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30例)和晚期康复治疗组(30例)。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于2周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晚期康复治疗组患者则在基础药物治疗4周后进行晚期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康复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研究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束治疗后,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晚期康复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晚期康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早期抗血小板、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周围神经形态学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以及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生理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偏瘫侧腕横纹处的周围神经宽度(W)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加大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几乎都有肢体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包括偏瘫侧上下肢的运动、手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上肢和手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意愿效果。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以减轻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使其尽快回到家庭与社会成为康复的首要目的。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镜像疗法  上肢及手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证实这一组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挑选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60 名在某医院康复科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实验组予以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联合治疗。每周训练 5 天,每天训练 30 分钟,共治疗 6 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证评估量表(MoCA)来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比较无太大差别>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MMSE、 MOCA 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MMSE、MO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数据证明 VR 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训练对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核心肌力训练结合FES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提高整体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人,对照组地治疗为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和FES疗法。采用MMT肌力分级,Bre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能级分级及“步式分期”来评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肌力、平衡、步行及“步式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定结果均较明显提高,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力训练结合FES疗法对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整体运动功能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核心肌力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整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评估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健康教育能否用于脑卒中患者,全面介绍该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0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将实验对象划分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健康教育,将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用作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脑卒中患者的疾病特点及护理需求,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还能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神经功能,可推广。

  • 标签: 微信平台 中医健康教育 脑卒中 生活质量 依从性 认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ADL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ADL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SS-QOL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观察其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对照组跟实验组的患者MBI评分和SS-QO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并且实验组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更为显著。结论 ADL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更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对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障碍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虚拟现实技术 ADL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针对患有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调查。作为神经康复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不断推陈出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上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提高脑卒中康复效果和疗效,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脑卒中康复疗法。方法:选择实习所在医院接收的四十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随机的数字表法,把这些病人随机安排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对照组接受为期 4 周的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而试验组额外进行 30 分钟,1 天 1 次,每周 5 次的 RAT 训练以及 30 分钟,1天1次,每周 5 次的 tDCS 训练,每个疗程为期 4 周。通过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来确定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评分、ARAT 评分、MBI 评分的差别在康复治疗前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康复诊疗后,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评分、ARAT 评分、MBI 评分都出现提升,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 FMA-UL、ARAT 和 MBI 评分度量差异之后,数据统计分析后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和 ARAT 评分度量差异在组间达到显著差别(P<0.01),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MBI 评分度量差异在组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比常规康复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然而,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方面,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意味着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治疗方案在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特点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语言、认知方面的功能障碍以及负性情绪,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治疗是运用专业音乐及音乐元素作为干预,介入医学、教育、日常生活的治疗方式,用于提高个体、小组、家庭或社会的幸福指数。本文着重分析音乐放松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措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