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其护理涵盖了手术前后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本文将护理体会做一报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2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在急性发作期和围手术期给予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28例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的视力和眼压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而且是促进术后恢复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136例,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按照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我院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根据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综合护理模式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小于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且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结论:按照综合护理模式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0)。当中,研究组于高眼压状态下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而对照组则于术前将眼压控制在临床正常值的范围之内,然后再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与前房深度都比术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前房深度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于高眼压状态下,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法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患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手术时机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6例27眼高眼压下PACG急诊行小梁切除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视力与眼压情况。结果手术均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眼压均能控制正常;视力3例3眼为<0.1,19例20眼为0.1~0.3,4例4眼为0.4~0.6,大部分保留了可用视力。结论对于PACG急性发作,在经局部及全身综合药物治疗48~72h而眼压仍不易下降时,应行紧急抗青光眼手术,以抢救患者的视力。术中应注意控制眼压,以免眼压骤降而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眼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患者房水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寻找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为青光眼性视神经保护的可能作用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入院治疗的PAACG患者共88例(88眼)。根据PAACG患者的眼压将88个选定的样本分为2组:A组36个样本,眼压≥50 mmHg(1 mmHg=0.133 kPa);B组52个样本,眼压≤21 mmHg。以上样本被分为2个队列:发现队列(A组26个样本;B组37个样本)和验证队列(A组10个样本;B组15个样本)。分别通过数据独立采集(DIA)方法和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分析房水蛋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本研究从发现队列的A、B组中63个房水样本中共检测出636个蛋白,去除默认蛋白后得到506个蛋白用于后续分析,其中51个蛋白在发现队列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这51个差异蛋白中,A组存在17个蛋白表达上调,B组存在34个蛋白表达上调。抽取上述51个差异蛋白中APOA2、TIMP1、LRP2和VASN进行PRM验证,结果显示这4个差异蛋白在发现队列及验证队列中保持一致。结论:PAACG患者房水中差异蛋白的表达与炎症反应以及小梁网细胞外基质重塑、神经损伤相关,可能是导致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以及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以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99例,按要求复查,分析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前房容积(anteriorchambervolume,ACV)、前房夹角(anteriorchamberangle,ACA)、眼压、视力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例。结果ADC、ACV、眼压,术前、术后1日、术后1周、术后28日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术后1周、术后28日,ACD、ACV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内炎症反应发生率8.36%、一过性高眼压90.97%。结论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前房深度,但并不能改善视力,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手术方案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院内 2018年 2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12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眼压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超声乳化吸收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持续高眼压情况下,如何正确把握治疗时机,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挽救患者的视力。方法对31例(35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下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检查均未见有脉络膜脱离、脉络膜出血、前房出血及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27眼滤泡大而弥散,眼压≤15mmHg;8眼眼压≥21mmHg,通过拆除可调缝线、滤过泡旁指压按摩等处理,眼压≤15mmHg。在随访期内,本组病例有9眼眼压≥21mmHg,经处理8眼眼压得到控制,1眼需要局部加用0.5%Timolol滴眼液治疗后才能控制眼压在21mmHg以内。最后一次随诊,仅有4眼(10.34%)滤过泡消失,其中1眼眼压稳定,3眼需局部加用0.5%Timolol滴眼液治疗后才能控制眼压。出院时、随访期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手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P<0.05),最后随诊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出院时的最佳矫正视力(P<0.05)。结论对药物难以控制的持续高眼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应尽早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2月-2022年2月,以区组随机化法从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68例,并根据患者病例编号末位奇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以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以虹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虹膜切除术效果显著优于小梁切除术,且治疗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视力及眼压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视力水平两组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眼压水平两组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视力状况、眼压情况,且术后并发症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讨论其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个组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平均住院费用都要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途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好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帮助患者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