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支架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分析2例腘动脉支架术后反复形成血栓的病例的治疗过程和用药方法。结果病例1的血栓形成可能与1.在原有血管内膜炎(本病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基础上,支架金属的刺激导致动脉炎症和痉挛增加(强化他汀类药物和解痉治疗更为重要);2.可能存在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加用替罗非班后三联抗血小板效果良好;3.较小的最终管腔内径(支架扩张不良或支架贴壁不良);4.支架的支撑性和柔顺性由于病变位于膝关节,选择支架时过多考虑支架的柔顺性,可能导致选择支架的支撑性降低,使支架的长轴变形,引起支架压缩。病例2的血栓形成可能与1.病变段支架覆盖不全;2.较小的最终管腔内径;3.病人应用药物依从性差。结论病变段支架覆盖不全,支架金属的刺激导致动脉炎症和痉挛增加,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较小的最终管腔内径(支架扩张不良或支架贴壁不良),选择支架时过多考虑支架的柔顺性,可能导致选择支架的支撑性降低,使支架的长轴变形,引起支架压缩,病人应用药物依从性差等因素可能导致腘动脉支架术后急性血栓形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及腺病的病理结果及图像分析,提高B超诊断率。方法经腹部超声探查,患者完盈膀胱后仰卧位,在下腹部作纵、横、科多切面扫查。结果B超超诊断肌瘤86例,符合率为95.5%腺肌病22例。符合率68.2%;瘤合并腺肌病19例,符合率36.6%。结论两者图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有不同特征。

  • 标签: 子宫 平滑肌瘤 腺肌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年龄在3岁以内行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循证护理原理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穿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及家属对穿刺技术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行静脉穿刺技术水平。

  • 标签: 循证护理 小儿股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患儿200例,按采血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静脉穿刺采血术。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96%,皮下淤血发生率2%、标本溶血发生率3%,静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88%,皮下淤血发生率9%、标本溶血发生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皮下淤血发生率、标本溶血发生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 标签: 儿科 血样采集 桡动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挠动脉与动脉2种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动脉组和挠动脉组患者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的主诉及情绪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来观察2种不同穿刺途径的不同护理要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主观疼痛及情绪变化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等方而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或不适,增加舒适感,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介入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桡动脉与经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慢性左心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在穿刺成功率、冠状动脉病变以及X线曝光时间上,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动脉介入术与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桡动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卧床时间短,利于患者恢复,具有更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冠心病 桡动脉 股动脉 慢性左心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CRRT治疗中对静脉血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科2015年8月——2016年4月CRRT中心静脉血性感染患者45例(对照组)与2015年8月~4月CRRT中心按集束化管理策略患者45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BIS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集束化管理策略明显降低血性感染,从而降低了患者入住ICU时间,减少了患者费用。结论集束化管理策略可降低CRRT静脉血性感染概率。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CRRT 股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的血流量,从而值得作为临床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中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静脉 双腔导管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经脑血管介入治疗并发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共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治疗,并结合12小时-24小时局部冷敷和加压包扎治疗后,均痊愈。发生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包括术后压迫时间短、患者过早进行了下床运动、手术中穿刺技术不规范、患者的合并症以及使用抗凝药物等。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治疗并发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针对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因素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并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入我科新生儿NICU的新生儿268例,其中足月儿188例,早产儿80例,日龄0—26天,随机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采血针法采血,对照组用传统注射器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128人,成功率95.55%,局部淤血3人,血常规凝固2人,标本容血1人,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106人,成功率79%,局部淤血10人,血常规凝固8人,标本容血6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血针直接接负压管沿腹股沟斜角穿刺单人方便操作,对组织器官损伤小,成功率高,血液不容易凝固。

  • 标签: 单人操作 新生儿股静脉采血 采血针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解决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的堵管现象。方法在排除高凝等病人自身因素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设置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25例,实验组对血透结束后静脉置管患者封管时,根据每次插管前的测试剂量进行封管,并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静脉导管发生堵管现象6例(堵管率20%),实验组静脉导管堵管为0例(堵管率0%)。结论实验组防堵管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 标签: 血液透析 股静脉置管 肝素 封管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指导前外侧游离皮瓣制备临床中血管定位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舒血宁痛点注射及痛点结合脊神经节段(循经)穴位结合注射对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的药效。方法治疗组运用痛点结合循经(脊神经相应节段)穴位深部注射37例,并与单纯痛点注射20例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适反应。结论中药舒血宁为主痛点结合循经(脊神经相应节段)穴位注射治疗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 神经痛 穴位注射 舒血宁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对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动脉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胸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正常30例和冠状动脉病变组38例进行动脉IMT测量及斑块积分。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动脉IMT(1.6±0.57)mm和斑块积分(1.68±0.15)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动脉IMT(0.81±0.20)mm和斑块积分(0.30±0.18)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动脉IMT有很好的相关性,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通过超声检查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 标签: 超声 冠状动脉 股动脉 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动脉穿刺点局部血肿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通过对回顾性调查120例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对照组)术后穿刺点局部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设计风险评估观察表,对12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护士规范化专业培训,个体化健康指导及改进护理用具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前瞻性干预,观察两组间血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肿发生率2.5%(3/120)较对照组18.3%(22/12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01),血肿主要原因改善率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穿刺点局部血肿的发生率。提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赖,保证了医疗安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股动脉血肿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次神经阻滞与塞来昔布联合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45例行老年髋部骨折修复术患者随即分成三组,分别为A组,服用塞来昔布;B组,神经阻滞;C组,神经阻滞联合塞来昔布。评估三组在静息状态及被动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结果C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但在24~48小时这个时间段与其他两组差别不大。结论单次阻滞联合塞来昔布的方法则可以有效避免药物蓄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 股神经阻滞 塞来昔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