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辛伐他汀对CHD患者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和酶联法对32例CHD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在应用辛伐他汀的治疗前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6水平与IL-18、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82、0.6011、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有助于减少患者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TNF-α、BNP水平在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3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浆TNF-α、BN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TNF-α血清含量316.55±37.36ng/L,CRP血清含量为4.39±1.57mg/L,BNP血清含量为674.39±57.38pg/ml,对照组TNF-α血清含量137.84±29.88ng/L,CRP血清含量为0.83±0.06mg/L,BNP血清含量为55.43±12.68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的血浆TNF-α、BNP及CRP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以上生化指标可以作为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简介:摘要抗肿瘤坏死因子-α(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anti-TNF-α)制剂已广泛用于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抗TNF-α治疗可有效诱导和维持IBD患儿的病情缓解,促进肠道黏膜愈合,预防长期的终末期器官损伤和生长发育滞后。但由于抗TNF-α治疗会显著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接受抗TNF-α治疗IBD患儿的感染风险增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分枝杆菌的感染等。该文就抗TNF-α制剂治疗过程中IBD患儿发生感染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IBD患儿抗TNF-α治疗过程中发生继发感染的认知。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红花酊对TNF-α和IL-10的影响及促进黑色素形成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复方红花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建立白癜风皮损模型,并应用相对应药物涂擦治疗,测量其TNF-α和IL.10平均光密度及黑色素颗粒细胞数目,比较其作用。结果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皮损有复色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的表达显著增高,IL-10的表达明显减少,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IL-10的表达明显增高,各组黑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的TNF-α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IL-10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复方红花酊通过调节TN-α和IL-10的表达水平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进而对白癜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通过观测中药大血藤对佐剂性关节炎(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中药大血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为大血藤治疗RA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复制出大鼠从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血藤组。采用中药大血藤灌胃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A大鼠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大血藤治疗后,大血藤组的TNF-α、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大血藤具有抑制从大鼠TNF-α、IL-6的异常分泌的作用,以阻止AA大鼠免疫性炎症的发展。提示大血藤对AA大鼠TNF-α、IL-6的影响是其治疗RA的可能机制。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关节液中TNF-α和NO水平与骨关节炎的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59例单侧KOA患者,分为早、中、晚期三组(18,31,10例),分别检测其关节液中TNF-α、NO水平,同时以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结果KOA患者关节液中TNF-α及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疾病的加重,KOA患者关节液中TNF-α及NO含量明显增高(P〈0.01);关节液中TNF-α和NO的浓度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56(P〈0.05)。结论TNF-α及NO的含量在KOA患者关节液中均升高,并与KOA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的指标。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小儿乳蛾临床疗效及IL-4、TNF-α水平。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病房60例小儿乳蛾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及西药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方案,治疗持续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证候积分、血清IL-4、TNF-α水平。结果:经治疗,对照组证候积分下降不明显,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积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贴敷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IL-4、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两组IL-4、TNF-α均有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贴敷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小儿乳蛾临床疗效较好,且能够有效降低其IL-4、TNF-α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甜素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复方甘草甜素组、乌司他丁组以及复方甘草甜素联合乌司他丁组,在制模完成后4h和8h两个时间点杀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清,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6和AMY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清TNF-α、IL-6和AMY的水平均升高。对比急性胰腺炎组,复方甘草甜素组、乌司他丁组及联合应用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AMY的水平均下降,尤以联合应用组最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甜素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6及AMY的水平,对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免疫球蛋白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46例作为患病组,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9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8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ANCA、IgG及TNF-α水平,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和患病组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患病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分析血清ANCA、IgG、TNF-α水平和病情程度、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病组血清ANCA、IgG、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血清ANCA、IgG、TNF-α水平高于AIH患者(P<0.05);重度患者血清ANCA、IgG、TNF-α水平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ALT、AST、ALP水平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ANCA(r=0.619)、IgG(r=0.705)、TNF-α(r=0.643)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ANCA(r=-0.437)、IgG(r=-0.398)、TNF-α(r=-0.416)与肝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ANCA、IgG、TNF-α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高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肝功能呈负相关,临床可据此评估患者病情和肝功能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6例作为脓毒症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因子表达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中不同病情程度(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后3 h、1 d及3 d)、不同预后(生存、死亡)患者的血清因子表达水平;分析血清TNF-α、IL-10、CRP水平和病情程度、治疗后时间、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血清TNF-α、IL-10、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中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TNF-α、IL-10、CRP水平高于一般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者(P<0.05);脓毒症组患者治疗后3 d的血清TNF-α、IL-10、CRP水平低于其治疗后6 h及1 d(P<0.05);脓毒症组中存活者血清TNF-α、IL-10、CRP水平低于死亡者(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NF-α(r=0.647)、IL-10(r=0.591)、CRP(r=0.682)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TNF-α(r=-0.601)、IL-10(r=-0.574)、CRP(r=-0.629)与治疗后时间呈负相关(P<0.05),TNF-α(r=-0.582)、IL-10(r=-0.597)、CRP(r=-0.701)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机体炎性反应较强烈,存在促炎、抗炎失衡,血清TNF-α、IL-10、CRP表达水平较高,不仅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且随治疗后时间延长而降低,并和预后显著相关,临床可据此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预测预后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氟比洛芬酯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不使用氟比洛芬酯组(B组),每组15例,在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IL-10和TNF-α。结果拔管后B组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以降低胃癌手术患者的血清IL-10,TNF-α水平。
简介:目的:观察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GA)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gE、IL-4、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哮喘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0.5mg/kg组、甘草次酸200、100、50mg/kg剂量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与氢氧化铝致敏,并OVA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7d,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动物,取血清测IgE、IL-4及TNF-α含量,收集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Western-blot法检测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肺组织IgE、IL-4及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甘草次酸200、100mg/kg可使哮喘大鼠BALF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降低,中性粒细胞数增多,使血清及肺组织IgE、IL-4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甘草次酸可通过减少炎性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下调细胞因子IgE、IL-4及TNF-α水平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简介:摘要COPD患者病情与诱导痰与血液中TNF-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血液TNF-α检查来反映COPD气道炎症的变化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外周血清TNF-α、CRP水平对AECOPD患者病情严重性的判断价值。方法比较我院50例AECOPD患者和40例健康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TNF-α水平。结果经治疗,AE-COPD患者TNF-α水平仍较对照组更高;合并呼吸衰竭、肺心病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指标,均较未合并呼吸衰竭、无肺心病患者更高(P<0.01)。结论针对AECOPD患者,CRP的灵敏度优于血常规;CRP、TNF-α指标可作为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