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注射于健康兔眼玻璃体腔后的视网膜毒性反应。方法实验研究。新西兰无色素雄兔24只(48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每组12只眼。3个实验组玻璃体腔均注射药液5 ml,分别含更昔洛韦400 μg、2 mg及5 mg,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兔眼玻璃体腔注药前、后1、2、4周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测,另外于注药后1、2、4周每组摘除2只兔双眼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所有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全视野ERG Max-R a波振幅于注药后1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9,P=0.04),两两比较5 mg组(140.50 μV)较对照组(165.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830,P=0.028)。Max-R b波振幅于注药后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14),5 mg组(261.50 μV)较对照组(398.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973,P=0.018)。30 Hz闪烁反应b波振幅于注药后1、2、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9,8.225,8.997;P=0.001,0.042,0.029),两两比较5 mg组(71.30、106.00、63.60 μV)较对照组(118.50、129.00、116.50 μV)明显下降(χ2=-4.142,-2.826,-2.713;P=0.000,0.028,0.040)。光镜下观察2 mg组注药后4周、5 mg组注药后2、4周视网膜组织形态出现内核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神经节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外丛状层染色较淡等异常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注药后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可见光感受器外节膜盘疏松排列紊乱,内节部分线粒体肿胀和积水变等异常改变,且依次加重。结论健康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400 μg未见视网膜功能及组织形态异常,注射2 mg和5 mg后可见一定视网膜毒性反应,5 mg更显著。提示临床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时应选择有效的最小剂量,最大限度避免视网膜毒性反应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9-285)
简介:摘要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核苷类似物前药,在宿主细胞中代谢成为其活性形式remdesivir-TP,主要作用于RNA病毒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在临床前研究中对丝状病毒[如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马尔堡病毒(Marberg virus,MARV)]、副黏病毒[如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肺炎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多种冠状病毒[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都有抑制作用。瑞德西韦是由美国吉利德公司(Gilead Sciences,Inc.)研制的在研药物,目前已完成治疗急性EBOV感染患者Ⅱ/Ⅲ期临床研究和治疗EBOV脱落延长的EBOV感染幸存者的Ⅱ期临床研究,并已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开展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Ⅲ期临床研究。本文就瑞德西韦的药物特性、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观察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 /FVC)、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及不良反应(发热、恶心、皮疹)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值、SaO2、PaO2值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反应意低于现象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调节肺功能,改善血气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巴派特片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能源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192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瑞巴派特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理积分(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功能相关指标[胃泌素-17(GAS-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素-1(ET-1)],Hp根除率以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为91.67%、Hp转阴率为80.21%,高于对照组(78.12%、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各积分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AS-17、PGⅠ水平上升(P<0.05),EGF、ET-1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良好。结论瑞巴派特片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治疗CAG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盐酸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孕产妇60例,年龄20~44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当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3分时,开始实施PCIA:静脉注射纳布啡10 mg作为负荷剂量,镇痛泵配方:110 mg纳布啡加生理盐水至200 ml,背景输注速率4 ml/h,PCA剂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8 h期间静态痛、动态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态痛、动态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均≤3分,维持Ramsay评分2~4分,血液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未见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眩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布啡PCIA按照以上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青海省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实际工作要求,设计一个针对布病就诊人群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布病患者诊疗信息化。方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根据实际工作的功能需求和性能参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框架,逐步完成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通过系统测试等逐渐完善。结果系统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可以快速获得患者的详细资料、诊疗结果和采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进行随访、跟踪调查及布病的防治宣传。结论建立的布病就诊人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掌握布病患者病情发展和诊疗结果;通过追踪调查,提高疑似病例的主动筛查和早期预警,并提供健康宣传,实现患者的早诊早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能力。方法对运城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确诊为神经型布鲁菌病的患者,收集并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经过、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2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例患者合并睾丸炎,1例患者伴脑血管病变相关影像学异常;3例患者脑脊液培养出马耳他布鲁菌,1例患者血培养出马耳他布鲁菌;2例患者脑脊液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为布鲁菌属核酸序列;予抗生素治疗后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神经型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培养、脑脊液布鲁菌凝集试验、脑脊液二代测序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神经型布鲁菌病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60例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治疗组(30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和联合治疗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6个月总生存(OS)率。结果吉非替尼治疗组临床控制率高于联合治疗组[76.7%(23/30)比50.0%(15/30),χ2=4.593,P=0.032]。两组治疗前CEA、CYFRA21-1、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吉非替尼治疗组CEA、CYFRA21-1、NSE水平分别为(902±41)μg/L、(3.1±0.4)ng/ml、(17.7±2.3)ng/ml,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99±51)μg/L、(4.0±0.5)ng/ml、(19.4±3.1)ng/ml,吉非替尼治疗组均低于联合治疗组(t=7.441,P<0.01;t=7.459,P<0.01;t=2.486,P=0.016)。两组治疗后CEA、CYFRA21-1、NS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疹、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7%(8/30)比23.3%(7/30),χ2=0.089,P=0.766;16.7%(5/30)比13.3%(4/30),χ2=0.131,P=0.718);30.0%(9/30)比26.7%(8/30),χ2=0.082,P=0.774;10.0%(3/30)比13.3%(4/30),χ2=0.162,P=0.688]。吉非替尼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OS率为93.3%,联合治疗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228)。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可增强抗肿瘤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6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设计合成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采用q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表达水平,使用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0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15±0.0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3,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理组织类型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F=5.196,P<0.001)。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3组之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3,P>0.05);转染48、72、96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t=3.187、5.549,P值均<0.05)。流式细胞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凋亡比例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χ2=4.175、6.093,P值均<0.05)。结论lncRNA linc0026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NSCL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作用,过表达lncRNA linc0026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有可能成为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大脑结构网络的完整性与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5例ALS患者(ALS组)与26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s)组],采集两组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数据,构建全脑结构网络,基于图论理论,比较ALS组与HCs组大脑结构网络差异,并进一步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分别观察结构网络参数的变化与认知及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相关性。结果ALS患者白质结构网络的局部效率增强,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显著增加(P<0.05),额叶、前扣带回、丘脑等脑区节点效率增加(P<0.05),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叶和左侧中央后回结构的介值中心性降低(P<0.05),左侧眶部额上回和左侧岛盖部额下回介值中心性增加(P<0.05)。左侧岛盖部额下回介值中心性与修订版ALS功能评分量表(revised 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 ALSFRS-R)呈负相关关系(r=-0.514,P=0.012)。结论ALS患者运动脑区与运动外脑区结构网络异常改变,可能为ALS患者大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ble-Ready索绑系统应用于不同类型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H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79例患者,根据初次THA所使用的股骨假体类型,分为生物型假体组(47例)、骨水泥假体组(32例)。t检验或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χ2=0.855)、年龄(t=-1.132)、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温哥华分型(χ2=0.349)、住院时间(t=-0.872)、骨折愈合时间(t=-1.33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生物型假体组的手术时间(t=-5.860)、术中出血量(t=-50.128)比骨水泥假体组少(P<0.05)。两组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前的髋关节Harris疼痛评分(t=-1.897)、功能评分(t=1.7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评估Harris评分,疼痛情况(Z=-1.157)、功能情况(Z=-0.540)与受伤前比较,评分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畸形评分(t=-0.858)、关节活动度评分(t=-1.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生物型假体组出现共计7例并发症;骨水泥型假体组出现共计6例并发症,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6,P>0.05)。结论Cable-Ready索绑系统应用于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型假体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基本一致,但应用生物型假体的患者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中最常见的一种,呈持续进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和呼吸支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具有明显改善。但由于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平均时间长,鉴于此,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协助诊断和预后评估变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安全无创、易于采集,是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合理选择。目前绝大多数ALS影像学研究集中在脑部改变,这仅限于上运动神经元。脊髓MRI可以同时研究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因此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敏感标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干预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应用柴胡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时临床疗效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43/44)高于对照组(81.82%,36/44),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CD8+均低于治疗前,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HBV-DNA转阴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81.82%,36/44),P<0.05。结论柴胡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改善CHB患者肝功能指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HBV-DNA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