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术(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 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 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对侧测量组(术后7 d、14 d)5组,每组均为6只。用磁示踪法对丘脑区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 ECS)内ISF引流进行探测,用扩散系数分布图(diffusion of extracellular space-mapping, DECS-mapping)技术研究ISF引流改变的潜在机制,获取宏观ISF引流分布指标:半衰期T1/2,以及ECS结构参数:扩散速率D*、迂曲度λ、容积占比α。同时,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变化,并应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的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磁示踪法和DECS-mapping分析显示,EAI7、EAI14组的半衰期较其余组下降(P<0.01),表示同侧丘脑区ISF流动速度加快;EAI7、EAI14组的扩散速率、容积占比较其余组上升(P<0.05),迂曲度较其余组下降(P<0.05),代表同侧丘脑区ECS构象变化导致分子扩散运动加快。空白对照组、EAI14组的脑血流量未见差异(P>0.05),表示该手术短期内未改变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指标未见差异(P>0.05),表明该手术未损害大鼠运动、认知能力。结论EAI可以通过改变大鼠同侧丘脑区ECS微观结构,促进ISF流动,是一种稳定、安全、有效的脑ECS主动调控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手术时长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行腹腔镜D3根治术治疗的94例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男46例、女48例,年龄16~93(64.2±16.1)岁,TNM分期Ⅱ45例、Ⅲ期49例。患者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时间100~327(198.9±53.4)min。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分别选择在手术时长20百分位数(152 min)、40百分位数(180 min)、60百分位数(205 min)和80百分位数(237 min)4个时间节点,分别分为≤该节点时长和>该节点时长2组。比较不同时间节点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术中、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9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10~200 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 d,术后住院时间3~21 d。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漏2例,腹腔积液4例,肠梗阻2例。不同时间节点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BMI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0百分位数、80百分位数2个时间节点患者的肿瘤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86,P值均<0.05)。围手术期指标比较,60百分位数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80百分位数2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各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D3根治术治疗,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完全腹腔镜保留幽门胃切除术(TLPPG)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例,女20例;年龄为60(39~73)岁。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微信、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营养状况、残胃功能、胆囊结石情况及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38例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80±28)min,术中出血量为(58±38)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7±0.6)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4±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2.8)d。38例患者中,6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8例患者肿瘤长径为(1.8±0.5)cm,近端切缘距离肿瘤(3.4±0.2)cm,远端切缘距离肿瘤(4.3±0.4)cm,近、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检查数目为(23.3±3.9)枚/例,第6组淋巴结检查数目为(3.4±1.1)枚/例;病理学T1期38例(病理学T1a期23例、病理学T1b期15例);病理学N0期36例,病理学N1期2例;病理学TNM分期ⅠA期36例,ⅠB期2例。(3)随访情况。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2~48)个月。3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分别为(125.4±5.8)g/L、(42.4±2.3)g/L、(71.6±2.1)g/L;术后12个月内镜检查评估患者残胃功能,4例残胃中等量食物残留,无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及胆汁反流。38例患者术后均未行化疗,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应用于肿瘤位于胃中段1/3的早期胃癌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14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象开展分组研究,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在分组期间,科室内医护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对两组患者的 Barthel指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情况存在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科室内医护人员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其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该护理方法应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合并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在分组期间,科室内医护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76.67%),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优势十分显著,P<0.05。结论: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心理状况,提升自身护理满意程度,对病情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该护理方法应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治疗老年人颈部及肩膀腰痛康复中的有效性。该方法将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130例腰椎疼痛随机分为两组65例。这两个小组都接受了康复治疗,观察组得到了常规治疗,观察组得到了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和疾病知识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16±0.57vs4.25±0.76),BI高于对照组(76.32±11.54vs60.13±10.17),观察组治疗当日、治疗后3天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8.29±5.99vs52.72±6.81)、(38.70±4.26vs45.26±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对疾病的认识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 0.05)。结论:将康复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一部分用于老年人颈部和肩膀的腰椎疼痛患者,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应用具有很大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常规组(常规全麻)、研究组(常规全麻同时加入右美托咪定),两组分别29例。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差异(P>0.05),麻醉后10min、术中切除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常规组(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血常规检验,研究和分析应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最终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共有8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经商议,决定将这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抽样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末梢血组,另一组是静脉血组,每组中各有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在血常规检验结果方面,末梢组的RBC、WBC、HCT、PLT、Hb不优于静脉组的检验结果,P<0.05,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MCHC检验结果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于血液采集满意度方面,静脉血组优于末梢血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验血常规中,静脉血相较于末梢血来说最终检验效果更佳,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2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24例患者均接受尿常规定性检验,对检验结果展开分析。结果:①血清肌酐与血尿素氮水平提升患者4例、正常120例;一次性蛋白尿患者62例、持续性蛋白尿患者46例。②伴随着年龄增加,尿蛋白情况越严重,数据差异明显(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蛋白尿严重率有明显差异(P<0.05)。③糖尿病病程越长,尿蛋白情况越严重,数据差异明显(P<0.05);不同病程段患者蛋白尿严重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定性检验有着操作简单等特点,用于糖尿病蛋白尿检验中能准确判定糖尿病肾病,为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观察与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有53例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平车转运及护理方法,另外一组为观察组有53例患者,采取的是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对两组转运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外出检查转运时间、专科病房转运时间及介入室转运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出检查转运时间、专科病房转运时间及介入室转运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大缩短转运时间,为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结肠系膜切除术),每组50例。调查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并发症发病率更低,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可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安全性,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可优先考虑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病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进行优化和质量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认知、患者空腹体质量监测率、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实践变革后,20条审查指标中指标8~14、指标20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668~97.000,P<0.05);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从(34.24 ± 30.33)%提升至(61.28 ± 1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21,P<0.001);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从(10.89 ± 3.46)d降低至(5.48 ± 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97,P<0.001);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比较,急性发作左心力衰竭例数由7例降低至2例(χ2值为4.194,P=0.041)。结论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可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缩短患者到达干体质量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质量审查仍需要持续进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患者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单元住院,符合2016年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5例,根据是否存在休克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无休克组(33例)与脓毒症休克组(12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CRP、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及血清TMAO水平。分析TMAO与脓毒症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IL-6、CRP、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IL-6、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脓毒症组第1天血清TMA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普通脓毒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TMA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48,P<0.01);TMAO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56,P<0.01)。结论TMAO与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因素,并分析氨甲环酸对隐性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接受TKA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68例)和未使用氨甲环酸组(32例),并分析年龄、有无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氨甲环酸使用对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BMI及PLT水平等因素对隐性失血有显著影响,不同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疾病类型、手术侧别、手术时间及输血类型等对隐性失血无显著影响(P>0.05);氨甲环酸组隐性出血量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662.47 ± 65.82)ml比(733.86 ± 59.86)ml](P<0.05);氨甲环酸组异体输血占比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45.49%(31/68)比68.75%(22/32)](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均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211.54 ± 85.63)ml比(427.61 ± 103.08)ml、(995.38 ± 187.11)ml比(1 276.42 ± 236.84)ml](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BMI是影响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氨甲环酸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有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肥胖均会造成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使用氨甲环酸则能有效减少其隐性失血。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国内外标准和指南评估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室的屏蔽需求,测量屏蔽材料的透射系数、关注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以及防护装置的应用效果,为此类设备屏蔽方案的设计和防护装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依据我国GBZ 121标准、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和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1号报告计算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室所需的屏蔽厚度。实际测量固体水板、屏蔽贴片和防辐射围裙对于此设备产生低能X射线的透射系数,对模拟治疗条件下关注位置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防护屏的应用效果。结果依据不同标准和指南计算得到治疗室全部关注点处所需铅屏蔽厚度均<0.6 mm,差异为亚毫米水平。此设备产生的低能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衰减明显,0.05 mm铅当量屏蔽贴片和0.25 mm铅当量防辐射围裙的透射系数为0.068和0.003 8。使用球形施用器在空气中进行照射时,距离射线源1和2 m处测得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0.7和2.6 mSv/h。将施用器置于小水箱中后,相应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3.8和0.9 μSv/h,防护屏的使用可以使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本底水平。结论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设施的屏蔽需求较低,设备产生的射线有效能量低,但在邻近未屏蔽辐射源位置的剂量率较高,应优化设计治疗室屏蔽方案并合理使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