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通过合用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观察组、对照组,各组均为23例患者,观察组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同期对照组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就患者的手术疗效、视力、眼压、视觉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率等做一组间对比。结果:术前2组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宽度对比P>0.05,术后6个月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眼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5%,对照组为82.61%,P<0.05;术前2组视野平均缺损以及视野平均光敏度对比P>0.05,术后6个月视野平均缺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视野平均光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8.70%,对照组为21.74,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合用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并提升视野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眼压水平、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眼压,SAS评分,SF-36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眼压以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眼压,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1-2021.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传统小梁切除术)和研究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30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滤过泡形成率,安全性高,建议采纳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18.1-2021.1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传统小梁切除术)和研究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30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滤过泡形成率,安全性高,建议采纳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超声(EUS)对初始诊断为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AP)患者病因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28例初次诊断为IAP后进一步行EUS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AP发作次数分为单次发作组(单发组,51例)和多次发作组(复发组,77例),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及EUS对两组IAP病因的诊断,并与MRCP的病因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发组与复发组IAP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胰腺疾病家族史、胆囊切除史、肝功能是否异常、胰腺炎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EUS检查后79例(62%)IAP患者明确了病因,其中55例(43%)为胆道疾病(胆结石、胆道微结石和胆泥淤积),24例(19%)有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分裂、胰腺间质或胰腺导管改变)。单发组IAP患者病因为胆道疾病的占比显著高于复发组患者(59%比32%),而复发组IAP患者病因为胰腺疾病的占比高于单发组(25%比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35)。EUS诊断IAP病因的性能显著高于MRCP(62%比19%,P=0.032),其中EUS能更准确地检出胆道微结石或胆汁淤积(43%比9%,P<0.01),诊断慢性胰腺炎病变的一些微小变化(胰腺小结节、斑片状高回声等)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也优于MRCP(17%比7%,P<0.05),但识别胰腺分裂不及MRCP(2例比4例)。结论EUS诊断胆道疾病精确度高,基于我国大多数IAP病因为胆道疾病,应考虑将EUS作为IAP的初始诊断方法,MRCP可以作为EUS的补充,以确定有争议的病因。
简介:摘要原发性小肠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NT)的发病率低,在临床较为罕见,内镜和组织学的表现多样,诊断比较困难,在临床工作中易被漏诊或误诊。本例患者因小肠溃疡、穿孔收治入院,经多学科协作会诊,最终确诊为原发性小肠ENKTCL-NT。现分享本病例的诊治思路,为该类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及普通外科治疗的无症状型PHPT 30例和经典型PHPT 86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无症状型PHPT男7例(23.3%),女23例(76.7%),男女比例1.0∶3.3;平均年龄(56.9±13.3)岁。经典型PHPT男32例(37.2%),女54例(62.8%);平均年龄(46.4±17.0)岁。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密度和骨生化标志物(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采用t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无症状型PHPT血甲状旁腺素中位数144.2(108.1,207.0)pg/ml,血钙浓度平均(2.80±0.20)mmol/L,碱性磷酸酶中位数80.0(53.7,105.5)IU/L,均显著低于经典型组(P<0.05)。血25羟维生素D中位数12.14(7.87,14.38)ng/ml,高于经典型组(P<0.001)。无症状型10例(33.3%)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经典型组(P<0.001)。无症状型肿瘤质量中位数0.80(0.25,1.98)g,小于经典型组(P=0.003),无症状型病理类型腺瘤26例(86.7%,其中非典型腺瘤2例),甲状旁腺增生4例(13.3%)。结论无症状型PHPT以女性为主,与经典型一致;平均年龄高于经典型。本研究中无症状型PHPT均为良性病变,骨生化指标异常,尤其是VitD缺乏普遍存在,同样可致骨质疏松。
简介:摘要原发性咽鼓管结核为起源于中耳咽鼓管的结核,极为罕见,至今Pubmed上仅有2例报告。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一个短而复杂的沙漏状结构,一旦出现功能障碍或闭塞可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OME),而OME可进展为乳突炎。本文报道1例导致OME及乳突炎的原发性咽鼓管结核,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提供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从本科室2020.12.-2021.12.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选出40例(80只眼睛)开展临床研究,由患者到院顺序实施分组,选用小梁切除方法的20例(40只眼睛)患者纳入常规组,选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方法的20例(40只眼睛)患者纳入研究组。对40例(80只眼睛)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在手术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研究组的眼压明显低于常规组,视力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予以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使患者的眼压下降,视力有所提升,值得临床上研究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