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据《京华时报》1月8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日前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事态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人际之间的不信任程度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的人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被不断加深和固化。首先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加剧.越来越多拥有相同利益、身份和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该蓝皮书认为,
简介:社会情绪指在社会交互中产生、并对人的社会行为或倾向产生影响的情绪反应,如内疚、感激和嫉妒。因其与道德行为、社会合作和群体决策等领域的密切联系,社会情绪一直是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社会情绪的神经机制长久以来并不为人所知。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际互动范式与脑成像的结合,社会情绪的神经机制逐渐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热门主题。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社会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尝试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结合神经科学手段(如脑成像、脑损伤等)和计算模型(如强化学习),揭示复杂社会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神经和计算基础。
简介:情绪社会信息模型(EmotionsasSocialInformationModel,EASI)是从情绪社会功能研究取向发展而来,它扩展了传统的情绪个人效应研究,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情绪社会功能研究框架。EASI模型以情绪的信息功能为理论核心,认为情绪通过引发观察者的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两条路径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且情感反应和推理过程对观察者行为的预测能力还取决于观察者的信息加工的动机和社会情境因素这两个调节变量。新近研究为EASI模型提供了证据,证明了EASI模型在某些情境中可以有效预测情绪对人际效应的作用。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探讨东方文化对情绪推理内容形成的影响机制、混合、模糊以及动态情绪的系统研究、EASI模型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适用性以及情绪人际效应和相关学科的应用拓展。
简介:抽取海南省曾经发生过群体性事件的两个村和被评为海南省2014年10大最美小镇中的各两个村共326名18~35岁村民,采用问卷方式对他们的社会情绪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省农村青年社会情绪整体状况良好,但对务工就业、子女教育、家庭收入、社会地位和看病就业等方面不够满意。另外部分农村青年主要依靠上访和联合亲友对抗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不公正事件。建议各级政府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疏导消极社会情绪的出现和扩散: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调整利益分配,保证公平公正;二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三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最后是落实医疗卫生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等。
简介:新时期,我们把核心素养融入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中,不断完善我校的'自主实现'课程体系,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在健康课程群中,我校引入了社会情绪能力课程。社会情绪能力课程兼具自我课程和社会课程的特点和功能,融社会认知、心理调适和价值观培养为一体,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关键问题和敏感问题。它既能支撑学校课程目标体系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又能切实回应核心素养目标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两方面的要求。我校通过构建学术组织机制、联动教研机制、教学实施模式、家校共育平台、特需干预机制,初步形成了社会情绪能力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系统,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九年一贯社会情绪能力课程体系,持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