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艾塞那肽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不同基线特征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探讨艾塞那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10日至2017年6月20日于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资料齐全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59例。研究设计为随机、前瞻、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和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艾塞那肽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胰岛素治疗组。根据基线患者cIMT<1 mm以及≥1 mm分为基线无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及基线有动脉粥样硬化组;根据体质指数(BMI)<24 kg/m2以及≥24 kg/m2分为体重正常组和超重及肥胖组;根据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与HbA1c≥8.5%亚组分为一般高血糖组和显著高血糖组;根据52周时HbA1c下降<1.5%与HbA1c下降≥1.5%分为降糖效果一般组和降糖效果良好组。测量cIMT,采用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比较各组结果,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结果T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为64.41%(38/59)。艾塞那肽治疗52周后,基线存在AS的患者cIMT较基线无AS下降明显(P=0.02)。艾塞那肽治疗52周后,超重及肥胖受试者cIMT下降,正常体重受试者cIMT轻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艾塞那肽治疗52周后,降糖效果一般组与降糖效果良好组cIMT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艾塞那肽治疗后,52周内cIMT变化值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及BMI变化值均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576、0.188和0.352)。结论基线存在AS患者应用艾塞那肽后,cIMT改善更显著,获益更大。艾塞那肽治疗后cIMT水平不受基线体重及降糖疗效影响,与BMI及血糖变化值无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查体老年男性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了解增龄对老年男性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健康查体的老年男性209例,年龄60~101(72.9±11.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营养与免疫相关指标的检测,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老年男性的体重、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铁均随增龄而下降(F=21.754、6.257、47.528、12.285、18.397、18.667,均P<0.001),8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组的下降更显著,且营养不良的比例随增龄而上升(χ2=77.134,P<0.001)。8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的B淋巴细胞计数较70~79岁组显著下降(P<0.05),且血清Ig A和Ig G明显高于80岁以下的老年男性(F=3.110、3.866,P=0.047、0.022)。同时,营养不良老年男性较营养正常者B淋巴细胞计数和B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t=2.512、2.874,P=0.013、0.005),而IgA显著升高(t=2.513、P=0.017)。结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男性发生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降低的风险明显增加,应重视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估和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乙酰左卡尼汀(ALC)与其他常用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2月的文献,纳入包含以下1种或多种药物,包括ALC、α-硫辛酸(ALA)、依帕司他、甲钴胺、胰激肽原酶(口服单药疗法),治疗成人DPN的已发表随机对照试验(RCT)。以神经传导速度(NCV)为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波幅、神经症状和体征、疼痛等。采用贝叶斯方法(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网状Meta分析,同时估计各个药物疗效的排序概率,计算其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结果最终55项RCT纳入网状Meta分析,包括6 473例患者。所有纳入研究均含2个对比组,包括4种治疗药物(ALC、ALA、依帕司他、甲钴胺),其中,涉及ALC的研究为3项(2项对比安慰剂、1项对比甲钴胺)。与甲钴胺相比,ALC可改善正中感觉神经NCV[MD为4.0(95%CI为0.1~7.9)m/s];而在其他神经相关的NCV改善上,尽管从排序结果看,相对于其他常用口服阳性药物,ALC可能在改善正中感觉神经(SUCRA为91.6%)、尺运动神经(SUCRA为69.3%)和尺感觉神经(SUCRA为77.8%)NCV更优;但相对效应值并未发现ALC与其他药物单药治疗有明显差异。结论在DPN治疗中,ALC可能具有改善感觉神经和疼痛的疗效优势,在其他结局上与其他常用口服药物疗效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顺序入组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60~75岁)T2DM患者,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估,并进行4 m步速评定、闭眼单足站立测定的躯体功能评估。根据患者有无DPN分为DPN组和无DPN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分析评估认知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06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DPN组87例(42.2%),无DPN组119例(57.8%)。无DPN组和DPN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餐后2 h C肽、1,25(OH)2维生素D3水平、闭眼单足站立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DPN组和DPN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记忆力评分、注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9例(28.6%)和认知功能障碍组147例(71.4%)。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餐后2 h C肽水平、闭眼单足站立时间、4 m步行速度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临床DPN患者比例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分别为50.3%(74/147)和22.0%(1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N是老年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95%CI)为3.622(1.722~7.619)],教育背景[OR(95%CI)为0.458(0.247~0.849)]、4 m步行速度[OR(95%CI)为0.339(0.151~0.762)]和闭眼单足站立时间[OR(95%CI)为0.830(0.698~0.987)]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DPN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DPN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成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30日至11月30日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成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信封法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40例患者仅给予饮食指导(对照组,失访16例),40例患者使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失访1例),观察12周,基线和研究终点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肾功能,并用电阻抗的方法进行体成分检查,用握力计检测握力评估肌肉功能。结果利拉鲁肽组(39例)的糖化血红蛋白变化[(-1.54±2.10)%比(-0.53±0.84)%]、体重变化[(-3.46±4.2)kg比(-0.34±3.66)kg]、体脂肪量减少[(-1.97±2.98)kg比(-0.01±2.16)kg]和内脏脂肪面积变化[(-0.01±2.16)cm2比(0.34±6.39)cm2]明显好于对照组(24例),P值均<0.05,同时利拉鲁肽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量和握力无显著改变。结论利拉鲁肽除降糖外,还有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并保持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的额外获益。因此利拉鲁肽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尤其适合有肌肉量减少风险患者的体重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定额付费制(DRG-PPS)模式下病例年龄因素对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出院日期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52 987例病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入三个年龄组,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首先三组数据按照DRG分组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判断同一DRG病组,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费用差异,其次三组数据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和线性回归,来判断年龄因素对不同DRG组费用的影响。结果对相同DRG组的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除CB39-晶体手术DRG病组外,其余各个DRG病组均P<0.05;对不同DRG组的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均P<0.05;对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使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标化后的影响系数为0.173,年龄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结论年龄影响平均住院费用,DRG-PPS模式实施后,应根据年龄因素对DRG病组付费标准进行适当标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高患病风险和焦虑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北京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应用柏林问卷及广泛性焦虑量表分别评价其OSAHS风险及焦虑情况。应用χ²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血糖状态住院患者OSAHS风险及焦虑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二者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并应用Delta方法计算二者对糖尿病患病交互作用的相关指标。结果1 03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糖尿病组249例(24.1%)。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BMI及合并症情况等影响因素后,以OSAHS低风险为参照,OSAHS高风险对糖尿病患病影响的OR值为1.592(95%CI为1.155~2.196,P=0.005)。以无焦虑为参照,存在焦虑对糖尿病患病影响的OR值为1.531(95%CI为1.059~2.215,P=0.024)。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OSAHS高风险与焦虑相乘对糖尿病患病的OR值为0.702(95%CI为0.344~1.433,P=0.331),两者对糖尿病无相乘交互作用。以OSAHS低风险且无焦虑为对照,OSAHS高风险但无焦虑对糖尿病患病的OR值为1.729(95%CI为1.205~2.482,P=0.003),OSAHS低风险但存在焦虑对糖尿病患病的OR值为1.794(95%CI为1.108~2.904,P=0.018),OSAHS高风险且存在焦虑对糖尿病患病的OR值为2.176(95%CI为1.299~3.646,P=0.003),较前两者单纯相加未见显著增高或降低,提示OSAHS风险及焦虑对糖尿病患病无显著相加交互作用。结论住院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OSAHS高风险、焦虑均与住院患者罹患糖尿病独立相关,OSAHS风险与焦虑对糖尿病患病无相乘或相加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T2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患病率,探讨CAN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横断面研究。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市城区和郊区13家医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CAN组及非CAN组。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秩和检验和χ²检验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罹患CAN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T2DM患者共1 975例,CAN组患者1 236例(62.6%),非CAN组患者739例(37.4%)。与非CAN组相比,CAN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较高,使用二甲双胍剂量较大,二甲双胍使用时间较长,接受高等教育的患者较少,合并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变及高血压的患者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CAN组T2DM患者比较,CAN组患者出现头晕和站立不稳、乏力、餐后饱腹感、尿频、夜尿、尿急和上半身出汗的自主神经病变症状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CAN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1.040,95%可信区间1.008~1.072,P=0.012)。结论北京地区T2DM患者CAN的患病率较高,常合并多种自主神经病变症状,增龄是CAN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孕11~13+6周)超声筛查发现的超声软指标与胎儿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中国早孕期超声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中的单胎妊娠胎儿,分析早孕期软指标的种类及检出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软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6 625例胎儿有完整随访结局并入组。早孕期556例超声软指标阳性胎儿中共检出607个超声软指标,发生率较高的前四位分别为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2.08%,345/16 625)、心室点状强回声(0.94%,156/16 625)、鼻骨发育不良(0.20%,34/16 625)、单脐动脉(0.19%,31/16 625)。556例胎儿中,两项及两项以上软指标阳性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2.50%(13/40),明显高于一项软指标阳性胎儿的11.05%(57/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5,P<0.001);软指标阳性合并结构异常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80.77%(21/26),明显高于单纯软指标阳性胎儿的12.08%(6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10,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脉络丛囊肿、单脐动脉、肠管回声增强、静脉导管a波缺失或倒置、鼻骨发育不良、NT增厚、心室点状增强回声与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均P<0.05),而三尖瓣反流、轻度肾窦分离与胎儿不良妊娠结局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早孕期超声软指标对于预测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多个软指标阳性或软指标阳性合并结构异常胎儿,尤其应提高警惕,需对其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孕11~13+6周)超声筛查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早孕期超声筛查的胎儿超声图像,联合使用胎儿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及鼻后三角切面评估胎儿是否存在唇腭裂。所有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共5 520例胎儿纳入研究,头臀长(crown-rump length,CRL)范围为45~84 mm。两切面联合扫查共发现7例不同类型的唇腭裂,其中单侧唇腭裂4例、正中唇腭裂1例、双侧唇腭裂2例,均经随访(引产或出生后检查)证实。另外,2例单纯唇裂漏诊。结论早孕期(孕11~13+6周)超声胎儿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联合鼻后三角切面扫查有助于胎儿唇腭裂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2018年1月至3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进行胰岛素体外对照实验研究,分为3组:多腔袋组、院内配置组、葡萄糖组。多腔袋组使用工业化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0%)注射液,每袋均含葡萄糖97 g,大豆油长链甘油三酯51 g,氨基酸34 g,液体总量1 440 mL,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袋];院内配置组为自配型肠外营养液(总量1 500 mL,含20%长链脂肪乳剂250 mL,8.6%复方18种氨基酸500 mL,50%葡萄糖溶液250 mL,0.9%氯化钠溶液500 mL等,EVA袋);葡萄糖组为10%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使用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EB)袋,加入15%氯化钾1.5 g;每组各10袋。分别加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10、20、30、40、50 IU,混匀后静置30 min,模拟临床应用模式体外匀速输注12 h,分别测定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液中胰岛素浓度;计算加入胰岛素10、50 IU 3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变化值与变化幅度。结果标准操作规范下,添加胰岛素剂量10 IU,多腔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1 375、1 355、1 290、1 215、1 260、1 270、1 310、1 275 μU/mL;添加胰岛素量50 IU,多腔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4 710、4 675、4 915、4 525、4 805、4 575、4 805、4 570 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20、-85、-160、-115、-65、-100 μU/mL;加入胰岛素5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35、205、-185、95、-135、95、-140 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5%、6.2%、11.6%、8.4%、7.6%、4.7%、7.3%;加入胰岛素5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0.7%、4.4%、3.9%、2.0%、2.9%、2.0%、3.0%。多腔袋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较为稳定,不受胰岛素加入剂量和使用时间的影响;院内配置组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与多腔袋组相似;葡萄糖组胰岛素浓度稳定性尚好,但相对浓度低于前2者水平。结论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中稳定性较好,不受浓度和时间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用能谱CT的方法评估成年人腹部脂肪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成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并用能谱CT扫描评估腹部脂肪分布特点。结果与非肥胖者相比,肥胖症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腹腔和肝脏异位脂肪含量均较高(P<0.05),而肌肉内脂肪(IMAT)含量并不随BMI而增加;中年组的腰围、腰臀比、腹腔面积和IMAT均较青年组高,且中年组的肌肉含量较青年组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腹腔面积和肌肉含量高于女性,而女性的皮下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竖脊肌内脂肪含量高于男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MI、年龄和性别的受试者的腹部脂肪分布的特点不同,因此,应重视对肥胖症患者的异位脂肪分布的个体性评估。能谱CT可作为异位脂肪评估的重要手段,为制定个体化的减重方案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血流灌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156例孕妇(胎儿正常对照组105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组51例),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PI)及大脑中动脉PI值,并计算大脑中动脉PI与脐动脉PI比值(CPR)。同时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通过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勾勒并计算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区域血流灌注参数: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从而评估2组胎儿脑血流灌注情况。对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各组数据所测数据进行Z值校正,再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然后利用Bonferron法进行正常组与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左心梗阻性疾病(LSOL),右心梗阻性疾病(RSOL)]各组的两两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HS和LSOL胎儿大脑中动脉PI(1.27±0.30 vs 1.30±0.30 vs 2.15±0.48)和CPR(1.26±0.29 vs 1.32±0.18 vs 1.92±0.58)均减少,大脑中动脉VI(71.71±19.57 vs 68.11±14.35 vs 42.19±16.29)、FI(88.71±12.53 vs 81.80±14.21 vs 50.15±17.76)和VFI(34.70±7.17 vs 35.98±6.52 vs 20.90±11.06)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SOL、TGA胎儿与正常胎儿之间大脑中动脉VI、FI和VF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血流灌注明显增加,特别是HLHS和LSOL胎儿,产前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能有效评估此类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血流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