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术后胆漏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40例胆道术后早期胆漏患者(胆漏症状发生时间为首次胆道术后72小时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ERC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道术后胆漏早期采用ERCP的疗效优于手术治疗,且具有具有创伤小、痊愈快、费用低等优点,可将其作为胆道术后胆漏治疗的有效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并探索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年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子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病史资料分析,探索引发胆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肝胆急性炎性期手术是引发胆漏的首要因素,占比40%;副肝管损伤是引发胆漏的次要因素,占比33.3%;另外,T管位置不佳、患者自身原因,分别占比16.7%和10.0%。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均获得痊愈。就痊愈时间来看,非手术疗法的痊愈时间均在2周内,手术疗法的痊愈时间均在2周以上。结论肝胆外科手术中有诸多引发胆漏的因素,因此手术中应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以防止胆漏发生;对于胆漏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保守疗法或手术疗法,其效果均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梅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检测梅毒阳性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P-ELISA、RPR、TPPA3种方法同步检测了297例梅毒的血清学,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结果在297例TP-ELIS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TPPA阳性率为88.55%,TP-ELISA法和TPPA法阳性率并不完全一致,RPR滴度高低和TP-ELISA数值范围有一定的相对应性,但在RPR中有一定的假阳性率。结论入院患者无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RPR和TPPA检测,以减少潜伏梅毒的漏诊和误诊且不能通过TP-ELISA数值来反映患者的传染状态,但可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护理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供针对性护理;对比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20例患者提供的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根据对比分析,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2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人数为16例,占80%,排除药物及麻醉作用,出现头痛、恶心症状为8例,占40%;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4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人数为46例,占95.83%,排除药物及麻醉作用,出现头痛、恶心症状为9例,占18.75%;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制定合理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接受肝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其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近1年来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胆漏的5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并总结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其中42名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继续治疗,其中38名患者采用常规性的引流治疗,并辅助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并严密的控制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4名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的穿刺置管引流方法进行治疗,另外14名患者则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引流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在30天内康复。结论,引发患者出现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病症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因素是因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其伤口的创面出现渗透,或患者的单管结扎线脱落等因素。通过对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后出现胆漏的发生率,并对该种疾病的发生具有控制意义;而针对出现该种病症的患者应该采用积极的引流的治疗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液支持,并采用抗生素防止其出现感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