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过渡监护病房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士职业发展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广东省五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过渡监护病房工作的180名注册护士,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刘玲等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诊过渡监护病房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总体均分为109.50±9.85,最高维度为职业认知评价(8.20±1.60),最低维度为职业挫折应对(6.85±1.7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和岗位级别均为职业认同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过渡监护病房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整体水平较高,受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岗位级别影响显著。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可通过学历提升、临床经验积累及系统化培训等方式实现。此外,护士在挫折应对方面仍需支持,建议医院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培训以提升其应对职业挫折的能力。

  • 标签: 急诊护士 职业认同感 影响因素 挫折应对 多元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膝骨关节炎人群三色阶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开展三色阶梯管理,管理12个月。对比两组管理前后关节屈伸活动度、健康相关行为评分、膝关节置换术率,并观察研究组管理前后患者就诊次数及治疗费用变化。结果:研究组入组12个月后关节屈伸活动度、奥马哈系统健康相关行为的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组12个月后绿卡、黄卡、红卡的每月就诊次数及就诊费用显著低于入组前(P<0.05);研究组入组12个月后膝关节置换术率20.93%(9/43)与对照组的27.91%(12/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色阶梯管理制度用于社区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促使就诊次数、费用减少,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社区可推广性。

  • 标签: 社区 膝骨关节炎 三色阶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 标签: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 旁分泌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损伤严重度评分 创伤和损伤 急救 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人群社区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开展社区阶梯管理,管理12个月。对比两组管理前后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AIMS2-SF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入组12个月后WOMAC量表各项评分、ESCA、AIMS2-S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管理制度用于社区膝骨关节炎患者,可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社区管理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徐州地区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rtin deficiency,NICCD)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徐州地区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筛查疑似的患儿进一步通过尿有机酸及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确诊,对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改变、基因突变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活产新生儿468 494名,疑似患儿112例,进行尿有机酸分析95例,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95例,共确诊NICCD患儿13例,患病率1∶36 038。多数患儿早期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及体重不增等。生化指标改变包括胆汁酸升高、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异常升高、低血糖、血红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氨增高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检测提示瓜氨酸、蛋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特异性升高,部分伴酰基肉碱轻度升高;尿有机酸分析主要表现为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13例患儿均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分别为c.852_855delTATG、c.511dupG、c.1638_1660dup、IVS16ins3kb、c.1078C>T、c.615+5G>A、c.742G>A、c.44G>A、c.1311+1G>A、c.1399C>T、c.889G>T、c.1177+1G>A、c.1841+3_1841+4del,其中c.852_855delTATG最常见,5种为新发变异,新发变异中c.1841+3_1841+4del、c.511dupG和c.889G>T预测为有害变异。确诊病例予以饮食管理和对症治疗,均于1岁内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徐州地区NICCD患病率为1∶36 038,c.852_855delTATG变异出现频率最高。共检测出5个新发变异位点,扩展了SLC25A13基因变异谱。NICCD患儿多数预后良好,需早期诊断和治疗,终身随访。

  • 标签: 希特林蛋白缺乏症 肝内胆汁淤积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SLC25A13基因 串联质谱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隧道与单隧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POEM治疗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隧道POEM组(行传统POEM治疗)和双隧道POEM组(在传统POEM基础上,在第一隧道对侧建立第二隧道并对食管前壁行肌切开术),每组各15例。记录术中手术情况并对患者定期随访,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单隧道和双隧道POEM组的手术均成功,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比4/15,P=1.000),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隧道组随访时间为(17.20±4.83)个月,双隧道组为(15.33±4.67)个月,2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2.00)分比1.60(3.00)分,Z=-0.363,P=0.744]。2组治疗有效患者均为14例。术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显示,双隧道组的4 s综合松弛压为(11.27±3.14)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单隧道组的(15.05±4.21)mmHg(t=2.794,P=0.009)。2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1.64)分比(4.20±1.42)分,t=0.357,P=0.724]。结论单隧道和双隧道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相当,但双隧道POEM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4 s综合松弛压。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双隧道 胃食管反流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分级诊疗的急性脑卒中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效果。方法:资料收集时间为2021年-2022年,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非手术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三级诊疗体系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未接受,观察组接受,每组各46例。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康复情况。结果:分别在患者治疗30d、治疗90d、治疗180d时对患者MRS评分进行评估与比较。随时间延长,各组内MRS评分均逐渐降低;各时间段MRS评分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人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人均总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基于分级诊疗的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治疗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分级诊疗 三级康复治疗 急性脑卒中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脑外伤接受延迟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外伤患者96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为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为延迟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置管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迟行钻孔引流术 脑外伤 疗效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术后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价值。方法:按照手术时间不同分我院92例脑外伤术后患者。对照组46例行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后行修补术,观察组46例行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行修补术,观察两组神经、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外伤 颅骨修补术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侯马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角膜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侯马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 2019年3-4月角膜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暴发流行。结果该院神经外科ICU短时间内有4例患者发生角膜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患者共采集8份标本分离到10个菌株,均鉴定为角膜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结果完全相同,5-氟胞嘧啶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两性霉素B MIC≤0.5 mg/L,氟康唑 MIC<1 mg/L,伊曲康唑MIC≤0.12 mg/L,伏立康唑MIC≤0.06 mg/L。未从环境中检出目标菌,但采取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监督及环境彻底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角膜假丝酵母菌感染病例。结论神经外科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及环境消毒不彻底可能是导致该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角膜假丝酵母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暴发 医院感染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锁骨下静脉置管 血培养 手卫生 环境卫生学监测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88例患者,时间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投掷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保守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与试验组(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清醒程度、神经功能、血小板活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超早期 去骨瓣减压术 老年患者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联合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HILOS钢板联合MIPO技术治疗的3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平均61.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于肩峰下方做小切口,肩袖附着点留置骨科缝线,于结节间沟外侧4 mm插入PHILOS钢板,骨科缝线穿入钢板近端缝线孔备用,PHILOS钢板加压孔拧入加压螺钉,牵拉缝线对抗肩袖应力,维持肱骨头内倾角,复位后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良好,置入锁定螺钉。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侧肱骨头内倾角。末次随访时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定疗效,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物失效。其中25例患者骨折达解剖复位,5例功能复位,肱骨头内倾角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1.9分。随访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肱骨头内倾角为130°±5°,与术前的90°±11.2°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中2例。结论PHILOS钢板联合MIPO技术适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腹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经腹途径与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对照研究,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对照研究,经腹途径组409例,经腹膜后途径组452例。Meta分析显示,经腹膜后途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D=8.81,95%CI:3.79~13.82,P<0.01)、术中出血量(MD=4.89,95%CI:1.40~8.38,P<0.01)以及术后住院时间(MD=0.60,95%CI:0.24~0.96,P<0.01)均低于经腹途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MD=-0.12,95%CI:-0.26~0.03,P=0.13)和并发症发生率(OR=1.47,95%CI:0.48~4.47,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腹途径相比,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有望成为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去顶减压术 单纯性肾囊肿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