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问题学习法在临床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158名临床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带教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9名。其中,对照组实习护士带教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观察组实习护士采用问题学习法教学,对两组实习护士带教中平均考试成绩以及对带教教师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实习护士对带教教师教学表示满意的有76名,占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5%,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习护士带教中采用问题学习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调动实习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且对带教教师教学满意度较高,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寻找适合的业务学习和教学方法。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科内接触手术器械操作处理的36人,按员工编号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人。A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B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QQ、微信学习平台。比较两组员工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及器械的损坏率。结果两组员工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器械损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B组为98.76%A组为90.36%,B组明显高A组。结论在传统教学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应用QQ、微信建立学习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提高科室员工的学习能力及应用效率;可有效降低错误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22篇有关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文献结合本院诊治的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临床资料。结果4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中,男性3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9.51,年龄27~87岁,92.9%为猪链球菌II型,81.0%存在流行病学史。临床类型以普通型(28.6%)和脑膜炎型(50.0%)多见,28.6%引起听力障碍。绝大多数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增高,脑脊液为化脓性脑膜炎性改变,其对青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糖肽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结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易引起脑膜炎和听力障碍,对可疑者应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及联合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降低其死亡率及致残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月50例胸外科临床护理教学胸外科护生以数字表法分组。传统模式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法。比较两组胸外科护理带教者对胸外科护生期末成绩的考核结果;胸外科护生对胸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认可评分。结果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组胸外科护理带教者对胸外科护生期末成绩的考核结果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显著(P<0.05);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组胸外科护生对胸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认可评分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外科临床护理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法的运用效果确切,可提升胸外科护生的认可度和提高胸外科护生成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七皂苷R1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月龄SD雄性大鼠30只,以每组1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三七皂苷R1低剂量(5mg?kg-1)组和高剂量(10mg?kg-1)组,另取2月龄SD雄性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老龄鼠的行为变化。Westernbolt法测量PKA、P-CREB、BDNF含量。结果三七皂苷R1能缩短老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并增加其穿越平台次数,使老龄大鼠脑组织中的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三七皂苷R1能改善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BDNF信号通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对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管理效果比较。方法将开展常规管理的2016年作为管理前阶段,将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的2017年作为管理后阶段,分别比较管理前后林芝市疾控中心的各项指标评价情况。结果较2016年的常规管理阶段相比,2017年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后疾控中心消毒质量明显提高(P<0.05);2017年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更高于2016年(P<0.05);2017年中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且接受筛查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下降,与2016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对增强工作质量,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知觉学习法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0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戴眼镜,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视知觉学习法。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眼球的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调节幅度为14.93±1.23D,调节灵敏度为6.57±1.12次/min,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为1.36±0.32D、屈光度为5.84±1.23D,调节滞后量、屈光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74.5%,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法可以充分发挥眼球的调节功能,纠正屈光不正性弱视,并且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