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患者术后行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其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方法以我院住院部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行肺癌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研究组,每组人数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后给予相关疼痛护理,对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患者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5.3%,对照组为83.7%,研究组满意度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疼痛评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临床对肺癌患者术后进行活动性疼痛评估,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64层CT进行病情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的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共计发现108例个病变部位,常见部位为88例(81.48%),上叶尖后段为59例(54.63%),下叶背段为29例(26.85%),少见部位为20例(18.52%),其中上叶前段为9例(8.33%),左舌叶为6例(5.56%),右中叶为3例(2.78%),下叶基底段为2例(1.85%)。54例患者中,28例(51.85%)患者表现为多个肺段的病变,16例患者表现为肺段病变以及单肺叶病变。结论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将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明显的显示,以毛玻璃影、绒毛结节、肺实变影、树芽征以及小空洞等形式表现出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CT征象演变,以评价CT判断肺结核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8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分别行螺旋CT检查,对比观察肺结核CT征象的转归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提示肺结核活动性的CT征象均具有很高的检出率,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磨玻璃影、肺实变、节段分布结节影(树芽征与模糊结节)、气道壁增厚、空洞和网状微结节的吸收率均超过85%,治疗前后各征象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纤维结节和纤维条索影为活动性肺结核治愈后的主要CT残留征象。结论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病变转归的观察与评价,可作为其肺结核治疗效果判定的理想影像学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活动性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间至我县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从该院同期以咳嗽咳痰、咳血、发热、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主诉而就诊的疑似肺结核病(且经检查排除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归纳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男性、年老、经济水平差、吸烟史、结核接触史等5个因素是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老、经济状况欠佳、吸烟史、结核接触史都可能与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生密切相关,故而,临床上应重视上述因素的预警作用,把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重点防控人群,从健康教育、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做好对活动性肺结核的防控工作。
简介:摘要教师应该将政治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且在教学中涉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能够找到政治学习的乐趣,不断地完善知识储备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我院胸外科进行过胸外科手术并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6.67%)、(11.22±1.09)d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26.67%)、(18.33±2.08)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VVER1200型机组汽轮机汽门全行程活动性试验是汽轮机发电机组在电功率不大于95%Nnom平台下进行的试验,旨在验证主汽门、主调门、再热主汽门、再热调门在此功率平台下的全行程活动性能,识别出潜在的隐患,从而保证汽轮机阀门能够正确实现其各项功能。本文介绍了汽轮机汽门全行程活动性试验期间机组各项主要参数变化情况,评估试验过程对机组状态的影响,并研究与探索试验功率平台优化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试验功率平台,减少试验期间电功率损失,提升机组运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