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中切除腓骨小体与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CLAI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腓骨小体分为腓骨小体组(33例)无腓骨小体组(43例)。腓骨小体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8.4±8.6)岁。无腓骨小体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7.8±7.4)岁。腓骨小体组切除腓骨小体。所有患者均采用锚钉缝合改良Broström手术治疗CLA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72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腓骨小体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4.5±3.4)分提高至(95.7±2.1)分,非腓骨小体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6.2±2.7)分提高至(95.2±2.4)分;腓骨小体组VAS评分由术前(5.7±1.8)分降至(1.6±1.4)分,非腓骨小体组VAS评分由术前(5.7±1.6)分降至(1.7±1.2)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腓骨小体的CLAI患者中,改良Broström术联合腓骨小体切除术与无腓骨小体患者的韧带修复术相比,具有相似的疗效,建议在有腓骨小体的CLAI患者中切除腓骨小体。

  • 标签: 外侧韧带 关节不稳定性 扭伤和劳损 改良Broström术 腓骨小体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种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变性死亡从而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手术治疗为主,但两种方法均有效果的局限治疗的不良反应,且无法达到根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可在损伤组织内进行神经再生与修复,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深入探索各类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相关分子机制,有望该病带来治愈的希望。

  • 标签: 帕金森病 干细胞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骨髓间充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培养至第3代用于实验。构建携Cx43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实验分为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SCs组;B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SCs经Cx43重组慢病毒感染组;C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SCs经空载体感染组;D组:股骨颈骨折患者BMSCs组。检测上述分组中细胞增殖,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Cx43 mRNA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D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A、B、C组,B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A、C组;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A、B、C组(11.07±0.63比4.84±0.42、9.18±0.35、6.09±0.46,t=70.618、10.761、57.631,P<0.05)。B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A、C组(9.18±0.35比4.84±0.42、6.09±0.46,t=57.719、46.456,P<0.01),但仍低于D组;D组ROS水平明显低于A、B、C组(82.71±6.98比258.91±10.87、108.22±5.33、263.54±12.79,t=-93.457、-8.453、-11.304,P<0.05)。B组的ROS水平明显低于A、C组(108.22±5.33比258.91±10.87、263.54±12.79,t=-65.134、-9.562,P<0.01),但仍高于D组;经Cx43重组慢病毒感染后,B组Cx43 mRNA量显著增多,感染效果满意;过表达Cx43能明显促进PCNA、Cyclin D1、Cyclin E1基因转录。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BMSCs中Cx43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Cx43能显著地促进BMSCs增殖。

  • 标签: 缝隙连接蛋白43 细胞增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细胞死亡分子10(PDCD10)调控胶质母细胞瘤(GBM)迁移侵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GBM细胞系(U251U373)构建稳定转染的PDCD10过表达(oxPDCD10)或沉默(shPDCD10)的GBM细胞系。分别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DCD10、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B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的表达。在过表达PDCD10的GBM细胞进步下调EphB4(siEphB4)。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PDCD10EphB4GBM患者中高表达且具有相关(203.4±17.9比100.0±12.4,t=8.225,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shPDCD10的GBM细胞系迁移侵袭低于对照组,而oxPDCD10的GBM细胞系迁移(152.8±27.3比97.6±16.4,P<0.05)侵袭(152.9±11.8比89.4±16.6,P<0.05)高于对照组(t=5.4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hPDCD10引起EphB4p-Erk1/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oxPDCD10调控EphB4表达高于对照组。oxPDCD10的GBM细胞上转染siEphB4后,逆转了oxPDCD10引起的GBM细胞迁移侵袭高于对照组(t=3.009,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GBM中PDCD10通过调控EphB4的表达,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的迁移与侵袭。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2(SSTR2)生长抑素受体5(SSTR5)两个受体亚型人垂体催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人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16例4例尸检获取的正常垂体组织,采用新型特异性SSTR2SSTR5的单克隆抗体(UMB1UMB4),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难治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中SSTR2SSTR5的表达,再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性别、肿瘤大小、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肿瘤侵袭]的相关。使用GraphPad Prism(V. 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正常垂体组织中均可见SSTR2SSTR5的散表达,81.25%(13/16)的催乳素腺瘤病例样本中检测到SSTR5的表达,相反仅3例肿瘤标本检测到散的SSTR2的免疫反应,其中1例为生长激素催乳素混合型多激素腺瘤;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免疫组化的结果,免疫荧光共染结果提示正常垂体组织中催乳素细胞并不表达SSTR2,但有SSTR5的表达。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SSTR5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女性SSTR5 IRS 0.31±0.07比男性SSTR5 IRS 0.38±0.16,t=0.47,P>0.05)、肿瘤大小(R2=0.009,F=0.133,P>0.05)、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R2=0.026,F=0.348,P>0.05)、肿瘤Ki-67增殖指数(R2=0.060,F=0.887,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垂体催乳素腺瘤高表达SSTR5,第2代生长抑素类似物帕瑞肽有助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型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替代治疗。

  • 标签: 垂体催乳素瘤 生长抑素受体5 生长抑素受体2 帕瑞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手外伤急症的处理策略相关建议。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日至2月20日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78例手外伤急症住院患者资料。男45例,女33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3.2岁。2020年11日至1月20日60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均采用级防护;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18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均采用二级防护;记录患者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情况,总结疫情期间手外伤急症的处理措施经验。结果2020年11日至1月20日,临床确诊COVID-19感染的患者5例,轻型3例,普通型2例;确诊COVID-19感染的医护人员5例,轻型3例,普通型1例,重型1例。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临床确诊COVID-19感染的患者2例,轻型1例,普通型1例,无医护人员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处理手外伤急症的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较高感染风险。通过完善院前筛查、选择合适的麻醉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医护人员的防护合理的术后病房管理患者心理疏导,可降低院内2019-nCoV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手损伤 急症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流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及时制定了疫情期间的防控策略,包括门诊调整、住院患者筛查、病区封闭管理功能分区、医护人员三级防控措施,以及专科手术流程管理术中防护措施,保障了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无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住院患者无例确诊COVID-1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细胞因子10(PDCD10)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瘤周水肿(PTE)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确诊GBM患者21例。收集GBM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手术标本。采用磁共振T2WI图像进行测量评估PTE宽度。采用慢病毒转染法构建稳定转染的过表达PDCD10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U118GL261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U251、U118GL261细胞系对照组过表达PDCD10组PDCD10,水通道蛋白4(AQP4)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通过对照组过表达PDCD10的GL261细胞系进行雄性裸鼠原位成瘤,验证PDCD10的表达与PTE,AQP1AQP4的关系。通过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两组间相关研究使用Pearson′s相关分析。结果GBM患者PDCD10表达与PTE分级呈正相关(r2=0.871,F=128.3,P<0.01),且PDCD10与AQP4的表达呈正相关(r2=0.854,F=111.4,P<0.01)。过表达PDCD10的胶质瘤细胞系AQP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U251:0.982±0.732比4.402±0.779,t=5.543,P<0.01;U118:4.907±0.027比10.030±1.075,t=8.244,P<0.01;GL261:1.391±0.701比6.638±2.565,t=3.418,P<0.05)。裸鼠原位成瘤实验证实过表达PDCD10的GL261细胞成瘤后PTE的最大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16.9±6.7) mm2比(32.3±5.4) mm2,t=3.579,P<0.05]。过表达PDCD10胶质瘤成瘤后AQP4表达高于对照组(GL261成瘤组:1.577±0.673比0.564±0.125,t=2.962,P<0.05)。结论PDCD10可能通过调控AQP4促进胶质瘤PTE。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程序性细胞因子10 瘤周水肿 水通道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措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护理前后心理情绪、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更低,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9%,低于参照组的47.06%,而满意度97.06%高于参照组的76.53%,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钻孔导板建立的腓骨通道用于韧带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l0月至2015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资料,男4例,女11例;年龄18~42岁,平均26.3岁。均采用3D打印个体化钻孔导板建立腓骨通道,通过腓骨通道进行韧带解剖重建。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7.1±3.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8.3±4.7)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8±1.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6±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良11例,可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个体化钻孔导板建立腓骨通道用于重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韧带时可以精准化、个性化,且疗效肯定。

  • 标签: 外侧韧带,踝 关节不稳性 3D打印 快速成型 钻孔导板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其病原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国已采取了空前严格的隔离封闭管控措施来防止疫情蔓延。目前骨科门诊仅可收治已经排除COVID-19的患者,但创伤骨科仍收治需紧急手术的开放性骨折或合并严重创伤的COVID-19患者。因此,第时间做好2019-nCoV感染的筛查管理工作,并做好参与紧急救治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是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根据疫情防控期间此类患者的特点相关诊治经验,编写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诊疗感染防控策略。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骨折 外科手术 综合预防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预防治疗DVT的最佳措施也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更新了系列血栓防治指南,但临床上对于不同创伤骨折患者DVT的防治方式仍有不少疑惑。因此,笔者总结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广大专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DVT的临床诊疗预防方案进行总结,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知信行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4月-2020年10月接诊100例需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知信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知信行护理干预 冠心病 PCI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细胞因子10(PDCD10)通过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3(Mob3)增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B4)的内吞过程调控胶质瘤恶性生物学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胶质瘤U373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中心),构建稳定转染的过表达与沉默PDCD10的胶质瘤细胞。提取胞膜蛋白、胞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CD10、EphB4、Mob3的改变。将12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shPDCD10组,oxPDCD10组对照组。行动物实验探究干预PDCD10表达后,胶质瘤成瘤能力的改变。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下调PDCD10显著增加Mob3的表达(1.05±0.08比2.34±0.34,t=3.787,P<0.01),而过表达PDCD10降低Mob3的表达(1.05±0.08比0.79±0.15,t=3.420,P<0.01)。下调Mob3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对照组(0.94±0.07比1.83±0.25,t=5.938,P<0.01),而胞表达低于对照组(0.94±0.07比0.35±0.02,t=14.040,P<0.01)。同时下调Mob3与PDCD10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单独下调PDCD10组(0.53±0.06比1.26±0.13,t=8.831,P<0.01)。体内实验证实过表达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41.7±4.3)血管数/mm2,t=7.208,P<0.01]肿瘤体积[(36.9±4.7) mm3比(78.3±6.4) mm3,t=10.430,P<0.01)均高于对照组,而下调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3.3±0.2)血管数/mm2,t=14.850,P<0.01]肿瘤体积[(36.9±4.7) mm3比(19.9±2.6) mm3,t=6.330,P<0.01]低于对照组。结论PDCD10通过靶向调控Mob3减少EphB4的内吞过程,进而促进胶质瘤生长。

  • 标签: 胶质瘤 程序性细胞因子10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