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疗效予以观察。方法抽取2014年05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76例视作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单号以及双号)予以平均分组处理,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案以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症状消除所需时间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4%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以及症状消除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较常规方法治疗效果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消除所需时间均较短,在治疗该类疾病中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前的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做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对患者治疗时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组肠梗阻好转率为98%,排便时间为3~12天,平均5.2±2.3天,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及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影响观察。方法收集90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常规组实施常规鼻胃管,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84.44%低于观察组的97.78%,两组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排气、排便时间与气液消失时间以及胃肠减压量均优于对常规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临床效果理想,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快速改善机体不适症状,确保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依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0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均等分成2个研究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以2组对象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手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的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手术相关多项指标对比分析得知,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较开腹手术造成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的分为两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为23.40%(11/4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KPS评分、SAD评分、QOL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改善活动、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帮助分析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降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抽取其中48例,按照医疗术后常规方式进行护理,为对照组。另48例则采用术后积极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式进行,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对照与观察两组相关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方式,采取积极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式进行术后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在患者住院治疗的初期,对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这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提高,明显优于干预前,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基本治疗,观察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散结方,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腹痛、腹胀、排起恢复时间分别为(19.4±5.6)h、(22.5±4.8)h、(21.6±5.4)h,对照组为(25.3±7.1)h、(29.0±6.2)h、(27.7±4.9)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该方法安全、有效,在改善症状及缩短治疗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内排列术预防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份至2014年11月份期间收治的120例行肠内排列术患者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肠内排列原因,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小肠梗阻复发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接受肠内排列术治疗,术后发生与排列管相关并发疾病的几率为0.6%。术后对患者平均随访(78.5±22.4)个月,结果显示患者中梗死的复发率为4.8%;结论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ASBO术后复发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祛瘀渗湿法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PostoperativeileusPOI)的患者,采用单盲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祛瘀渗湿法中药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胃动素(MOT)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3天及5天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2)治疗前两组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第3天及第5天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瘀渗湿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降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促进胃动素(MOT)释放,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后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11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晚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肠梗阻患者手术后复发性肠粘连、肠切除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梗阻患者手术后复发性肠粘连及肠切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肠梗阻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能够有效提升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收治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导管拔出时间、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拔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