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丛阻滞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阻滞两种不同方法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我院12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丛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成功率、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动脉旁丛阻滞方法,因为有锁骨下动脉的指引使其定位迅速、准确,是一种安全、快速、简便、阻滞更完全的入路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下血管旁间隙 臂丛神经 肌间沟法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新型卷管技术领域背景的基础上,在对一种卷管装置及具有卷管装置的送热装置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此种装置的主要实现过程及具体实施方式。

  • 标签: 卷管装置 送热装置 技术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了甚高频电台的发射、接收特性以及甚高频电波在空间的传播特性,介绍了一种甚高频电台天线之间架设最小距离的估算方法。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设计及甚高频电台的安装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甚高频 天线
  • 简介:8月17日,在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备受期待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个历时3年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和桑国卫副委员长领衔,公共政策、药物政策、公共卫生、医学模式转换以及中医学等6个研究组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的《报告》被描述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

  • 标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 医学模式转换 中国卫生 国民健康 公共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要点。方法C机透视下行病变部位穿刺,抽取医用臭氧迅速注入椎间盘内。结果122例病人通过手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轻微、定位准确,护士根据病人病情的特点,为病人身体和心理的康复给予全程细致、体贴护理。

  • 标签: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6例急性丛神经炎患者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丛神经炎患者,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电极刺激法,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急性丛神经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臂丛神经炎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一类新型社团——求职类社团也在高校中悄然兴起,并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关注。

  • 标签: 就业压力 社团 求职 高校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的丛神经损伤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康复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护理前后全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全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护理后全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方式 满意度 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经外奇穴颈穴系手三阳经交会,最能通利手三阳经脉,用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疼痛、痿痹。

  • 标签: 穴,颈臂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丛神经损伤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组实施不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丛功能分值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神经电位恢复率分别为70%、50%;两组神经功能分值和神经电位恢复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丛神经损伤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临床致残率,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治疗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应用于腋路丛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单针法高于双针法。结论腋路丛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临床效果双针法明显优于单针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在用于丛神经阻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44例患者,随机等发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行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在阻滞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镇痛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虽然略有差距,但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行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研究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丛神经由颈5-8及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出椎间孔后在横突面被纤维束膜和椎间筋膜紧密固定,在腋窝处又被腋窝筋膜紧密固定,由此在不适宜的体位下,可以导致丛神经过度被压和牵拉而引起损伤,临床表现为上肢发麻、针刺感和位置感丧失,重者可致上肢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 标签: 全麻手术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发病原因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不同类型丛神经损伤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40例上、下丛型,40例全丛型。所有患儿均采用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推拿同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上、下丛型的患儿其痊愈率明显高于全丛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分型的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患肢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可获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综合康复疗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综合评估该神经阻滞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阻滞方式,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神经穿刺阻滞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和镇痛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神经阻滞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就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分析,观察组神经阻滞前后未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发生显著变化 P< 0.05有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完成丛神经阻滞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而且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