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间入住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综合组,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并作比较分析。结果QOL总分评价中,1个月及3个月后和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理、环境、生理及社会四个方面的评分也大致符合此规律;综合组3个月后与1个月后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表现为3个月后的总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1个月及3个月时综合组的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及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综合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ADL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针灸针刺的联合运用能够明显促进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66例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入院第2天时,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的评分相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入院第60天时,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同时可以优化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1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治疗后显著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有效率为6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4例,其中直接机械取栓组52例、桥接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架取栓,桥接治疗组在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两组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0(5.2,42.0)分比10.0(6.0,25.8)分]、出血转化率[44.2%(23/52)比45.2%(19/42)]、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5%(6/52)比 11.9%(5/42)]、90 d死亡率[34.6%(18/52)比 38.1%(16/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机械取栓及桥接治疗组90 d 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6.5%(19/52)和35.7%(1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0.39~3.37,P=0.805);大脑中动脉闭塞亚组桥接治疗组的取栓次数[2(1,3)次比1(1,2)次]、血管再通时间[(81±41)min比(57±29)min]均较直接取栓组明显增加(均P<0.05)。本研究发现,直接取栓在房颤相关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治疗上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无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年龄病程相匹配人群间的呼吸功能差异,探讨吞咽功能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脑卒中患者310例中,选取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有无吞咽障碍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另选取资料匹配的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分别评估3组的呼吸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对吞咽障碍组行吞咽功能检查,取其电视荧光吞咽造影(VFSS)资料,使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和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对吞咽功能量化评定,分析吞咽功能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脑卒中吞咽障碍组和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间的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气量(FVC)、用力吸气量(FIVC),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75%用力呼气流量(FEF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与最大吸气压(MIP)(r=-0.618,P=0.001)、最大呼气压(MEP)(r=-0.410,P=0.038)、峰值呼气流速(PEF)(r=-0.443,P=0.024)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DOSS与MIP(r=0.602,P=0.000)、MEP(r=0.496,P=0.005)、PEF(r=0.553,P=0.002)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VDS与MEP(r=-0.483,P=0.012)、PEF(r=-0.494,P=0.010)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且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呼吸功能的下降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