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检测中疾病检出作用、诊断正确率等。方法: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方式在就诊疑似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各选取45例,均以多层螺旋CT、MRI扫描方式检查,分析检测作用。结果:患者行检测后,MRI扫描检查检出患病者较多(P<0.05),计算疾病诊断正确率,MRI扫描行检测后诊断正确率较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RI扫描于临床中均可用于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检测,但作用相比,MRI扫描诊断正确率偏高,较多层螺旋CT更具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多层螺旋CT MRI扫描 正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检测中疾病检出作用、诊断正确率等。方法: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方式在就诊疑似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各选取45例,均以多层螺旋CT、MRI扫描方式检查,分析检测作用。结果:患者行检测后,MRI扫描检查检出患病者较多(P<0.05),计算疾病诊断正确率,MRI扫描行检测后诊断正确率较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RI扫描于临床中均可用于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检测,但作用相比,MRI扫描诊断正确率偏高,较多层螺旋CT更具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多层螺旋CT MRI扫描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开展,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干预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共计8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完成分组,对照组患者与干预组患者均为40例,评价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干预效果,促进手术干预效果提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P<0.05);通过对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状态进行评价,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患者,对于本院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占比更高(P<0.05);通过评价术后各时段的生理疼痛体感评分,进一步证实落实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生理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表现(P<0.05)。讨论:医学调研结果充分证实,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动脉切开取栓术医疗干预阶段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能更好地优化手术干预效率促进手术质量有效提升,且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理状态表现。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动脉切开取栓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迷离是胚胎发育时期在非正常部位生长的正常组织,主要根据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源自左侧咽鼓管、生长至鼻咽部的迷离病例。患儿,男,6月龄,因呼吸困难收入院,全身麻醉下内镜手术切除左侧咽鼓管及鼻咽部肿物,术后病理确诊为迷离。随访2年,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我科收治的咽鼓管畸胎患者。患者男,48岁,因“左中耳乳突术后流脓3个月”就诊,术前颞骨CT提示左侧颞骨术后改变,咽鼓管骨性结构增宽,颞骨强化核磁提示左侧咽鼓管不规则形异常信号,边界清,考虑咽鼓管良性肿物。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耳乳突根治术+咽鼓管肿物切除术+自体脂肪填塞术+外耳道封闭术,术后病理诊断咽鼓管畸胎。术后恢复良好,目前随访4年,为干耳状态,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去分化釉质(dedifferentiated adamantinoma,dDA)是一种罕见的骨内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30岁男性,左尺骨肿物,镜下组织形态:大部分区域呈高级别肉瘤,形态多样,包括骨肉瘤、未分化肉瘤、软骨肉瘤样等;局灶呈经典型釉质,稀疏的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间质内散在分布条索状及小管状上皮细胞巢,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其中小灶可见由骨母细胞围绕的不规则骨小梁呈骨性纤维结构不良形态,骨小梁间纤维性间质内无上皮细胞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经典型釉质区域:上皮细胞巢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5/6、上皮细胞膜抗原(EMA)、p63等阳性,间质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1%;高级别肉瘤区域:CK等上皮标记散在阳性,S-100蛋白、SOX9、CD99、SATB2、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高达80%。患者截肢术后1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充分取材,着重与纤维结构不良恶变、骨肉瘤、转移癌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嗜铬细胞和副神经节(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很强的遗传背景。患者的症状与过量儿茶酚胺释放相关。近年来,相关学者在PPGLs的遗传、代谢、免疫等潜在发病机制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为其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越来越多的PPGLs致病基因被发现,人们对PPGLs患者的治疗、预后及随访有了新的认识。现本文就PPGLs的分子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恶性神经胶质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1月行恶性神经胶质(Ⅲ~Ⅳ级)手术切除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加放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抗丸。随访1~2年,记录患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97.92%(47/48)、68.75%(33/48)]高于对照组[80.77%(42/52)、42.31%(22/52)](χ2值分别5.847、7.051,P值分别为0.016、0.008);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23.94±13.12)个月比(15.82±8.65)个月,t=3.63]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得到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1.13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2.00个月,2组中位生存期、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KP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丸辅助治疗可提高恶性神经胶质术后患者生存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抗瘤丸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存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ESWL)治疗疼痛性CP合并胰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13例行单独P-ESWL或P-ESWL联合ERCP治疗的疼痛性CP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P-ESWL碎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胰管结石清除率,并随访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113例患者中单独P-ESWL治疗7例,P-ESWL联合ERCP治疗106例。碎石成功率为98.2%,P-ESWL并发症发生率为6.2%,主胰管结石完全清除率达75.2%。平均随访17.5(3~31)个月,84.1%患者疼痛完全缓解。单独P-ESWL和P-ESWL联合ERCP治疗后患者的疼痛频率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体重和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P-ESWL对于疼痛性CP合并主胰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结石 碎石术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作者: 李梅 王海松 王成丽 张磊 杨雪玲 徐彦 高炜 郭志 于海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0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实验中心, 保定市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实验中心, 保定市07100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5月至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癌梗阻性黄疸行PTBD治疗患者。共24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2例、女性49例,年龄30~89岁,中位年龄61岁。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总胆红素水平、胰管扩张程度、胰腺萎缩程度、术中器械通过梗阻段难易程度、胰管是否显影及引流方式等9项因素与PTBD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扩张、胰腺萎缩、胰管显影、引流方式与PTBD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管显影(OR=6.33)为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胰管扩张(OR=0.14)、胰腺萎缩(OR=0.12)、外引流(OR=0.11)为发生胰腺炎的保护因素。结论胰腺癌梗阻性黄疸行PTBD治疗,术前影像提示胰管扩张、胰腺萎缩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概率相对较低,而术中胰管显影、选择内外引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黄疸,阻塞性 胰腺炎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BL)的临床特点,总结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均按照CNCL-B-NHL-2017方案分层治疗。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特点,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患儿发病年龄6.0(4.0,9.0)岁,男368例(84.4%)、女68例(15.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4例(0.9%)、30例(6.9%)、217例(49.8%)、185例(42.4%),危险度A、B1、B2、C1、C2组分别为1例(0.2%)、46例(10.6%)、19例(4.4%)、285例(65.4%)、85例(19.5%)。全组患儿中63例(14.4%)单纯化疗,373例(85.6%)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21例(4.8%)治疗中进展,3例(0.7%)复发,13例(3.0%)治疗相关死亡。随访时间24.0(13.0,35.0)个月,全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9±1.4)%,A、B1、B2、C1、C2组2年EFS分别为100.0%、100.0%、(94.7±5.1)%、(90.7±1.7)%、(85.9±4.0)%,A、B1、B2组整体高于C1组(χ2=4.16,P=0.041)和C2组(χ2=7.21,P=0.007)。单纯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EFS分别为(79.3±5.1)%、(9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01)。临床分期Ⅳ期(包括白血病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4倍、中期评估有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38、1.23、8.52,95%CI 1.05~1.82、1.05~1.43、3.96~18.30)。结论CNCL-B-NHL-2017方案对儿童BL疗效显著,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脑胶质作为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周水肿(PTBE)作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之一,被证实是肿瘤浸润复发的主要来源区域。该区域细胞外间隙(ECS)组织间液引流分区系统及脑分区稳态存在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ECS空间结构如体积分数及迂曲度、组织液引流、物质扩散及空间物理极性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涉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本文重点从脑细胞微环境角度阐述脑胶质PTBE区ECS具体改变及相关机制,以进一步探究该区域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于ECS的脑胶质诊疗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瘤周水肿 细胞外间隙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卡波西样血管内皮(KHE)与丛状血管(TA)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KHE患者和T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疾病在性别及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并发症、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指标上的异同。两组定量资料因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17例患者,其中KHE患者183例,TA患者34例。KHE与TA在男女比例(χ2=0.44,P=0.510)、发病年龄(U=2 757.00, Z=-1.09,P=0.278)及发病部位(χ2=3.64,P=0.1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HE以混合型最常见,达63.39%(116/183),TA以浅表型最常见,达88.24%(30/34)。KHE患者病灶直径为6.30(4.40,9.70) cm,大于TA患者的2.95(2.05,4.03) c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967.50,Z=-6.38,P<0.001)。KHE引起骨骼肌受累、血小板减少症与严重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可能性更大。KHE主要累及真皮、皮下组织甚至深部肌肉,表现为浸润性肿物,磁共振成像(MRI)在T2相上呈团块状弥漫性高信号,而TA往往为仅累及皮下脂肪层的浅表病灶,MRI显示高信号局限于皮下脂肪层。KHE总治疗有效率为85.79%,总药物治疗有效率为85.32%,均低于TA的91.18%和95.65%。结论与TA相比,KHE病变范围更大,侵袭性更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治疗难度更大,治疗方案更复杂,治愈有效率较TA低。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丛状血管瘤
  • 作者: 路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 215006
  • 简介:摘要自2020版《中国多发性骨髓诊治指南》出版之后的2年里,又有4个新药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的治疗,分别是用于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的第3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第2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塞利尼索以及用于骨髓骨病治疗的地舒单抗。除此之外,达雷妥尤单抗在初治不适于移植患者的适应证获批;新药获批速度的加快以及医保政策的改变、国产仿制药品的出现均使得药物可及性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抗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靶点的抗体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均在美国获批用于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的治疗;其他双特异性抗体等种种措施使得多发性骨髓患者的生存不断提高,距离部分患者治愈的目标正在不断接近。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修订
  • 简介:摘要卵巢成熟性畸胎1%~3%会发生恶变,主要恶变为鳞状细胞癌,少见腺癌、肉瘤和类癌,恶变为黑色素更为罕见,约占0.1%。现报道1例卵巢原发性黑色素合并成熟性畸胎,此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要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且目前没有既定的治疗指南,预后差。现结合本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原发性黑色素合并成熟性畸胎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18岁。8年前因“高级别实性未成熟畸胎”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术后数月即出现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为“实性未成熟畸胎(1级)”;术后5年出现腹腔占位,此后3年间数次化疗无效,肿瘤持续增大并出现压迫症状,为治疗行第三次手术,诊断为“生长性畸胎综合征,伴腹膜胶质病”。术后随访30个月,患者无复发。此类疾病组织学形态呈良性,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持续生长或广泛种植的生物学行为,放化疗无效,彻底的手术切除能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加深认识,正确诊断,积极手术,避免不必要的放化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