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大年龄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一般是指6岁以上儿童,由于患儿持续负重,髋臼、股骨头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软组织也随着股骨头的逐渐上移而明显变形。2001年以来作者采用切开复位,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术治疗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髋脱位 骨盆骨 外科学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方法过敏紫癜18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123例。观察组分为小剂量观察1组(63例)和中高剂量观察2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芦丁片、潘生丁片,静脉滴注西咪替丁、维生素C及葡糖糖酸钙,有腹部和关节症状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观察1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0U/(kg·d),观察2组加用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钙50~150U/(kg·d),连用2周,观察8周,随访6个月。观察皮肤紫癜消退时间、腹部、关节症状消退时间、紫癜肾炎发生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皮疹、腹部、关节症状消退时间、紫癜复发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与中高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凝血功能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紫癜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紫癜肾炎的发病率,对比普通肝素,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应用更安全。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肝素钙 治疗应用 肾病综合征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牛奶和鸡蛋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向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年间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疾病、高度怀疑牛奶和(和)鸡蛋过敏的1—36月龄婴幼儿,考察婴幼儿牛奶与鸡蛋血清sIgE变化趋向时,按月龄分为6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和-36月龄组。考察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平均水平变化时,按月龄分为≤12月龄和-36月龄两组。使用UniCAP系统检测牛奶和鸡蛋血清sIgE。结果共纳入855例,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为50.1%(396/791),牛奶血清sIgE阳性率为43.0%(324/754)。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在各月龄组均接近50%,≤6月龄组略低;牛奶血清sIgE的阳性率在≤6月龄组较低(31.5%),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18个月后达50%左右。湿疹患儿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较高,在≤6月龄组即可检测出较高的阳性率(70.6%),之后阳性率在50%左右,-36月龄组再次达到71.4%;湿疹患儿牛奶血清sIgE阳性率≤6月龄组为20.9%,随月龄增长而升高,-36月龄组达50.0%。喘息性疾病患儿较多,≤6月龄组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阳性率均较低(16.7%和15.4%),随月龄增长至24月龄升高,之后又降低。肺炎患儿牛奶和鸡蛋血清sIgE在≤6月龄组和-12月龄组阳性率均为30%左右,-24月龄组分别升至55.0%和57.9%,-36月龄组分别升至64.3%和71.4%,随月龄增长肺炎患儿牛奶和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增高。鸡蛋血清sIgE阳性值主要分布于0.59~2.67kU。·L。(第25~75百分位数),5%的患儿sIgE达26.90kUA·L^-1。牛奶血清sIgE阳性值主要分布于0.53~2.19kU·L^-1(第25~75百分位数),5%的患儿sIgE达7.76ku·L^-1。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水平随月龄变化呈下降趋势,≤6月龄组牛奶血清sIgE均�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IGE 牛奶 鸡蛋 婴幼儿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儿童过敏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和外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23%(2/62),对照组复发率18.52%(10/5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紫癜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 简介:患儿,男,11个月。因“腹胀、发热、未排气、排便1d”入院。起病当日晨起无诱因出现腹胀、发热,体温最高达38.2℃,未排气、排便,伴哭闹、烦躁,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进行腹部B超检查考虑肠梗阻?遂入我院。入院检查:T37.8℃,精神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哕音。

  • 标签: 肠梗阻 首发症状 川崎病 完全性 腹部B超检查 入院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手术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正规内科治疗(治疗时间17~36d)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肠道畸形,均行末端回肠造瘘术以及肠活检术。待患儿体重≥5kg时,行二次手术关闭造瘘。收集同时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的肠动力不足、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通过各项指标(呕吐次数、胃潴留次数、暂禁食或减少奶量与喂奶次数等)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患儿肠动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儿肠动力障碍较对照组更严重,内科治疗无效。手术组10例患儿中9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后,7例排便正常,2例有轻度便秘。两次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患儿肠神经节细胞有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结论对于患有动力肠梗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内科正规治疗3周仍然无效者,应及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待患儿体重≥5kg时可择期行关闭造瘘术,关造瘘前应充分评估远端肠管是否通畅以及肠神经节细胞发育情况。

  • 标签: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肠梗阻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头面部胚胎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2002年国际病理学会的诊断标准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诊断确诊的头面部胚胎横纹肌肉瘤病例,并将葡萄状型归入胚胎的亚型。收集病理及免疫组化切片及临床资料,并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软组织专家重新阅读病理片,对发生于儿童头面部的胚胎横纹肌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共有18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12例,女6例;发病年龄5个月至18岁,<10岁者12例。临床表现为口、鼻或耳道肿物及鼻塞、声嘶、面瘫等肿瘤占位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依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的分期标准,临床Ⅰ~Ⅱ期7例,Ⅲ~Ⅳ期11例。CT或MRI显示相应部位膨胀生长的软组织占位,多伴有骨吸收破坏。术前有5例临床诊断为良性病变。组织病理学上,以出现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为特征,其中葡萄状亚型4例。行肿瘤完整或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11例仅行手术探查或鼻内镜活检。随访到10例患儿,其中4例患儿病死,均为临床Ⅲ期,存活的6例均采用了手术结合化疗或放疗的综合治疗;余8例失访。结论儿童头面部胚胎横纹肌肉瘤为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生长迅速...

  • 标签: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
  • 简介:病例1:患儿,男,4岁,因咳嗽、喘息3d,加重8h入院。病程中伴有发热,体温38.0℃左右。既往有哮喘病史,未系统治疗。入院体查:一般状态差,烦躁不安,呼吸困难,45次/min,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口唇发绀,右肺呼吸音粗,呼气相明显延长,可闻及高调哮鸣音,心率140次/min,心音有力,肝肋下4cm,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 标签: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病 小儿 系统治疗 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报告3例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SFTPC)突变致儿童间质肺病(chILD)伴家系外显不全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总结3例家系外显不全的chILD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对SFTPC突变基因型及其临床表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为足月顺产,出生时无异常,在生后2~15月出现咳嗽、气促和发绀,持续不能离氧,CT示弥漫磨玻璃样变伴或不伴囊变,其中1例有家族史。多予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类固醇、羟氯喹治疗,2例好转,1例死亡。3例患儿家系测序均检测到SFTPC基因存在致病杂合错义突变[2例c.218T>C(p.I73T)杂合错义突变,为国外数据库最常见致病突变;1例c.314A>G(p.D105G)杂合错义突变],各家系均有健康携带者。共检索到报道SFTPC突变致chILD外显不全的文献7篇10例患儿,结合本文3例,13例起病时间从新生儿期至11岁,CT多表现为弥漫磨玻璃样变,均有长期吸氧史,2例死亡,2例chILD,9例缓解。结论SFTPC突变致chILD在中国汉族人群存在外显不全现象,对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干预、预后判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儿童 表面活性蛋白C 基因型 表型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发育语言障碍(DLD)儿童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和1-3岁幼儿情绪及社会发展量表对125例DLD儿童进行测评。1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DLD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中不良环境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养育环境中的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LD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得分与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r=0.536,P〈0.01)、社会情绪中的能力域得分(r=0.397,P〈0.01)呈正相关,与社会情绪中的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5、-0.438、-0.390,P〈0.01)。DLD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社会情绪的中介效应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结论家庭养育环境影响DLD儿童的语言发育和社会情绪;社会情绪在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和语言发育中起部分中介效用。

  • 标签: 发育性语言障碍 家庭养育环境 社会情绪 中介效应 儿童
  • 简介:目的报告1例NRAS基因突变致系统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NRAS基因突变表型谱的认识。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家族史等。采用外显子捕获的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Sanger测序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男,2.6岁,1岁后反复出现发热、外周血PLT和RBC计数下降;2.6岁时出现皮疹、左膝关节肿痛,有轻度蛋白尿,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患儿无明显面容异常,其他脏器无畸形。测序发现NRAS基因c.38G>A(p.G13D)杂合突变,其父母均未携带,为新发突变。Sanger法验证了上述高通量测序结果。c.38G>A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结论本研究显示生殖细胞NRAS基因突变患儿可仅有SLE表型,进一步丰富了NRAS基因突变表型谱。

  • 标签: RAS病 NOONAN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NRAS基因
  • 简介:目的提高对儿童嗜酸细胞胃肠炎(EG)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EG合并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系统检索文献并汇总复习类似病例相关报道,分析总结EG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结果男,14岁,以"反复腹痛、腹泻1周"主诉入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查血嗜酸性粒细胞(EOS)0.62,血清IgE393U·mL^-1,骨髓细胞学检查示EOS比例增加,内镜下显示胃肠道黏膜慢性炎症,病理活检显示十二指肠黏膜EOS浸润,诊断为EG。经泼尼松抗炎和抗过敏药物等治疗1周后病情缓解,血EOS降至正常,随访2年患儿病情稳定无反复。在万方、中国知网、EMBASE和PubMed等数据库系统检索相关文献11篇,汇总EG合并急性胰腺炎14例(儿童病例4例),均以急性胰腺炎表现起病而误诊,以腹痛、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为主,外周血EOS均明显升高,腹腔积液EOS比例对诊断EG合并急性胰腺炎有重要提示意义,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黏膜异常改变。13例明确诊断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1例手术切除胰腺后复发,诊断EG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结论EG合并急性胰腺炎罕见,对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且伴血EOS增多或常规抑酶抑酸治疗后临床转归差者,应警惕EG可能,完善内镜病理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胰腺炎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小儿脑瘫痪婴儿期症状,为儿科医生、儿保医生提供脑瘫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对江苏省7县市1~6岁4167例早产儿脑瘫患病率、脑瘫婴儿期症状进行调查,由受过统一培训的儿科医生、儿保医生完成.结果早产儿脑瘫患病率为32.9‰,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脑瘫患病率为34~37周早产儿的3.6倍.脑瘫症状婴儿期的检出率在30%~62%之间,特异度在99.4%以上,准确度在97.2%以上.阳性预测值在80%以上,阴性预测值在97.5%以上.结论脑瘫婴儿期症状为早产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适用于脑瘫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

  • 标签: 早产儿 脑性瘫痪 婴儿期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早期
  • 简介: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主要包含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的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呼吸频率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H、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C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呼吸机肺损伤、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通气策略能够优化呼吸机参数,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Turner综合征(TS)合并中枢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45,XTS合并中枢性早熟诊断、治疗和随访病例,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女,7.5岁,因"乳房增大半年"就诊。身高117.9cm(P_(7.2)),体重32.5kg,肥胖外观,无高腭弓、颈蹼、盾形胸和肘外翻,乳房Tanner分期Ⅱ期,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外阴阴毛Tanner分期Ⅰ期。辅助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峰值:黄体生成素(LH)11.9U·L(-1),卵泡刺激素(FSH)34.2U·L(-1),雌二醇(E2)39.3ng·L(-1)。盆腔超声示卵巢增大。骨龄9.7岁。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2.7年后,身高131.4cm,骨龄12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继续治疗2.3年,身高148.4cm,骨龄13岁。停药1年半后身高154.2cm,接近遗传靶身高,检测LH11.9U·L(-1),FSH50.5U·L(-1),E238.9ng·L(-1),染色体:45,X。系统文献检索国外仅有6例TS合并中枢性早熟的病例报告,其中5例染色体为嵌合体,1例为1条X染色体的片段缺失。结论单体型TS可出现中枢性早熟,GnRHa联合rhGH治疗能够改善患儿成年终身高。

  • 标签: TURNER综合征 中枢性性早熟 单体型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重度隐匿阴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例重度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改良Devine术+包皮远端皮瓣转移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儿术后阴茎明显显露,外观满意。结论改良Devine术+包皮远端皮瓣转移法是治疗小儿重度隐匿阴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阴茎/畸形 改良DEVINE术 外科皮瓣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刺激配合作业疗法诱发痉挛型脑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的疗效。方法将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采用穴位刺激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作业治疗,治疗7、20d时进行腕关节背屈活动度测量,对比疗效。结果治疗7、20d时,观察组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扩大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疗法穴位刺激与作业疗法相结合,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屈功能改善优于单纯作业治疗。

  • 标签: 脑性瘫痪 腕关节背屈 穴位疗法 儿童
  • 简介:《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年第1期“病例讨论”栏目中的“严重脱发和骨髓抑制:是系统红斑狼疮加重吗?”一文配发了编者按刊出后,我们选择了与这个疾病诊断治疗相关的免疫、血液和肾脏专业的3位专家就系统红斑狼疮(SLE)与免疫抑制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临床鉴别问题展开讨论,编辑整理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髓抑制 脱发 免疫抑制 病例讨论 治疗相关
  • 简介:目的小儿过敏紫癜并发急腹症前后,其影像学表现无论是腹部X线、CT或B超,以前均有报道,但综合在一起讨论其特点的报道较少.该文回顾分析36例小儿过敏紫癜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6例小儿过敏紫癜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并发症前,B超、CT检查均显示多发节段受累肠壁水肿增厚,肠管狭窄,受累区域肠系膜模糊不清;出现并发症后,B超在检查并发肠套叠时具有价廉、准确的特点;在检查并发肠坏死穿孔时,腹部X线正立、侧卧位像及CT有较高的敏感性;在检查肠梗阻及监测其变化时,腹部X线正立、侧卧位像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在出现并发症前,小儿过敏紫癜的影像学表现重要在于可以与需要手术的其他急腹症相鉴别,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提示诊断;在出现并发症后,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急腹症 影像学
  • 简介:目的采用24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与OHT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OHT组和对照组均行ABPM监测,观察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参数,并探讨血压类型。结果OHT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1.5±1.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2.4)岁。1收缩压昼夜差值对照组高于OHT组,(9.8±3.3)vs(8.4±4.7)mmHg,P〈0.05。OHT组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稍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昼夜差值对照组稍高于OHT组(P〉0.05)。2OHT组以非勺型血压为主(72.5%),对照组以勺型血压为主(55.0%),两组血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OHT患儿收缩压昼夜差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多数患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 标签: 直立性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