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其破裂出血常常导致病人致残、致死。虽然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和神经介入方法治疗动脉瘤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依然有很大的手术危险性。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文献所报道的对动脉瘤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控制动脉瘤生长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期为早预防、早治疗、提高治疗疗效等方面为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指导。

  • 标签: 脑动脉瘤 细胞凋亡 分子生物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25例静脉窦血栓患者,本组患者均在上级医院确诊为静脉窦血栓。本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磁共振成像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出率情况,统计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静脉窦血栓形成 24例,总检出率高达 96.00%( 24/25),其中上矢状窦( 36.00%)占比最高,显著高于直窦( 20.00%)、窦汇区( 16.00%)、乙状窦( 16.00%)、横窦(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例( 4.00%)乙状窦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漏诊。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准确性较高,漏诊风险较低,可有效明确血栓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检查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作用 漏诊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197例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接受开颅手术治疗61例,保守治疗136例;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85例,未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112例。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第2次CT扫描的挫裂伤并血肿体积较大,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短,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首次CT扫描的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1 cm、血浆纤维蛋白原<2 g/L、首次CT扫描的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是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OR=6.654,95%CI:1.391~35.089,P=0.025;OR=5.617,95%CI:1.136~28.022,P=0.034;OR=4.629,95%CI:1.178~20.071,P=0.031)。结论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首次CT扫描的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患者易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 标签: 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进展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5例静脉窦血栓患者,本组患者均在上级医院确诊为静脉窦血栓。本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磁共振成像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出率情况,统计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总检出率高达96.00%(24/25),其中上矢状窦(36.00%)占比最高,显著高于直窦(20.00%)、窦汇区(16.00%)、乙状窦(16.00%)、横窦(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4.00%)乙状窦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漏诊。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准确性较高,漏诊风险较低,可有效明确血栓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检查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作用 漏诊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出现的病人的诊疗过程中使用颅压监测的有效价值。方法收集创伤性颅脑损伤导致的病人50例,纳入研究对象,选择颅压监护治疗的25例作为研究组,放弃颅压监护治疗的2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两组各项数据对比总结颅压监护仪对我们治疗病人的意义和作用。结果研究组使用脱水剂的时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GOS评分和后期生存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在病人的治疗中能减少脱水剂的时长用量,对提高后期病人生存质量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脑疝 颅压监测 创伤性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我院脑外科科收治的137例患者发生前2h内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资料,并与同期治疗的140例未发生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做对比。结果组前驱期征象如昏迷加深、烦躁加重、尿失禁、侧脑室和外侧裂受压变窄伴基底池受压变窄、生命体征改变具有特征性,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是超早期开颅手术的特殊的、迫切的手术指征。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疝 前驱期 临床征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短期死亡的术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4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血肿形态、脑室出血、双瞳散大的比率。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30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30d死亡18例(43.9%),存活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侧别、血肿量及手术时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散大、血肿形态不规则、中线移位显著及脑室严重出血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示,GCS评分≤5分(OR=50.345,95%CI1.543~1642.595,P=0.028)和血肿形态不规则(OR=0.009,95%CI0.00~0.458,P=0.019)是影响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CS评分≤5分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开颅手术 短期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策略治疗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的临床效果。方法截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延迟造影手术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探查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与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患者采取急诊探查手术治疗,能够快速地了解病因,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挽救其生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动脉瘤性颅内血肿 脑疝 急诊手术 延迟造影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征象与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58例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偏移程度、脑室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各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58例患者,术后死亡及生存患者在硬膜下血肿厚度、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中脑CT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结构偏移程度、脑室池受压情况、术前中脑CT值对预后情况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硬膜下血肿 脑室 中线 CT值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抢救的19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患者19例患者均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双侧去骨瓣减压13例,单侧去骨瓣减压6例,术后分析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救治方法。结果术后19例患者中,并发癫痫的患者3例,伴有人格改变及质量障碍的患者2例,脑积水1例,重残1例,死亡1例,11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及早发现和重视患者间脑期或中央前期的临床症状,通过结合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对患者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 中央型脑疝 诊断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颅脑损伤致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致患者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颅脑损伤致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损伤致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专科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患者84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2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及围术期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临床预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预后良好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脑疝 围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