窄≥70%对心肌血流下降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数据。结果42例患者共126支冠脉,其中30支(23.8%)CFR<2.0,33支(26.2%)CAG示狭窄≥70%。共有32支冠脉行CFR和FFR测定,27支两者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4.4%(27/32),其中6支两者均下降,21支均正常(Kappa=0.612,P<0.001)。在33支狭窄≥70%的冠脉中,13支CFR≥2.0;在30支CFR<2.0的冠脉中,有10支狭窄<70%。冠脉狭窄≥70%诊断心肌血流下降(CFR<2.0)的灵敏度为66.7%(20/30),特异性为86.5%(83/96),阳性预测值为60.6%(20/33),阴性预测值为89.2%(83/93),准确性为81.7%(103/126)。结论CFR与FFR诊断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一致性。狭窄≥70%的冠脉中有近40%并不引起相应血管区域的CFR下降,CFR下降的血管中近1/3狭窄<70%。CZT SPECT测定的血管区域CFR对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精准诊断和介入治疗决策有潜在的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coronary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人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VS.(1.22±0.36)mmol/L,p〈0.00);和Apo—A1:(1.12±0.21)g/LVS.(1.29±0.26)g/L,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i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O.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O.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l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胸痛患者体重指数(BMI)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PET/CT冠状动脉血流定量分析、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胸痛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与CFR的相关性;根据CFR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简称CMD组,CFR<2.5)和对照组(CFR≥2.5),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模型分析BMI与C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D组女性、肥胖、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MD组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I与CFR呈负相关(r=-0.45, P<0.01),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BMI与CRF仍然存在线性相关(r=-0.371,P<0.01); 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经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LDL-C校正后,BMI与CMD独立相关,BMI每增加 5 kg/m2, CMD发生的OR为4.46(95% CI 1.47~13.55,P<0.01)。结论在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的胸痛患者中,BMI升高是CMD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比较经胸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指标诊断左前降支(LAD)显著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120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CAG)前一天进行双嘧达莫(0.56mg/kg)负荷试验,测定LAD的CFR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SCFRpeak)、收缩期平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SCFRmean)、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储备(SCFRVTI)、舒张期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DCFRpeak)、舒张期平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DCFRmean)和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储备(DCFRVTI)。结果82例获得LAD血流频谱,按照CAG结果分为LAD显著狭窄组(A组,≥70%狭窄,n=16)和LAD非显著狭窄组(B组,〈70%狭窄,n=66)。A组患者各项CFR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ROC曲线法分析显示,DCFRmean〈1.825诊断LAD显著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评价CFR有助于检出LAD显著狭窄,DCFRmean〈1.825是较好的判别指标。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单次检查同时获取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为心血管影像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CT-FFR技术原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简介:目的:探讨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关系。方法41例趺阳脉为涩脉的患者,先用NX-3型多功能脉图仪,对切诊为涩脉的病例将脉象仪的传感器探测点置于被测试者趺阳脉搏动最明显处描记脉图,选其中与参照脉图基本一致的作为的样本测取数据,从脉图上读取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然后在同一下肢用彩超检测动脉壁和血流,分别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探查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趺阳脉)。测得对应下肢动脉各段斑块、狭窄处的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各取其平均值。结果指切法与脉图法符合率70.69%,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分别与平均血流速度(x1)、平均阻力指数(x2)成二元线性回归(P<0.05),主波高(y)与主波升支角(P)成一元直线相关(P<0.05)。结论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普勒导丝评价山莨菪碱对小型猪无复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13头健康小型猪,球囊闭塞左前降支(LAD)45分钟造成心肌梗死,撤除球囊注入微血栓,校正的TIMI血流记帧法(CTFC)≥36.2帧为无复流制模成功,分次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应用冠脉内多普勒导丝观察冠脉球囊闭塞前、无复流后、及给药后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情况.结果无复流后,APV、CFR较基础状态明显下降(P<0.05),冠脉内分次给予山莨菪碱后,APV、CFR明显改善(P<0.05).结论无复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山莨菪碱对无复流冠脉血流储备具有改善作用.关键词山莨菪碱;冠脉内多普勒;无复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54-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对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基于CT-FFR CHINA临床试验,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患者,并行CCTA、CT-FFR检查和经导管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对C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以导管FFR为参考标准,使用χ2检验和DeLong检验比较不同主观图像质量分组(无伪影组、有伪影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400、401~500、>500 HU)、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16.9、>16.9)、体质指数(BMI)(<25、≥25 kg/m2)和心率组(<75、≥75次/min)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FFR与CT-FFR≤0.8认为心肌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7例患者,共366支血管。CCTA图像所有靶血管均成功进行CT-FFR分析,无伪影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AUC分别为90.45%、86.75%、93.10%、90.00%、90.76%、0.928,有伪影组为83.23%、87.21%、79.01%、81.52%、85.33%、0.869,准确度和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3、8.55,P值分别为0.040、0.003)。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主动脉根部SNR以及不同BMI及心率组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CTA图像伪影对CT-FFR诊断心肌缺血有影响,客观评价指标血管强化程度、SNR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如BMI、心率对CT-FFR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冠心病的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及功能学的综合评估。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能够从一次CCTA扫描中获得形态学及功能学信息,实现冠心病的“一站式”评估。CT-FFR是一种评估局部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其适用于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或狭窄程度较轻但伴有其他高风险特征的患者,能够辅助判断病变是否引起缺血,并能够指导临床决策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CT-FFR的应用需要保证良好的CCTA图像质量,需要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协调合作。本文从CT-FFR的测量与分析、CT-FFR的诊断价值、CT-FFR辅助临床决策及预后价值、CT-FFR与其他心血管影像功能学成像技术的比较以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值位于灰色区域(0.75≤FFR≤0.80)的75岁及以上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对症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FFR检查的75岁以上冠心病(至少1支主要冠脉狭窄50%~90%)患者96例,且行FFR检查结果为0.75≤FFR≤0.80,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接受优化药物治疗(保守组35例)和PCI治疗(PCI组61例),随访记录其术后1年心绞痛改善程度(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和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保守组和PCI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并存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保守组患者(均P<0.05)。随访1年结果显示,保守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评分(77.6±19.5)分与PCI组(83.1±22.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1.4%(4/35)比9.8%(6/6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I组患者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1.6%(1例)低于保守组5.8%(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岁以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FFR测值位于0.75~0.8的灰区,优化药物治疗对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效果和PCI相似,且1年复合终点事件未见明显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原理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测量方法的应用可行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顺序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及有创FFR测量的患者共计130例(159支冠状动脉血管),对CCTA图像进行病变狭窄程度主观评价,并采用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进行无创FFR测量。以有创FFR结果为参照,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CT-FFR的诊断一致性。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结果及CCTA管腔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依据患者心率分为>65次/min和≤65次/min两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的诊断效能。采用χ2 检验及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及心率间的诊断效能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诊断准确度的影响。结果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方法的测量平均差值为-0.01(-0.11~0.10)。与有创FFR结果对照,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2.4%,特异度82.1%,阳性预测值87.6%,阴性预测值88.7%,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与根据CCTA图像评价的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相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间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影响。结论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可快速完成基于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CCTA图像的无创FFR值测量,在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在较快心率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诊断准确性,且其诊断准确度未受到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CTCA )检查的诊断意义。 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选取其中 13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GAG ),以 GAG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 结果 CTCA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1.9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8.03% ;而 GAG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7.2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2.73% ,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 P < 0.05 ); CTCA 检查后的符合率为 93.21% 、特异性为 93.33% 、灵敏度为 91.18% ,。 结论 CTCA 检查结果和 GAG 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应用经胸超声显像(TTE)对成人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量,获得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的正常值,提供国内正常人的冠状动脉基础血流数据,为常规应用TTE分析和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180例健康志愿者,TTE测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近段、中远段,回旋支(LCX)的近段或中远段,右后降支(PRD)的中远段的血流速度,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D近段平均血流速度为男(28.42±5.27)cm/s,女(27.23±4.91)cm/s;LAD中、远段为男(27.05±5.38)cm/s,女(26.18±5.37)cm/s;PRD中、远段为男(25.94±5.38)cm/s,女(25.13±4.39)cm/s;LCX近或中、远段为男(26.28±5.12)cm/s,女(25.57±4.63)cm/s;血流速度测值比较:LAD、PRD和LCX各支间、血管近段和中远段间、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测得的冠状动脉LAD、PRD及LCX的血流速度可以重复;正常成人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指标的确定,对于发现和分析冠状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和诊断冠心病可提供定量的参照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我院以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66例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给予常规组传统诊断,观察组采取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狭窄程度诊断情况和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准确率等指标上,观察组改善情况,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目前已被作为判断血流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Mangiefi等曾报道7%合并心绞痛的慢血流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是正常的。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KempHG等发现15%具有典型胸痛的患者冠状动脉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严重的冠状动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存在气体栓塞等也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有些冠状动脉血流减慢还相关于冠状动脉扩张、痉挛.以及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等病变,但这些病因所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具有不同于以上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近些年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和普及,临床医生对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越来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FFR)与导丝血流储备分数(FF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经导丝FFR检查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68例(血管数186支),将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及匹配的稳态主动脉压送至核心实验室,盲法下进行caFFR测定。根据年龄将入选患者分为非老年组(<65岁,93例)和老年组(≥65岁,75例),分析caFFR在非老年与老年组患者中与导丝FFR的相关性、一致性,并导丝FFR≤0.8作为研究参考标准,比较caFFR在两组间的诊断价值。结果老年组患者caFFR与导丝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796,P<0.01);caFFR在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诊断准确性91.9%比93.1%、敏感性91.8%比93.2%、特异性92.3%比93.0%、阳性预测值97.1%比91.1%、阴性预测值80.0%比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FFR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非老年组为0.964,老年组为0.97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823,95%CI:-0.037~0.052;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aFFR与导丝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一致性,诊断价值与非老年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