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电阻抗法和光学法在检测小红细胞患者血小板计数准确性方面的差异,以了解两种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小红细胞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电阻抗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光学法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记录每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电阻抗法检测结果:小红细胞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150±40×10^9/L,健康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200±30×10^9/L。光学法检测结果:小红细胞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170±30×10^9/L,健康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210±20×10^9/L。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发现光学法在检测小红细胞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时准确性更高,而电阻抗法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结论:光学法在检测小红细胞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时准确性高于电阻抗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小红细胞患者,应优先考虑使用光学法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电阻抗法 光学法 小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本书为最新出版的“口腔种植临床指南系列”的第6卷,由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组织编写,旨在提高口腔种植医师的临床水平。本卷内容包括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第四届共识研讨会纪要及文献评述、术前评估和治疗计划、美学区连续多颗牙缺失间隙的外科考量和治疗程序、修复考量和治疗程序、临床病例展示、并发症等。全书采用深入浅出的形式,并配以大量手术图片,以方便读者的理解。

  • 标签: 口腔种植 临床指南 种植修复 牙缺失 种植治疗 学会
  • 简介:摘要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多与神经节细胞损伤相关的眼科疾病中可检测出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的变化。mGCC是由视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以及内丛状层组成的复合体,其厚度及相关分析参数能反映神经节细胞的受损程度,且在不同疾病各阶段表现不一。检测mGCC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各阶段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皆有一定意义。现对OCT技术在各眼科疾病中检测到mGCC相应的变化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青光眼 视神经炎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正常人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及中心凹相关指标,分析影响FAZ面积的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53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4人,女29人,年龄19~53(31.7±8.3)岁。每人均行各项有关眼科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因素与FAZ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FAZ的面积为0.13~0.57(0.35±0.11)mm2。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中心凹两侧视网膜高峰处距离(CC),中心凹一半深度处宽度(FWHW)及中心凹深度(FD)均与FAZ面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4,0.642,0.428;P<0.001)。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中心凹感光细胞层厚度(FPT)及中心凹血流密度(FBFD)均与FAZ面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8,P=0.002;r=0.393,P=0.004;r=0.876,P<0.001)。而年龄、性别、屈光度和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axRT)均与FAZ面积无相关性(P=0.467,0.967,0.334,0.735)。结论FAZ的面积不受年龄、性别、屈光度及MaxRT的影响;而与中心凹的形态、FBFD及CMT有关。

  • 标签: 无血管区,中心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正常眼 密度,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小学教师眼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至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武昌区中小学教师共3 495人,其中男1 130人,女2 365人,年龄22~93岁,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均完成视力、裂隙灯、直接检眼镜及黄斑部OCT的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出率前十位眼病及阳性发现在不同年龄段各组间的差异,分析OCT检查与直接检眼镜检查对黄斑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眼科异常检出率为70.76%(2 473/3 495)。<40岁组检出异常者551人, 40~64岁组检出异常者775人,≥65岁组检出异常者1 147人。其中屈光不正、白内障、黄斑病变、白内障术后、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翼状胬肉、倒睫、视网膜动脉硬化、杯盘比异常在<40岁年龄组、40~64岁年龄组及≥65岁年龄3组间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0.24、1 037.23、507.61、232.50、14.46、54.92、21.48、84.24、17.73,P均<0.05),但结膜炎在3个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58,P>0.05)。OCT(12.60%)对黄斑病变的检出率高于直接检眼镜(9.41%)(χ²=36.357,P<0.05),对黄斑病变中黄斑前膜、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和黄斑劈裂OCT检查的检出率高于直接检眼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065、4.932、19.836、12.010,P均<0.05)。结论中小学教师不同年龄段眼部疾病谱分布存在差异,可根据该特点制定健康宣教和眼部体检,有利于眼病的早预防和早治疗。OCT对黄斑部疾病的体检筛查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体格检查 眼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扫频光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厚度(CT)和血管的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0名受试者,根据诊断分为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2组,其中高度近视组20例,病理性近视组20例,用VG200 OCT对受试者右眼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2 mm扫描区进行成像,然后利用实验室自行编写的软件对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直径6 mm范围内CT进行测量,并对图像二值化,计算出脉络膜血管指数(CV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进行2组间差异的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较于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以黄斑为中心6 mm范围内的CT及CVI均有所下降。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6 mm范围内CT在垂直方向分别为(171±54)μm和(92±37)μm(t=5.269,P<0.001),水平方向上分别为(149±47)μm和(81±34)μm(t=5.132,P<0.001)。2组中央1 mm范围内CT在垂直方向(t=4.386,P<0.001)和水平方向(t=4.46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4.836,P<0.001)、下方(t=4.452,P<0.001),水平方向颞侧(t=4.001,P<0.001)、鼻侧(t=4.747,P<0.001)的CT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3~6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5.149, P<0.001)、下方(t=5.390,P<0.001),水平方向颞侧(t=4.999,P<0.001)、鼻侧(t=5.646,P<0.001)的CT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直径6 mm范围内,2组间垂直方向CVI分别为0.593±0.030和0.535±0.069,水平方向分别为0.595±0.025和0.545±0.073;中央1 mm范围内CVI的在垂直方向(Z=-2.353,P=0.019)和水平方向(t=3.109,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3.339,P=0.002)、水平方向鼻侧(Z=-2.029,P=0.042)的CVI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Z=-3.111,P=0.002)、水平方向鼻侧(Z=-2.083,P=0.037)区域2组间C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眼轴的增长,垂直方向(r=-0.814,P<0.001)、水平方向上(r=-0.798,P<0.001)在直径6 mm范围内CT明显变薄;垂直方向(r=-0.603,P<0.001)、水平方向上(r=-0.506,P<0.001)CVI明显减小。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垂直方向(r=0.724,P<0.001)、水平方向上(r=0.742,P<0.001)直径6 mm范围内CT明显变薄;垂直方向(r=0.588,P<0.001)、水平方向上(r=0.520,P<0.001)CVI明显减小。结论:与高度近视眼相比,病理性近视的CT和血流有所差异,且随眼轴延长和近视度数增加而下降。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扫频光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在吸脂术中对吸脂针运动数据的检测效果,并分析检测数据与吸脂效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脂肪抽吸手术患者。分别由A、B 2位术者抽吸患者吸脂区域的左侧和右侧,通过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操作记录系统,采集术者250~400 s的操作轨迹数据和力数据,测量试验时间内吸出的脂肪量,分析比较2位术者吸脂针运动的幅度、频率、前进阻力,计算并对比吸脂效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7岁。吸脂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术者A的吸脂针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分别为(11.43±1.23) cm和(9.35±2.24) N,高于术者B的(10.00±2.33) cm和(8.20±3.05) 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13,t=2.328、P= 0.033)。术者A吸脂针运动的频率为(2.14±0.19) Hz,术者B为(2.19±0.55) Hz,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6、P=0.719)。术者A的吸脂效率为(19.20±9.36) ml/min,术者B为(15.27±8.05) ml/min,A比B高3.93 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02)。结论基于光学追踪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和分析吸脂术术者的操作轨迹和阻力,并发现吸脂针的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较大时,吸脂效率更高。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生物医学工程 吸脂效率
  • 简介:目的从神经细胞群的水平研究甘氨酸是否对蜗核(cochlearnucleus,CN)与前庭核(vestibularnucleus,VN)神经元核团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方式.方法从新生小鼠(1-3天)制备活体(invitro)脑干组织切片,并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dye)进行染色,采用多位点光学记录系统(opticalimaging)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后传入兴奋的传导.结果光学成像显示电刺激nⅧth后兴奋传导至脑干的CN核团和VN核团,并且光学方法可同步记录256个记录单元(elements)中神经兴奋传导的二维动态过程(n=35).用甘氨酸受体拮抗剂-马钱子碱(50μM)浸泡组织切片后,在CN和VN中的光学信号与脑片在标准人工脑脊液中相比较有明显的增强(n=10).马钱子碱对峰样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CN和VN的不同核团之间也有差异.在CN核团,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分别为154±34%(n=23,elements)和271±91%(n=23,elements),马钱子碱的增强效应与标准ACSF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VN核团,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为149±56%(n=17,element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VN核团,快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仅为102±14%(n=17,elements),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马钱子碱增强神经核团的兴奋效应不仅发生在CN和VN核团的中心区域,同时也出现于核团的边缘区域.结论从神经核团的水平上证实甘氨酸是新生鼠CN与VN神经元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不仅对CN和VN核团神经元兴奋起"侧抑制"作用,而且对神经元的兴奋强度也起抑制作用.

  • 标签: 光学记录 电压敏感染料 蜗核 前庭核 甘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中应用荧光素眼底造影、光学断层成像诊断的临床差异。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02例,采取抽签分组,A组以荧光素眼底造影分析,B组开展光学断层成像,指标评估包括图像特征、其他数据。结果:A组、B组间在血管性色素上皮脱落疾病检出人数上对比无差异,P>0.05;其他疾病检出率:A组在脉络新生血管中检出较多,B组在玻璃膜疣、地图状萎缩疾病检出中检出较多,P<0.05。结论:荧光素眼底造影、光学断层成像诊断老年性黄斑变性疾病各有优势,临床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对症诊疗方案,以保证疾病的诊断评估效果。

  • 标签: 光学断层成像 老年性黄斑变性 荧光素眼底造影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乳扩散光学成像检查辅助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干预价值。方法 将2024年4月至5月于巢湖苏湾镇和烔炀镇筛查的1670例女性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同时接受全乳扩散光学成像检查与超声检查的体检者有198例,分析全乳扩散光学成像检查对超声或钼靶的提示作用。。结果。通过全乳扩散光学成像检查结节的总血红蛋白浓度,其中总血红蛋白浓度在62μmol/L以下提示为B超或钼靶BI-RADS 3类以下;总血红蛋白浓度在62μmol/L以上提示B超或钼靶BI-RADS 4类。结论 全乳扩散光学成像检查有望提示乳腺结节可疑患者。

  • 标签: 全乳扩散光学成像检查 超声 钼靶 乳腺癌 筛查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联合眼部B超在白内障术前眼底病检查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到本院接受白内障术前眼底病检查的白内障患者18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部B超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部B超诊断敏感度是0.7317、特异度是0.7755、准确性是0.7556;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敏感度是0.8049、特异度是0.7551、准确性是0.7778;眼部B超诊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联合诊断敏感度是0.9512、特异度是0.8980。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运用眼部B超诊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联合诊断方式开展白内障术前眼底病检查,可为手术提供有力参考,值得运用。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部B超 白内障 术前眼底病检查 效能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心血管内科学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手段单调、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操作相对欠缺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无法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且动手能力较差。基于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仿真3D内容,使医学生在临床技能操作中眼手合一,满足其对实践技能练习的需求,实现实时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基于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这项技术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学 动作捕捉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女,67岁,主诉“阵发性胸痛半月余”,于2010年4月14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肩背放射痛,持续约5min,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脂及对症治疗,患者上述症状仍间断发作,遂来我院就诊。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金属裸支架 斑块破裂 血栓 继发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验证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的精确性与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癌患者共12例。记录治疗前计划和治疗后计划实际植入针数及粒子数,比较治疗前后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中位病灶体积31.2 cm3,中位粒子数61.5颗,中位处方剂量130 Gy。治疗前计划的D90、MPD、V100、V150和V200均值分别为134.2 、64.6、93.3、75.3和39.3 Gy,治疗后计划分别为146.7、68.94、97.47、80.40和48.30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植入针数、粒子数、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治疗后计划剂量质量评价为优(66.6%);4例为良(33.3%)。结论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下,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治疗后各项剂量参数均符合预计划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光学导航系统 3D打印非共面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学 头颈部复发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IOLMaster 700新型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6个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前曾行IOLMaster 700检查的白内障患者599例(599只眼)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91例,年龄(69±10)岁。根据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组(≤22.5 mm,100只眼)、正常眼轴组(>22.5 mm且<25.5 mm,375只眼)及长眼轴组(≥25.5 mm,124只眼);根据角膜屈光力分为平坦组(≤42.00 D,47只眼)、正常组(>42.00 D且<46.00 D,461只眼)及陡峭组(≥46.00 D,91只眼);根据前房深度分为浅前房组(≤2.5 mm,71只眼)、正常前房组(>2.5 mm且<3.5 mm,436只眼)、深前房组(≥3.5 mm,92只眼)。比较整体及不同分组间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Hoffer Q、Holladay Ⅰ、Holladay Ⅱ和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数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的差异。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599例患者(599只眼)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0.549,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的MedAE值最小(0.35 D),SRK/T公式次之(0.36 D),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SRK/T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1.000),其余两公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眼轴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8.307,38.779,112.997;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短眼轴组及长眼轴组中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0、0.31 D,SRK/T公式在正常眼轴组中MedAE值最小(0.35 D)。不同角膜屈光力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2.284,90.924,39.387;均P<0.05),Haigis公式在平坦组及陡峭组中的MedAE值最小,分别为0.26、0.34 D,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正常组中的MedAE值最小(0.33 D)。不同前房深度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的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7.389,57.643,52.845;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前房深度各分组中的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6、0.33、0.31 D。结论基于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6个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尤其对于短眼轴、长眼轴及不同前房深度患者预测误差值低;Haigis、SRK/T公式次之。当角膜屈光力≤42.00 D或≥46.00 D时,Haigis公式可能更为准确。(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02-511)

  • 标签: 白内障 晶状体,人工 轴长度,眼 屈光,眼 体层摄影术,相干光 生物测量学 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患者的患眼、对侧健眼及健康人群正常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视盘周围浅层视网膜血流变化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明确诊断为单眼患病NA-AION患者30例,比较NA-AION患者的患眼和对侧健眼OCTA上视盘周围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灌注的变化,同时比较NA-AION患者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数值变化。选取30例年龄匹配的且无眼部疾病及眼部手术史的健康人群的单眼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与NA-AION患者对侧健眼组OCTA检查中的视盘周围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灌注情况的组间差异。结果30例NAION患者的血液学检测显示,其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E和低密度脂蛋白平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NA-AION患者患眼与对侧健眼相比,视盘中心、内层及完整区域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灌注均明显降低,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AION患者的对侧健眼与健康对照的正常眼相比,视盘中心、内层及完整区域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和灌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AION患眼组与健眼组PVEP-P100的潜伏期和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A是一种安全、快速和非侵入性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血液灌注缺损,可以作为NA-AION患者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以辅助诊断,为患者临床治疗赢得时间。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血管造影术 视神经病变,缺血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患者的患眼、对侧健眼及健康人群正常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视盘周围浅层视网膜血流变化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明确诊断为单眼患病NA-AION患者30例,比较NA-AION患者的患眼和对侧健眼OCTA上视盘周围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灌注的变化,同时比较NA-AION患者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数值变化。选取30例年龄匹配的且无眼部疾病及眼部手术史的健康人群的单眼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与NA-AION患者对侧健眼组OCTA检查中的视盘周围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灌注情况的组间差异。结果30例NAION患者的血液学检测显示,其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E和低密度脂蛋白平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NA-AION患者患眼与对侧健眼相比,视盘中心、内层及完整区域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灌注均明显降低,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AION患者的对侧健眼与健康对照的正常眼相比,视盘中心、内层及完整区域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和灌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AION患眼组与健眼组PVEP-P100的潜伏期和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A是一种安全、快速和非侵入性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血液灌注缺损,可以作为NA-AION患者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以辅助诊断,为患者临床治疗赢得时间。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血管造影术 视神经病变,缺血性
  • 简介:在国家86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中科院成都光电所将自行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套基于19单元整体集成式微小变形镜的轻小型“活体人眼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做了改进,研制出基于37单元微小变形镜的“活体人眼视网膜细胞自适应光学成像仪”。经实验应用,可稳定获取更高分辨率的相对于黄斑中心凹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视网膜细胞图像,以及更高分辨率的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图像。

  • 标签: 国家863计划 光学成像仪 临床应用 自适应 膜细胞 人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和视网膜血流变化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IMEM患者21例(21眼),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2~83岁。所有患者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视力测量和OCTA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SVD)、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密度(DVD)以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50 min。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高眼压、1例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反应,予相应处理后痊愈。2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61±0.26,较术前的0.82±0.3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8, P<0.05)。术后3个月OCTA检查结果显示,CMT为(287.05±64.79) μm,较术前的(469.33±101.88) μm明显减小,FAZ面积(0.19±0.12) mm2、SVD 52.50%±12.62%,较术前的(0.13±0.10) mm2、48.58%±11.96%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50、2.330、4.358, P值均<0.05);而术后3个月DVD为35.90%±10.52%,与术前的34.60%±9.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基本恢复,黄斑水肿减轻。结论OCTA为无创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应用OCTA可很好地观察IMEM患者术后黄斑区的结构和血流变化情况,可为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手术效果的评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视网膜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区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