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的精准护理。方法根据预计划对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体位训练以及呼吸配合,观察治疗期间医患配合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经过护理的干预,医生对患者满意度达92.3%,患者对精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4.1%。本组患者插植后CT扫描发现小量气胸8例,大量气胸3例,痰中带血8例,穿刺点轻度纤维化3例,未发现血胸、胸膜肺休克和剧烈疼痛。结论对风险较高且治疗精度要求严格的有创操作治疗,治疗前护理的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相应的患者配合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操作依从性以及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和射频消融(RFA)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手工查找关于手术和RFA对比治疗Ⅰ期NSCLC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3月,由两名作者按照排除、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V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研究,共包含331名患者,其中手术组168例,RFA组163例。Meta分析显示: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LR)低于RFA组(OR=0.21;95%CI:0.07~0.63;P=0.006);手术组总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RS)明显高于RFA组(OR=6.39;95%CI:2.82~14.52;P<0.01);手术组的总生存率(OS)明显高于RFA组(OR=3.45;95%CI:2.30~5.19;P<0.01);手术组和RFA组的1年CRS无统计学意义(OR=3.73;95%CI:0.19~74.74;P=0.39);手术组和RFA组的远处复发率(DR)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44~2.31;P=0.99);与RFA组相比,手术组的临床并发症较少(OR=0.20;95%CI:0.08~0.51;P<0.01)。结论手术治疗Ⅰ期NSCLC在局部控制和远期生存方面均优于RFA。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放射剂量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心脏剂量参数,采用K-M分析心脏剂量参数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因素COX回归识别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子。结果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4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计划靶区剂量≥56 Gy(HR1.54,95%CI1.28~2.86,P=0.011)、高血压(HR1.42,95%CI1.34~1.89,P=0.012)、平均心脏剂量≥13.9 Gy(HR1.12,95%CI1.05~2.61,P=0.031)、V5≥70%(HR1.08,95%CI1.01~2.16,P=0.044)、V30≥40%(HR1.16,95%CI1.04~3.01,P=0.041)、V50≥20%(HR1.23,95%CI1.11~2.81, P<0.001)和V60≥5%(HR1.03,95%CI1.00~1.89,P=0.037)是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经过多因素调整之后,化疗是NSCLC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HR0.711,95%CI0.35~0.89,P=0.005);患有高血压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HR1.641,95%CI1.56~1.86,P=0.034);心脏剂量中的V50≥20%(HR1.161,95%CI1.13~3.82,P=0.002)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论心脏剂量中V50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脏照射剂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潜在的死亡风险,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减少心脏放射剂量来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为肺癌疾病患者,时间选自2019-2020年,总计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4ml),以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及配套电化学发光试剂检测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受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阳性率以及观察组不同TNM分期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NSE、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西他滨化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阐明吉西他滨诱导化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剂量学限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接受吉西他滨化疗+胸部放疗的NSCLC患者19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放化疗情况以及ARP情况。Logistic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ARP发生的因素。结果共49例患者发生≥2级ARP,占25.7%。单因素分析显示吉西他滨累积剂量≥9.0 g发生ARP概率是<9.0 g的3.45倍(P=0.015),放疗剂量≥50 Gy与ARP发生有关(P=0.008),放化疗间隔时间在10周内ARP发生风险增加7.69倍(P=0.047);双肺V5Gy、V20Gy、V30Gy和平均肺剂量(MLD)均能有效预测ARP发生(P≤0.001)。多因素分析仅有放疗剂量(P=0.044)和V5Gy(P=0.02)是ARP发生的预测因素。结论对于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来说,吉西他滨累积剂量、化放疗间隔时间以及放疗剂量均与ARP的发生有关,同时应当限制双肺V5Gy、V20Gy、V30Gy和MLD,以减少ARP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对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短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老年晚期NSCLC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治疗),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及1、2年的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37.25%)及疾病控制率(78.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61%、58.52%,P均<0.05)。治疗2个疗程期间无患者死亡,随访2年,有27例患者健在,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84%、26.47%;吸烟史、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TNM分期及化疗近期疗效是影响中老年晚期NSCLC2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其中KPS评分<70分、TNM分期Ⅳ期及近期疗效差是影响中老年晚期NSCLC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中老年NSCLC患者可提高近期疗效;KPS评分<70分、TNM分期Ⅳ期及近期疗效差为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VATS肺叶切除术或SBRT的早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卡氏评分(KP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肺功能和肿瘤直径对两种治疗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对两组符合要求的病例总生存率(O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局部控制率(LRC)和无病生存率(DF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67例符合要求病例,其中VATS肺叶切除术458例,SBRT 109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分别纳入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手术组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1.6%,SBRT组分别为88.6%和79.9%(P=0.097)。手术组和SBRT组的5年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 vs. 83.7%,P=0.270)。两组3年和5年期LRC相当(94.0%和85.9% vs.93.5%和93.5%,P=0.621)。两队列间5年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 vs.79.0%,P=0.624)。手术组中,有5例患者(10%)出现≥3级治疗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30 d内因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死亡。SBRT组中,1例患者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无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SBRT或可作为代替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选择,但尚需进行随机试验进一步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的变化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P)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80例,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和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RTOG/EORTC)诊断分级标准,分为并发≥2级RP患者组和<2级RP患者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其放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2和3个月NLR和乳酸脱氢酶(LD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改变,并分析NLR与RP的相关性。对80例并发RP的NSCLC患者根据放疗后3个月NLR水平做ROC分析,评估NLR水平预测患者并发≥2级RP的价值。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KPS评分、分期和放射总剂量等临床特征与≥2级RP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放疗的NSCLC患者中,有18例(22.5%)患者并发≥2级RP,有62例(77.5%)患者并发<2级RP。≥2级RP的发生与放射总剂量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病理、KPS评分及分期均无关(均P>0.05)。≥2级RP患者在接受放疗前NLR水平分别为2.01±0.21。放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NLR分别为3.34±0.45、3.86±0.42和4.89±0.56,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均P<0.05)。<2级RP患者在接受放疗前后的N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3个月≥2级RP患者的NLR水平明显高于<2级RP患者(4.89±0.56比2.38±0.54,P<0.05)。两组患者的LDH和TGF-β1水平在放疗前后无变化(均P>0.05)。ROC分析显示NLR诊断≥2级RP临界值2.861,其诊断≥2级RP的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2.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射总剂量增加、NLR增高与≥2级R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NLR≥2.861(OR=13.55,95%CI:3.233~38.220,P=0.001)和放射总剂量≥60 Gy(OR=3.872,95%CI:1.211~15.632,P=0.014)可作为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疗后NLR水平增高与肺癌患者发生≥2级RP明显相关,可作为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6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设计合成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采用q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表达水平,使用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0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15±0.0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3,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理组织类型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F=5.196,P<0.001)。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3组之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3,P>0.05);转染48、72、96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t=3.187、5.549,P值均<0.05)。流式细胞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凋亡比例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χ2=4.175、6.093,P值均<0.05)。结论lncRNA linc0026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NSCL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作用,过表达lncRNA linc0026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有可能成为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 AAMDC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过表达circRNA AAMDC后,膜联蛋白染色分析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通过CSCD在线分析circRNA AAMDC的潜在靶标miRNA。过表达circRNA AAMDC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潜在靶标miRNA的水平。敲低潜在靶标miRNA,膜联蛋白染色分析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通过miRDB分析靶标miRNA的潜在靶标mRNA。过表达靶标miRNA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潜在靶标mRNA的水平。敲低和过表达靶标mRNA,膜联蛋白染色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组间差异通过Student’s t检验分析两组单向方差分析。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过表达circRNA AAMDC后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下降(0.31±0.01,0.08±0.02,t=17.820,P<0.05),在A549细胞中miR-1197(1.53±0.51比0.35±0.11,t=3.917,P<0.05)和miR-205-3p的表达下降(1.23±0.24比0.20±0.02,t=7.408,P<0.05)。分别敲低miR-1197和miR-205-3p后,发现敲低miR-1197的A549细胞凋亡水平下降(0.31±0.04比0.12±0.04,t=5.818,P<0.05),而敲低miR-205-3p的A549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0.31±0.04比0.33±0.05,t=0.541,P>0.05)。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circRNA AAMDC靶向miR-1197(102.00±6.02比16.02±5.49,t=18.280,P<0.05)。过表达miR-1197后,发现TIAF1的mRNA水平下降(2.53±0.57比0.45±0.09,t=6.243,P<0.05)。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miR-1197靶向TIAF1的3’端非编码区(3’UTR)(101.01±6.02比25.02±5.49,t=16.370,P<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过表达TIAF1后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下降(0.31±0.04比0.05±0.01,t=10.920,P<0.05)。敲低TIAF1后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上升(0.31±0.01比0.68±0.22,t=2.910,P<0.05)。通过回补实验,发现circRNA AAMDC-miR-1197-TIAF1调控A549的细胞凋亡。结论circRNA AAMDC靶向miR-1197后导致miR-1197的表达水平降低,而miR-1197靶向TIAF1 mRNA导致TIAF1的蛋白水平降低。因此,circRNA AAMDC促使TIAF1水平升高,降低了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凋亡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539通过抑素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6例NSCLC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采集未实施放化疗的NSCLC标本,置于液氮中保存,提取总RNA,通过miR-539在NSCLC中靶基因的筛选确定抑素是miR-539的候选靶基因。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定量检测miR-539、抑素,CCK-8检测细胞增殖,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较靶向抑制抑素组、过表达miR-539组和低表达miR-539组的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情况检测。结果过表达组抑素mRNA相对表达量(1.00±0.07)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0.20±0.02)(t=26.917,P<0.001),细胞增殖能力(4.21±1.21)较阴性对照组(8.09±0.97)降低(t=6.128,P<0.001),细胞迁移能力[(514.28±36.14)个]较阴性对照组[(1 500.33±156.25)个]降低(t=15.060,P<0.001),细胞凋亡率[(53.21±7.59)%]较阴性对照组[(40.25±6.21)%]增高,(t=3.237,P=0.009)。抑制抑素组细胞增殖能力(11.32±0.36)较低表达组(9.03±0.28)和过表达组(5.69±0.08)高(F=672.994,P<0.001),细胞凋亡率[(38.56±5.24)%]较低表达组[(47.26±4.98)%]和过表达组[(58.61±6.32)%]低(F=19.735,P<0.001)。结论抑素作为miR-539的候选靶基因,两者均可作为抑癌基因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miR-539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调控作用与抑素具有紧密的关系。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重塑了肿瘤治疗模式,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部分患者均获得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如何筛选PD-1和(或)PD-L1抑制剂潜在获益人群成为免疫治疗时代面临的新挑战。NSCLC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与PD-1和(或)PD-L1抑制剂疗效呈正相关,是重要的预测标志物之一。明确PD-L1检测的临床意义和检测时机,在PD-L1检测步骤、结果判读和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PD-L1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室间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针对PD-L1检测的实际问题,在结合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以期规范PD-L1检测,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可靠的治疗依据以及给予临床检测一定的指导。必须指出的是,鉴于PD-L1检测客观复杂因素的存在以及国内PD-L1检测尚处于临床应用初期,此专家共识尚存在不足之处,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数据进一步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DFS为25个月。患者的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2%和51.9%。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患者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9.9%。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RR=6.56, P=0.03)、T分期(RR=6.23, P=0.01)、N分期(RR=6.52, P=0.03)和胸部辅助放疗(RR=0.13, P=0.002)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N分期(RR=3.62, P=0.01)和辅助化疗周期数(RR=0.12, P=0.0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可能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可选择的初始治疗方式,辅助放疗可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完成足疗程的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超分割放疗在治疗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41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分割放疗 ,研究组实施加速超分割放疗 。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 、2 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 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 90.2% 高于对照组 73.2% ; 2 年生存率为 % 高于对照组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采用加速超分割放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简介:摘要: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加速 康复外科 (enhanced I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报道越来越多,目的是通过围术期给予患者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治疗措施,旨在减少手术对患者生理、心理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因此,本研究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 患者采用 ERAS治疗与传统治疗术后康复情况比较,旨在探讨 ERAS流程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管理 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使更多的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结合 TP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 2017年 3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TP化疗方案; 30例)与观察组(艾迪注射液 +TP化疗方案; 30例),对比其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 96.7%( 29/3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80.0%( 24/30),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 P< 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 FEV1、 FVC、 FEV1/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 t检验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将艾迪注射液联合 TP化疗方案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