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与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这1年内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医护与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对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心内科疾病患者 9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 4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执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行为能力( ADL 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 ESCA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病相关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 ADL 评分以及 ESCA 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患者干预后 ADL 评分以及 ESCA 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LVEF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在心内科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疾病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共计收治7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照摸球法将本研究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39),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后者则采取协同护理模式。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比较本研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SCL-90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实验组SCL-9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协同护理模式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进行实验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我院心内科接收的134人,并将他们随时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67人,本组病患按照心内科科室中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可;另一组是实验组有67人,本组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协同护理模式。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患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病患的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相较与参照组来说有很明显的优势且P<0.05;在观察并统计病患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时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心功能相关指标数据上与参照组之间的差距显著且优势明显(P<0.05);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病患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为97.01%,而参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3.13%,两组之间的差距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心功能各项指标,还能提高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病患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的提高,护患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心内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协同护理工作模式的引入对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剖析。方法 筛选2019.3-2021.3期间进入我院接受心内科疾病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采取一般随机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50例。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普通组患者采取的是一般常规临床护理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一般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结合模式。针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护理体会进行综合评估和探讨。结果 针对心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来说,要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立足患者需求出发进行患者护理。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上,通过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促使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有更好的恢复效果,也有更为出色的心率恢复表现,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在结果比对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协同护理。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的血糖水平和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结束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价值。方法:谨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进入到本医院接受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共计100名患者,随后采取统计学随机抽签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统一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将采取不同的疾病研究形式以及心内科护理模式,由医护工作人员研究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广泛收集心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之后,观察组内部患者普遍乐于接受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护理工作实际质量与水平有所提升,待全体患者出院之后,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生活三方面的实际表现情况普遍好于对照组。结论:在正式开展心内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协同护理模式,快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内科护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有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50-72岁,平均(62.31±2.05),房室传导阻滞有13例、心律失常有20例、慢性心力衰竭9例、病毒性心脏病13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有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51-73岁,平均(63.46±2.36),房室传导阻滞有12例、心律失常有23例、慢性心力衰竭8例、病毒性心脏病14例;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并未有相关要求,未接受过具体培训。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方式,具体操作如下:(1)责任护士及时与病人以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明确病人的精神状态。与此同时,要与病人本人进行沟通和互动,增强对病人的关爱,聆听病人的心声,主动回答病人的问题,并消除他们的不安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2)向病人提供病情、用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以增强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以便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及时采取措施。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评分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行动能力、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等指标评分中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分析,可以看出50例观察组患者中十分满意有18例(36.00),满意有27例(54.00),一般有5例(10.00),不满意为0;50例对照组患者中十分满意有8例(16.00),满意有18例(36.00),一般有15例(30.00),不满意为9(18.00);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有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50-72岁,平均(62.31±2.05),房室传导阻滞有13例、心律失常有20例、慢性心力衰竭9例、病毒性心脏病13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有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51-73岁,平均(63.46±2.36),房室传导阻滞有12例、心律失常有23例、慢性心力衰竭8例、病毒性心脏病14例;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并未有相关要求,未接受过具体培训。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方式,具体操作如下:(1)责任护士及时与病人以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明确病人的精神状态。与此同时,要与病人本人进行沟通和互动,增强对病人的关爱,聆听病人的心声,主动回答病人的问题,并消除他们的不安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2)向病人提供病情、用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以增强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以便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及时采取措施。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评分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行动能力、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等指标评分中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分析,可以看出50例观察组患者中十分满意有18例(36.00),满意有27例(54.00),一般有5例(10.00),不满意为0;50例对照组患者中十分满意有8例(16.00),满意有18例(36.00),一般有15例(30.00),不满意为9(18.00);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