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应用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于2020年9月~2021年8月本院选取胰腺实性假乳头状患者62例为案例。随机平均分为区段组与远端组。区段组实施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远段组实施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距(P>0.05),区段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远端组,差距明显(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手术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建议推广。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腹腔镜 胰腺区段切除术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目的:了解胰腺实性假乳头状(SPT)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和分析其组织发生、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18例SPT标本。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12—65岁,平均32岁。1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5例失访。肿瘤直径平均7cm,有包膜,16例为实性区与囊性区混合,2例无囊性区。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有实性和假乳头2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以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突起为特征,常见泡沫细胞团、胆固醇裂隙。免疫组化:β-联蛋白(β-Cat)核阳性13例,α1-抗胰蛋白酶(α1-AT)阳性18例,波形蛋白(Vim)阳性18例,CD10阳性14例,孕激素(PR)阳性12例,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5例,突触素(Syn)阳性3例,嗜铬素A(CgA)阳性4例。结论:①SPT与胰腺其他多种肿瘤具相似的组织学形态,需鉴别;②β-Cat在SPT细胞胞核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IPMN)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过多黏液的胰腺囊性肿瘤,具有恶变潜能,可引起胰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黏液造成的囊内高压以及炎症递质、胰酶的作用,可造成恶变的体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极差。本文报道1例IPMN恶变伴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恶变 破裂 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在胰岛素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8例胰岛素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增强CT、增强MRI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receptorscintigraphy,SRS)确定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采取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7例保留脾血管和脾脏,1例联合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9±44)min,平均出血量(125±1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1.4)d,发生B级胰瘘1例。全部患者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胰岛素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脾成功率高。

  • 标签: 胰岛素瘤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 微创手术 保留脾脏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982年由日本内镜专家Ohhashi首次报道,并描述为“主胰管不同程度的扩张,乳头肿大和过量分泌黏液”[1]。目前国际上广为认同将具有胰管上皮乳头状增生、黏液过度分泌的特征或二者具备其一者统称为IPMN[2]。与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分子生物学 胰腺囊性肿瘤 诊断 淋巴结转移率 乳头状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深入探究多发性骨髓并发胰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式,选取硼替佐米药物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本文报道我院一名多发性骨髓并发胰腺肿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临床流程,从入院时的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 CT 提示等内容入手,探究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后起到的临床效果。结果:硼替佐米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有了很好部分的缓解,并且肝脏形态大小正常,无占位性病变,但是后续临床综合检查结果显示有胆管源性胰腺肿瘤的情况,因患者经济原因,尚未继续治疗。结论:硼替佐米对于多发性骨髓并发胰腺肿瘤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期间,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还需要定期加强影像学检查,避免其他不良情况产生,并且多借助于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学依据,用以指导后续治疗。

  • 标签: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胰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特征在鉴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与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hypo-PNE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pSPN和40例hypo-PNET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结果、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比分析pSPN和hypo-PNET患者的肿瘤部位、形状、生长方式、病灶长轴与胰腺的关系、边界,有无钙化、浮云征、环形强化、腊肠样强化、肿瘤内血管影、胰胆管扩张、远端胰腺萎缩、肿瘤内囊变,肿瘤囊实性比例、肿瘤长径,以及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时肿瘤实性部分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pSPN和hypo-PNET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特征鉴别pSPN与hypo-PNET的诊断效能。结果pSPN患者与hypo-PNET患者相比,多为女性[71.6%(58/81)比45.0%(18/40)],年龄较小[36.0岁(27.0岁,46.0岁)比56.5岁(48.2岁,63.7岁)],肿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76.5%(62/81)比55.0%(22/40)]、边界清楚[70.4%(57/81)比40.0%(16/40)],有钙化、有浮云征、无肿瘤内血管影、无胰胆管扩张、呈囊实性比例较高[53.1%(43/81)比20.0%(8/40)、65.4%(53/81)比35.0%(14/40)、77.8%(63/81)比32.5%(13/40)、79.0%(64/81)比55.0%(22/40)、38.3%(31/81)比22.5%(9/40)],肿瘤长径较大[4.0 cm(3.0 cm,5.6 cm)比3.3 cm(2.6 cm,4.2 cm)],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的CT值较小[分别为(54.7±13.1) HU比(68.2±15.0) HU、(65.9±16.0) HU比(79.2±14.2)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Z=-6.24, χ2=5.85、10.32、12.02、10.03、23.50、7.51、7.72,Z=-2.53,t=-5.08、-4.46;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诊断pSPN和hypo-PNET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OR=0.874,95%置信区间(95%CI)0.827~0.923,P<0.001]、钙化(OR=5.412,95%CI 1.428~20.506,P=0.013)、肿瘤内血管影(OR=0.212,95%CI 0.055~0.817,P=0.024)、动脉期CT值(OR=0.943,95%CI 0.899~0.988,P=0.015)。基于临床特征和MSCT特征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944(0.905~0.990),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92.5%(P<0.001)。各独立预测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钙化、肿瘤内血管影、动脉期CT值和联合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65(0.565~0.765)、0.726(0.627~0.826)、0.850(0.775~0.924)、0.757(0.660~0.853)、0.944(0.905~0.983),联合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P<0.001)。结论钙化、肿瘤内血管影、动脉期肿瘤密度等MSCT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可用于鉴别pSPN与hypo-PNET。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伴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形态学特征。方法评估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内动脉窦部OCT检查明确有管腔内血栓形成的12例患者。通过OCT评估血栓类型与血栓评分,测量其血栓长度、面积及体积,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斑块形态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结果12例患者的OCT显示伴有血栓形成的病变,其中8例为白血栓,2例为红血栓,2例病变中两种血栓类型均存在。OCT血栓评分为1~32分。OCT血栓评分与血栓体积呈正相关(ρ=0.739,P=0.006),与血栓长度呈正相关(ρ=0.932,P<0.001)。所有病变均伴有斑块纤维帽破裂,其中10例病变为薄纤维帽富脂斑块。对12例患者均在OCT评估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平均随访约14.2个月,评估侧血管病变无缺血事件发生或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论OCT可用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内血栓及其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其血栓负荷。

  • 标签: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科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坐骨神经区域疼痛、有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出院时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剧痛。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术后随访时疼痛和肢体功能,0%为正常,越接近100%,功能障碍越严重。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32例,女44例,年龄2~55岁,其中静脉畸形(VM)48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淋巴管畸形(LM)6例,纤维脂肪性血管性病变(FAVA)13例。76例中有13例VM曾行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4例AVM曾行介入栓塞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FAVA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3±30.11) min、(81.67±22.29) ml、(3.83±0.98) d,均少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手术损伤最小、恢复最快;AVM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33±33.71) min、(981.67±164.85) ml、(11.17±1.47) d,均多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VM与LM病例手术时间接近;VM病例术中出血量[(396.67±85.71) ml]相差较大,最少为150 ml,最多为1 100 ml。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71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4例切口乙级愈合,1例切口丙级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73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疼痛部分缓解;72例下肢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70例体消失,6例体有残存。VM、AVM、LM、FAVA病例术前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00(1.00,3.75)分、2.00(1.00,3.50)分、4.00(0.75,6.25)分、4.00(1.50,6.00)分,术后均为0.00(0.00,0.00)分;术前ODI分别为17.78%(15.56%,22.22%)、17.78%(13.33%,35.56%)、50.00%(31.67%,84.44%)、42.22%(31.11%,56.67%),LM术后ODI值为4.44%(0.00%,22.22%),其他均为0.00%(0.00%,0.00%),各种病变类型组内手术治疗前、后VAS及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引起坐骨神经区域疼痛、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采用手术治疗安全而有效,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

  • 标签: 坐骨神经 脉管性疾病 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治疗。方法根据诊断进行辨证治疗或针灸治疗。结论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手段进行治疗。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5例动脉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介入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上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介入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患肢血运、静息痛与溃疡等情况都获得了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论在动脉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上,介入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手术治疗和预后的效果,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进度,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闭塞性脉管炎 介入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引言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和淋巴系统两部分,脉管移植是临床用来治疗脉管系统疾病的手段之一。自体血管和淋巴管是较理想的脉管移植物,但是人体自身可供移植的非必需脉管的来源有限,而异体脉管移植存在免疫排斥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移植材料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 标签: 脉管系统 组织工程化 组织构建 治疗方法 移植物 淋巴系统
  • 简介:目的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方法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根据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应用股动脉注射,股动脉切开取栓,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方法结合全身应用药物综合治疗。结果20例患者随访1~5年,除1例足趾坏死脱落,1例膝下截肢,其余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针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截肢率和截肢平面,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股动脉注射 股动脉切开取栓 大隐静脉动脉化
  • 简介:摘要目的以益气活血补肾法立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对所有患者按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分虚寒型、气滞血瘀型、湿毒内蕴、气血俱虚四型进行施治。结果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0%。结论益气活血补肾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且无任何副作用。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药疗法益气活血补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体会。方法我院针对2005年09月至2010年01月收治的血栓闭塞性的脉管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探讨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的脉管炎的临床体会。结果我院对血栓闭塞性的脉管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很快得到康复。结论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患有血栓闭塞性的脉管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上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中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管的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胸腔穿刺术,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并没有出现导管阻塞、脱出等情况,患者活动受限、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中心静脉管置管时间大概在1周-3周左右。结论胸腔积液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管的过程中,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管 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脉管畸形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出芽与胰腺神经内分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其在判断胰腺神经内分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患者病理切片肿瘤出芽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定义肿瘤出芽个数<10为低级别出芽组,≥10为高级别出芽组,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0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患者,低级别出芽组70例,高级别出芽组35例。高级别出芽组T分期高、远处淋巴结转移及术前肝脏转移多见、血管侵犯率高、术后复发率高(χ2=9.043,4.286,10.130,12.090,9.260,均P<0.05);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高级别肿瘤出芽(P=0.018)、肿瘤级别(P=0.026)、术前肝转移(P=0.042)、血管侵犯(P=0.048)是胰腺神经内分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出芽与反映胰腺神经内分泌侵袭性的临床病理指标高度相关,是影响根治术后胰腺神经内分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肿瘤出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