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实现对高校的有效管理,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给予学校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处分权的权力。本文从法制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校管理的法律性质,指出了高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完善高校的管理制度、实现依法治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简介:在当前的邻避治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参考技术专家意见进行决策,不吸纳公众进入决策过程,存在政府职能越位的情况.决策按照“决定一宣布一辩护”程序进行,先是政府通过咨询技术专家意见,形成决策方案后向社会宣布,在公民提出异议后再进行辩护,决策程序不合理.同时,关于邻避冲突防范与解决的法规建立尚不够完善,不能满足邻避治理需要,存在法律供应不足的问题.这种邻避治理模式侵害了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导致部分邻避设施建设呈现“宣布-抗议-停建”的局面.需要切实尊重公民环境权益,按照环境正义要求重构邻避治理模式.让公民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之中,通过合法程序进行交流和沟通,真正达成有效共识,按照制度规范运行.首先,邻避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邻避设施建设决策与管理中,实现多元主体的相互协作.其次,邻避设施建设决策程序由“决定-宣布-辩护”向“参与-协商-共识”转变.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充分吸收公民意见,回应其合理诉求,在达成共识后再进入决定与宣布环节.第三,邻避设施建设行为的规范化.完善环境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环境权益救济等与邻避治理相关制度,使邻避设施建设各个环节有法制保障,规范政府、企业和居民行为.
简介:教育督导体制机制问题是教育督导的基本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53名督学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教育督导机构、督导内容与职能、督学队伍建设、督导经费保障、督导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的现状。结果发现,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总体处于比较好水平;督导机构设置问题突出,督导职能履行的实效性受到影响;督学的职业操守得到高度认可,督学聘任与培训制度仍需不断完善;督导常规运行机制比较完善,督导评价内容关注差异和创新不足;督导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建设还需不断完善。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完善督学聘任与培训制度;针对差异,开展诊断性督导评价;加强教育督导问责机制建设等。
简介:当前的社区治理并不是所有人的社区自治,而是部分人的社区治理。作为有着较高政治参与能力与素养的党员群体,并未在社区建设中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大量的社区在职党员选择以"隐身"的方式来回应社区治理,长期"脱嵌"于社区政治生活之外。其"经济人"、"单位人"等多重身份标签是其"嵌入"社区政治生活的重要阻碍。他们个人的愿景并未上升为社区的愿景,在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下,"隐身党员"很难将自身的资源自发地付诸于持续的社区建设行动。多重的身份标识使其对于社区建设的责任模糊化。从共生角度,挖掘出"隐身党员"这一潜在的社区资源,并使之在社区自治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是提升社区营造质量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