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通常与内皮血管收缩机能障碍和肾血管阻力增加有关。针灸通过激活内皮的氧化一氮可以有利地影响这些参数。氧化一氮的作用包括调节血管紧张性,抑制平滑肌增生和血小板活化。此研究旨在测定针灸用于ST36穴位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内皮依赖血管扩张的影响。方法选定24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测量两组患者的FMD(内皮依赖、血流调节扩张)。对实验组患者在ST36穴位实施针灸;对照组患者实施形式针灸;10分钟後再次测量FMD。两组在针灸治疗前後都分别测量血压。结果针灸或形式针灸治疗後,实验组患者的FMD显着增加(9.5±2.0%to11.1±2.2%),对照组没有变化。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没有变化。结论此研究证明,在ST36穴位实施针灸治疗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内皮机能障碍,并且可以诱导源于内皮的氧化一氮的合成和活化。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治疗对卒中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发挥中医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并且病程超过2个月的卒中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80例患者,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给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侧足三里穴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卒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目的观察腹部按摩结合艾灸足三里穴在减轻阿奇霉素所致胃肠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将80例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胃肠不良反应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输液护理方法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结合艾灸足三里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缓和情况。结果腹部按摩结合艾灸足三里穴能迅速缓解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0min内,总有效率达75%,而对照组10min内的总有效率仅20%;20min时试验组所有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对照组40min后仍40%的患者症状无缓解,两组疗效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按摩结合艾灸足三里穴能迅速、有效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深度针刺"足三里"穴对慢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以及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4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浅刺组,深刺组。慢性胃炎大鼠模型采用碘乙酰胺溶液诱导制备。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组用相同方法固定大鼠,但不做针刺处理,浅刺组、深刺组将毫针刺入不同深度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胃泌素、白介素含量及胃液pH值,观察胃部出血点及体重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大鼠血清胃泌素浓度降低,针刺后深刺组大鼠血清胃泌素浓度较造模组有显著提高(P〈0.01)且深刺组作用优于浅刺组(P〈0.05);比较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浅刺组、深刺组的白介素IL-1β,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浅刺组、深刺组的组间互相比较,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大鼠"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胃炎,相较于浅刺,有着更明显刺激机体内血清胃泌素释放的功能;针刺"足三里"穴对于调节慢性胃炎大鼠的血清白介素浓度及胃液pH值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