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磷酸依米他胶囊分别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受性。方法试验1(磷酸依米他胶囊与)采用随机、开放、连续给药设计,纳入28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2(磷酸依米他胶囊与奥美拉唑镁肠溶)采用随机、开放设计,纳入42例受试者分为3组。试验3(磷酸依米他胶囊与瑞舒伐他汀钙片)采用开放设计,纳入14例受试者。采用验证过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LC-MS/MS)检测依米他及其主要代谢产物GS-331007、奥美拉唑、瑞舒伐他汀的血药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试验1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Cmax和AUC0-tau几何平均值比值(GMR)的90% CI为152.0%(118.0%~197.0%)和230.0%(184.0%~287.0%),与单药比较,分别增加了52.0%和130.0%;GS-331007 Cmax GMR的90% CI为74.0%(67.5%~81.2%),与单药比较,降低了26.0%。(2)试验2中,同时给药、间隔4 h给药、间隔12 h给药,依米他单药和联合给药后Cmax GMR的90% CI分别为68.9%(44.5%~106.7%)、64.0%(43.8%~93.6%)和56.4%(38.9%~81.9%);AUC0-t GMR的90% CI分别为68.6%(46.5%~101.2%)、68.3%(47.6%~98.0%)和60.5%(41.8%~87.5%),与依米他单药比较,Cmax和AUC0-t分别降低31.1%和31.4%、36.0%和31.7%、43.6%和39.5%。(3)试验3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瑞舒伐他汀Cmax和AUC0-72 GMR的90% CI分别为172.4%(153.6%~193.5%)和158.0%(144.3%~172.9%),与瑞舒伐他汀单药比较,分别升高了72.4%和58.0%。试验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退出试验的不良事件。结论磷酸依米他胶囊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瑞舒伐他汀钙片均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 标签: 肝炎病毒,丙型 直接抗病毒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奥美拉唑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拉他联合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林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达拉他联合利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层粘连蛋白、透明胶质酸、Ⅳ型胶原与Ⅲ型前胶原肽、CD19+B、白细胞介素-4与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与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HCV-RNA转阴率、持续病毒应答率与肝硬化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拉他联合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索磷布韦 达拉他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1b型慢性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维帕他(SOF/VEL)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使用SOF/VEL或联用利巴林12周治疗的55例CHC患者,男40例,女15例,年龄(49.6±3.2)岁。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和随访12周的血常规、血清肌酐、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HCV RNA定量、彩超或CT或MRI等资料,检测治疗前及随访12周的肝脏瞬时弹性硬度,计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肝纤维化指数4(FIB-4)。结果47例(85.5%)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至治疗12周55例(100.0%)达到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53例(96.4%)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周,2例复发。2例经治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患者达到SVR 12周。治疗4周及治疗12周,CHC患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Scr)、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及治疗12周,谷丙转氨酶(ALT)指标为(30.13±19.66)U/L、(22.80±3.52)U/L,谷草转氨酶(AST)指标为(26.19±17.53)U/L、(17.45±2.24)U/L,与治疗前[(72.19±48.34)U/L、(62.07±33.31)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CHC患者FIB-4、肝硬度分别为[(1.85±1.54)、(14.76±8.58)kPa],均高于治疗12周[(1.41±1.03)、(9.16±7.12)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SOF/VEL治疗中国常见基因型CHC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SVR,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学应答 疗效
  • 简介:摘要直接抗病毒药物抑制丙型肝炎病毒能力强、安全性良好,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开创了丙型肝炎治疗的新时代,以为基础的方案已成为国际指南中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推荐方案。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联合利巴林、来迪派在3~17岁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疗效高、安全性好,因此将能够满足中国未成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亟待解决的医疗需求。泛基因型方案维帕他于未成年患者中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该方案一旦获批准,将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丙型肝炎治疗带来更多便利。

  • 标签: 丙型肝炎 索磷布韦 直接抗病毒药物 青少年患者 儿童患者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联合达拉他治疗的289例初治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6例无肝硬化(无肝硬化组)、48例为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组)、5例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肝硬化组),(400 mg/)和达拉他(60 mg/)治疗剂量为各1/d,治疗12周。289例患者治疗结束后12、24周随访,分别失访15和26例,均为无肝硬化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24周SVR24率无肝硬化组分别为82.2%(194/236)和81.7%(193/236),代偿期肝硬化组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分别为100.0%(48/48)和5/5,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12、24周时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4(6,23)和14(5,72)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2(14,24)和23(15,52)U/L]、白蛋白[46(42,48)和46(34,51)g/L]、球蛋白[(32.6±4.0)和(31.6±3.8) g/L]、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45.0±49.7)×109/L和(142.0±47.4)×109/L]、AST/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 [0.4(0.2,0.4),0.4(0.3,1.5)],与治疗前[44(8,175) U/L,44(23,154)U/L,45(41,49) g/L,(33.0±4.0)g/L,(153.0±53.7)×109/L,0.7(0.3,6.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12周时血总胆红素[(15.4±5.8)μmol/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2±1.8)×109/L]、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3.2(1.5,13.7)],均较治疗前[(16.1±5.4)μmol/L,(5.7±1.5)×109/L,3.4(1.2,15.2)]好转(均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有乏力(14.8%,36/248)、头痛(9.3%,23/248)、腹泻(5.6%,14/248)以及皮疹、皮肤瘙痒(4.8%,12/248),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提示,/达拉他治疗初治的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总体SVR12和SVR24率均较高,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肝炎 丙型 慢性 索磷布韦 达拉他韦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维帕他(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林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并使用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林12周治疗的96例中国成年慢性HCV感染者。检测患者基线、治疗4周、疗程结束和随访12周的HCV RNA、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彩色超声或CT,检测患者基线及随访12周的肝脏硬度。记录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共有93例患者(96.9%)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其中3例复发。88例快速病毒学应答(RVR)(91.7%,88/96),并且到治疗结束时(EOT)96例(100%)均达到了病毒学应答。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基线平均Child-Pugh评分为7.4±1.0,平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1.4±1.7,其中12例患者SOF/VEL联合RBV 12周治疗均获得SVR12(100%),5例患者单药SOF/VEL治疗12周仅3例获得SVR12(60%)。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12周,肌酐水平与基线无明显差异。慢性丙型肝炎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79),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为35.3%(6/1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胆红素升高、疲劳和贫血。没有发生因不良反应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死亡或中止治疗的情况。结论以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林治疗中国各常见基因型初治和经治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HCV感染者,均有较高SVR12,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治疗,安全性 直接抗病毒药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维帕他(SOF/VEL)治疗中国慢性HCV感染者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国北方某县开展一项开放标签、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共入组299例患者,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1例,代偿期肝硬化73例,给予SOF/VEL12周方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给予SOF/VEL加利巴林12周(22例)或SOF/VEL24周(43例)方案治疗。在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随访12周时分别检测病毒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肝脏弹性检测等。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与实验室异常。采用调整后意向性分析(mITT),主要研究终点是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率(SVR12)。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 Way 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91例患者在完成治疗并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SVR12率为97.3%(95%可信区间:95.4%~99.3%)。其中基因1b型97.4%、基因2a型96.4%,基因型未检出者100%获SVR12。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SVR12率分别为98.1%、98.6%和93.8%。伴随病毒学清除,可见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肝脏生化学指标好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硬度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未见显著肾功能异常。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疲乏、头痛、上腹不适和轻度腹泻,总体不良反应轻微。病死1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与抗病毒治疗无关。因不良反应提前中止治疗4例;复发4例,其中3例检测到耐药相关变异。结论维帕他治疗不同基因型、不同临床阶段或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林治疗史的中国HCV感染者均可获高SVR12,治疗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 简介:摘要目的在真实世界中,探讨基于为基础的方案对海南岛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6型慢性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53例初治基因6型HC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SOF)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维帕他(SOF/VEL)12周或联合利巴林(SOF + RBV)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12)发生率。次要指标为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24周病毒学应答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比较用t检验,持续病毒学应答用意向治疗及改良性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53例HCV基因6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亚型分布情况:6a型22例,6w型5例,6xa型5例,6v型3例,6e型2例,6r型2例,6xh型1例,13例为不能确定基因亚型的特殊病毒株。停药12周总体持续病毒应答率为100%,且治疗期间(4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24周)均未检测到HCV RNA。共有7例报告了不良事件,主要为疲乏、纳差、轻度贫血,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基于为基础联合利巴林或者维帕他的治疗方案不仅对HCV 6a亚型可获得较高应答率,对于HCV基因6型中的少见流行基因亚型及特殊病毒株均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可接受。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索磷布韦 中国海南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ofosbuvir,SOF)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CHC的儿童,接受SOF(体质量≥17 kg 200 mg/d,<17 kg 150 mg/d)/雷迪帕(Ledipasvir, LDV,体质量≥17 kg 45 mg/d,<17 kg 33.75 mg/d)或维帕他(Velpatasvir,VEL,体质量≥17 kg 50 mg/d, <17 kg 35 mg/d)±利巴林(RBV,15 mg/kg/d)治疗12周,停药随访12周的资料。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和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观察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3例儿童中10例(76.92%)儿童均在抗病毒治疗后2周内HCV RNA转阴,2例(15.38%)在2~4周内HCVRNA转阴,1例(7.69%)患者在8周HCV RNA未转阴时加用RBV,第10周复查HCV RNA转阴。停抗病毒药物后12周和24周(SVR12,SVR24)复查HCV RNA持续阴性。不良反应:头痛2例(15.38%)、3例乏力(23.08%) ,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 标签: 丙型肝炎 慢性 儿童 治疗 索磷布韦
  • 简介:摘要1位29岁女性护士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期间不慎被患者用过的针头扎破手指。因担心职业暴露感染口服洛匹那/利托那(洛匹那200 mg/利托那50 mg)2,2次/d。首次服药4 h后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颜面部肿胀。给予氯苯那敏8 mg口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肌内注射。服药后8.5 h患者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伴腹痛、腹泻,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5.2 ℃,心率87次/min,呼吸22次/min,脉搏微弱,四肢发冷,血氧饱和度0.93。诊断为洛匹那/利托那致过敏性休克,给予静脉扩容、鼻导管吸氧及心电监护。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5 h后患者血压恢复至108/89 mmHg,次日皮疹消退。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感染 职业暴露 过敏反应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牧区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牧区鲁菌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2019年8-9月收治的鲁菌病患者50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成年人48例,儿童2例;年龄范围26~84岁,年龄最小为2岁7个月,最大84岁;男性41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腰痛、局部脓肿为主。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9例;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200)48例,阴性2例;血培养阳性14例,表现为针尖样菌落;26例行磁共振检查,骨和周围累及的软组织有异常信号。50例患者确诊后,行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48例痊愈,2例局部脓肿局限。结论牧区鲁菌病表现多样,易误诊,对可疑患者进行鲁菌凝集试验检查、血培养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非牧区 流行病学 体征和症状 血沉 血凝集试验 集落计数,微生物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依伦与洛匹那/利托那(lopinavir/ritonavir,LPV/r)对成人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接受含依伦或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线和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分别比较依伦组和LPV/r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依伦组210例(77.2%),LPV/r组62例(22.8%)。两组患者采用ART治疗1年后,LPV/r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83.9%(52/62),三酰甘油异常率为80.6%(50/62);依伦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62.4%(131/210),三酰甘油异常率为39.0%(82/2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2,P=0.002;χ2=33.160,P<0.01)。LPV/r组患者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水平较基线升高[(3.0±1.4) mmol/L比(1.9±1.0) mmol/L];而依伦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1.8±1.1) mmol/L比(1.5±1.1) mmol/L]、总胆固醇[(4.6±0.9) mmol/L比(4.3±0.9) mmol/L]、HDL[(1.2±0.3) mmol/L比(1.0±0.3) mmol/L]、LDL[(2.9±0.8) mmol/L比(2.4±0.7) mmol/L]水平均较基线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7、-2.133、-3.453、-8.179、-6.423,均P<0.05)。依伦治疗导致三酰甘油升高的程度低于LPV/r,△三酰甘油中位数分别为0.1 mmol/L和0.9 mmol/L,而其HDL、LDL升高的程度则高于LPV/r,△HDL中位数分别为0.2 mmol/L和0,△LDL中位数分别为0.4 mmol/L和-0.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930、13.439、20.891,均P<0.01)。结论依伦、LPV/r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影响,LPV/r导致的血脂总体异常率高于依伦。两者引起的血脂异常类型不同,LPV/r导致三酰甘油升高更明显,依伦导致HDL、LDL升高更明显。

  • 标签: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依非韦伦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牧区鲁菌性脊柱炎(BS)患者的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20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收治的21例BS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为(52.4 ± 15.8)岁,范围为21 ~ 77岁;均来自于牧区。诊断标准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线、CT、MRI检查,分别为19、16和21例)。结果21例BS患者中,病变部位主要为腰椎(16例,76.2%)。19例X线检查患者中,9例(47.4%)呈"鸟嘴状"骨质增生;7例(36.8%)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16例CT检查患者中,10例(62.5%)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8例(50.0%)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均呈现"花边样"特征性改变;7例(43.8%)出现椎间盘受累改变;椎旁和腰大肌脓肿各1例(6.2%)。21例MRI检查患者中,10例(47.6%)表现为骨质增生;11例(52.4%)表现为骨质破坏;13例(61.9%)出现椎间盘信号改变;椎前脓肿、椎旁脓肿、腰大肌脓肿各1例(4.8%)。16例患者同时进行CT、MRI检查,MRI检查在检出椎间盘病变方面优于CT检查(13比7例,χ2 = 4.800,P < 0.05)。结论牧区BS患者X线、CT及MRI检查影像学表现多样,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腰椎,且MRI检查在检出椎间盘病变方面优于CT检查。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司他是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2009年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2018年发表的"司他和别嘌醇治疗痛风和心血管疾病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使用司他会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但后续的相关临床研究并未发现司他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的风险。司他心血管安全性并非完全一致的研究结果提示,持续降尿酸治疗可能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获益,但在应用司他的过程中,需要警惕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需重视患者的联合用药情况及肾功能状况,并应注意防范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停药综合征。

  • 标签: 痛风 心脏毒性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非布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与酒精性尼克脑病(WE)的病因、临床表现、头颅MRI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5月至2019年5月51例W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为酒精性和酒精性WE,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MRI检查结果、治疗及疗效。结果51例WE患者中酒精性占19.6%(10/51),酒精性占80.4%(41/51),其中胃肠道手术(17.1%,7/41)、胆胰疾病(14.6%,6/41)和恶性肿瘤(12.2%,5/41)是非酒精性WE的常见原因。仅39.2%(20/51)WE患者具有典型的精神意识障碍、眼部症状、共济失调三联征;酒精性WE组与酒精性WE组中出现典型三联征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比36.6%(15/41),χ2=0.959,P=0.619],而精神意识障碍更多见于酒精性WE[95.1%(39/41)比7/10,χ2=5.738,P=0.017]。45例患者头颅行MRI检查,其中53.3%(24/45)出现双侧丘脑、导水管周围、第三脑室旁等部位对称性异常信号的典型表现,而非酒精性WE更易合并不典型病灶受累[66.7%(14/21)比1/3,χ2=10.578,P=0.001]。49例患者在院期间予以维生素B1治疗,91.8%(45/49)的患者症状改善,且酒精性WE患者对维生素B1的治疗反应优于酒精性WE患者[97.4%(38/39)比7/10,χ2=8.128,P=0.017]。结论WE的酒精性病因值得临床关注。与酒精性WE相比,酒精性WE精神意识障碍发生率更高,头颅MRI更易出现不典型病灶受累,对维生素B1的治疗反应更好。早识别、早诊断、早期予以补充维生素B1是改善WE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韦尼克脑病 病因 临床特征 治疗
  • 作者: 魏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研究氨溴+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41)和研究组(n=41),常规组采用氨溴治疗,研究组采用氨溴+地奈德雾化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及呼吸功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为(4.20±1.23)d、湿啰音消失时间为(5.14±2.16)d、发绀消失时间为(18.69±2.40)h、呼吸增快消失时间为(28.65±5.46)h、气喘消失时间为(3.16±1.20)d,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VT为(7.74±1.21)ml/kg、RR为(41.40±5.40)次/min、TPEF/TE为(37.40±4.10)%、VPEF/VE为(34.10±3.69)%、PEF为(41.49±4.96)L/min,常规组患者VT为(6.40±1.53)ml/kg、RR为(49.40±5.41)次/min、TPEF/TE为(30.43±3.48)%、VPEF/VE为(27.96±3.84)%、PEF为(47.85±5.04)L/min,研究组患儿肺及呼吸功能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利用氨溴+地奈德雾化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及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氨溴索;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索拉尼诱导甲状腺癌TPC-1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癌TPC-1细胞,对其处理并分为尼组和阴性对照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以二氯荧光素(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的产生;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SLC7A11及GPX4的表达水平;以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含量。统计数据中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尼干预处理组细胞吸光度值(1.29±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86±0.23,t=2.695,P<0.05);TPC-1细胞经过尼干预处理后,ROS的荧光强度(1.833±0.293)明显高于对照组(0.825±0.186,t=2.801,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尼干预处理后ACSL4蛋白表达水平(0.954±0.091)高于对照组细胞(0.442±0.132,t=5.314,P<0.05),SLC7A11的蛋白表达水平(0.293±0.087)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0.897±0.098,t=7.916,P<0.05),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0.325±0.051)同样低于对照组细胞(0.893±0.069,t=9.325,P<0.05)。MDA检测结果表明,尼干预处理组MDA水平(30.661±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5±1.406,t=5.901,P<0.05)。结论尼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铁死亡进程,加快甲状腺癌细胞死亡。

  • 标签: 甲状腺癌 索拉非尼 铁死亡 活性氧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9例。B组采用多巴丝肼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普拉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病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过氧化氢酶(CAT)、总谷胱甘肽(T-GSH)、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B组(79.49%,31/39),P<0.05;治疗后,A组MOCA、MMSE评分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及情绪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CAT、T-GSH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39)与B组(10.26%,4/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联合多巴丝肼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中,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促进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 多巴丝肼片 临床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鲁菌病疫区江苏省连云港市布鲁菌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特征。方法对2018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血培养分离的13株疑似鲁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鲁菌特异性基因bcsp31和插入序列IS-711,对鉴定结果进行复核和分型。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进行基因分型,测序结果用Mega 4.0软件进行编辑。结果13株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均为鲁菌属。经Real-time PCR检测,13株分离株均为羊种鲁菌。MLVA结果显示,13株羊种鲁菌分为12个基因型,且聚类在"中地中海簇"中。13株羊种鲁菌中有3株生物1型、2株生物2型和8株生物3型。结论连云港市分离的鲁菌菌株均为羊种鲁菌,MLVA聚类在"中地中海簇"中。

  • 标签: 布鲁杆菌属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