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长QT间期综合征青年男性携带罕见变异ANK2 基因c.4315G>T 杂合错义变异(ANK2:p.Gly1439Cys het),并分析其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为临床诊治类似的病例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晕厥 长QT间期综合征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中度智力低下(ID)孕妇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以2021年4月28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孕18周的ID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及其胎儿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外周血样以及羊水样本用于检测。通过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分析孕妇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CNVs),再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检测和验证候选基因变异。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对胎儿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通过CNV-seq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胎儿的CNVs。结果孕妇为23岁,中度智力低下、走路偏向一侧,持物不稳,孕18+3周胎儿发育未见异常。CNV-seq未发现其存在致病CNVs,WES发现其DLG4基因存在c.1675C>T(p.Arg559*)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上述变异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Sanger测序发现胎儿亦携带DLG4基因c.1675C>T(p.Arg559*)杂合变异,同时CNV-seq发现其Xp21.1区存在0.1 Mb杂合缺失,涉及DMD基因,经MLPA检测得到验证。结论DLG4基因c.1675C>T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孕妇智力低下的遗传学病因,其胎儿携带相同变异以及DMD基因的缺失,发生智力低下62型的风险较高。

  • 标签: 智力障碍 DLG4基因 DMD基因 产前诊断 孕妇 胎儿
  • 简介:摘要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 (CTLA-4)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应答负性调节因子,作为自身免疫与免疫缺陷之间的纽带,其突变可导致一种兼有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特征的复杂综合征。本病例由CTLA-4基因突变导致,以腹泻、肠黏膜淋巴组织增生、反复肺部感染、皮疹为主要表现,通过对患者家族进行家系验证,明确了基因突变的来源。因该病罕见,临床中容易被忽视而贻误诊治,现报告1例患者的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腹泻 多学科协作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ALPS样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Rothmund-Thomson综合征(Rothmund-Thomson syndrome, RT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妹妹的外周血,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用Sanger测序方法对变异基因的家系分布进行验证。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RECQL4基因存在c.1048_1049delAG(p.Arg350fs*21)和c.2886-1G>A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2886-1G>A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c.1048_1049delAG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3_Strong+PM2),c.2886-1G>A考虑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结论RECQL4基因变异可能为这例RTS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RECQL4基因变异谱。

  • 标签: Rothmund-Thomson综合征 皮肤异色征 RECQL4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长QT间期综合征青年男性携带罕见变异ANK2 基因c.4315G>T 杂合错义变异(ANK2:p.Gly1439Cys het),并分析其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为临床诊治类似的病例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晕厥 长QT间期综合征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pOct4-Neo转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株,为进一步研究ESC分化提供有力的保障。方法设置G418不同浓度进行小鼠ESC培养,确定ESC致死G418浓度;电穿孔法转染小鼠ESC,通过G418筛选并挑取阳性克隆,检测所得细胞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及SSEA-1的表达,通过拟胚体诱导体外分化。结果ESC的致死浓度为350μg/mL,在含400μg/mlG418的培养条件下,所得阳性细胞呈克隆样鸟巢状生长,Oct4、SSEA-1表达阳性,体外可以形成拟胚体和自发分化。结论成功对小鼠ESC进行了pOct4-Neo的转基因,为进一步的小鼠ESC体外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新霉素抗性基因 转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STAT4基因与吉林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56例吉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56例吉林正常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技术及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位点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经测序验证,检测STAT4基因4个SNP位点(rs7574865,T)、(rs8179673,T)、(rs7582694,G)及(rs10181656,G)多态性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构建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①STAT4基因上这4个SNPs位点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经多位点单倍型频率分布分析后发现,rs8179673位点和rs10181656位点组成的单倍型TG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5;OR=3.126,95%CI:0.973-10.044)。结论rs7574865、rs8179673、rs7582694及rs10181656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吉林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无关联性,但rs8179673位点和rs10181656组成的单倍型区域或其侧翼序列可能存在与AS发生真正关联的变异。

  • 标签: STAT4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强直性脊柱炎 关联
  • 简介:目的探讨CXCR4基因突变导致WHIM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CXCR4基因突变致WHIM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并行系统检索和文献复习,收集诊断明确的WHIM综合征患者,总结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信息。结果3例WHIM综合征患儿均为男性,确诊年龄分别为11岁、13月和5岁。3例均有反复感染,均无皮肤疣表现,1例发生糖尿病。3例患儿多次查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无周期性特征;3例患儿免疫球蛋白均减低。2例行骨髓穿刺检查,其中1例有典型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样表现。2例患儿经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WBC可升至正常,但易反复。WES结果显示,3例患儿均为CXCR4基因第2外显子C端杂合突变,在该基因第2外显子剪切位点发生碱基替换突变(1000C>T),造成氨基酸R334X改变。共检索到46篇WHIM综合征文献(45篇英文,1篇中文),共报告WHIM患者74例(包括本文3例)。74例患者中,男32例,女42例,成人36例,儿童38例。出现皮肤疣的起病中位年龄为6.5岁;65例(87.8%)患者表现为反复感染;60例(81.1%)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共检测到9个突变,均为CXCR4基因突变。结论WHIM综合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表现为粒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疣状物、反复感染(尤其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易感)及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小年龄患儿可无皮肤疣,临床发现上述表现应考虑该病,并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 标签: 中性粒细胞缺乏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免疫失调 WHIM综合征 CXCR4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4G/5G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对50例复发性流产(研究组)及50例正常对照妇女(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处4G/5G基因基因型。结果两组间PAI-1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研究组中4G/4G基因型和4G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之间存在相关性,且4G/4G纯合基因型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易感基因型,临床检测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帮助明确流产原因,早期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多态性
  • 简介:[1]BASFUSP4479906[2]BASFBP1443541[3]BASFDE3618265[4]WangL.,WuZ.,ChinaLeather,26(8),11,(1997)[5]YuanL.,DinY.,ChineseChemistryBulletin,(2),19(1988)[6]KurokiH.,ChemistryofDyeingTheory(ChineseTranslation),TextileIndustryPress,Beijing,89(1982)[7]WangS.,LiP.,WuZ.DyestuffIndustry(Chinese),34(4),1,(1997)[8]Tian,Y.,Wu,Z.,Wang,G.,Zhang,S.J.ChineseChem.Eng.,46,156(1995)[9]Tian,Y.,Wang,G.,Wu,Z.,J.ChineseChem.Eng.,47,75(1996)[10]Lycka,A.,DyesandPigment,32,11(1996)[11]Griffith,J.,ColourandConstitutionofOrganicMolecules,AcademicPress,London,191(1976)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人类对遗传的研究从性状开始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到证明遗传密码的存在并破译遗传密码的过程是人们认识遗传的物质基础并揭示遗传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遗传基因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思维上和实质上逐渐接近染色体、DNA;然后科学家们证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从此基因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以后人们又发现性状的表达离不开蛋白质(酶)合成,于是科学家们推测并证明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于是最终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科学解释。人民对遗传学的研究是实质上揭示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 标签: 性状 基因 基因的表达 启动 结构基因 基因表达的调控
  • 简介:摘要目前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控制人体心脏发育的基因在时间(发育阶段)和空间(组织特异性)上的表达调控失误而引起的,现从GATA-4基因研究对基因突变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发育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为从基因方面早期筛检、诊断、治疗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提高参考。

  • 标签: GATA-4基因 先天性心脏病 房(室)间隔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TMPRSS4基因沉默对人胰腺癌SWl990细胞体外生长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4个靶向TMPRSS4基因和阴性对照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SWl990细胞,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染细胞的TMPRSS4mRNA表达。以干扰效率最高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Wl990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的TMPRSS4基因沉默的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稳定细胞株TMPRSS4蛋白抑制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下调TMPRSS4表达的细胞株SWl990/psi.TMPRSS4,细胞转染效率为82.9%。与亲本SWl990细胞比较,TMPRSS4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了80.1%、60%。SWl990/psi-TMPRSS4组穿膜细胞数为(118.6±13.4)个,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57.4±12.9)个和亲本细胞组的(157.0±9.5)个(P值均〈0.01)。SWl990/psi.TMPRSS4组细胞的侵袭抑制率为24.5%。但各组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筛选出稳定下调TMPRSS4表达的细胞株。下调TMPRSS4表达能有效抑制胰腺癌SWl990细胞的侵袭能力,但对细胞增殖无影响。

  • 标签: 胰腺肿瘤 小分子干扰RNA 基因沉默 TMPRSS4 SW1990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麻风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mRNA表达谱,筛选并验证可能与麻风病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收集45例麻风病患者及45例健康人,以磁珠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提取RNA。在上述受试者中,随机选取6例患者及6例健康人,采用Solexa测序法筛查两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将差异倍数2倍以上者(P < 0.05)定义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再以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因筛查发现4 831个转录本,属于新基因且具有蛋白编码潜能,在两组间筛选出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CXCL8、PPBP、RPS18及IL-1β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RNH1、RPL39、RPL15及AMBRA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上述基因筛查结果一致。KEGG分析显示,麻风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线粒体自噬及细胞自噬相关通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通路。结论麻风病患者AMBRA1、RNH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CXCL8、PPBP、IL-1β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分别通过线粒体自噬通路和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麻风病发病。

  • 标签: 麻风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谱 自噬 α乳头状瘤病毒属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中国44a型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type 4a)患者进行BSND基因变异分析,描述其临床表型并进行治疗随访研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确定基因变异,共确定BSND基因3个变异(p.Arg8Trp、p.Gly47Arg和c.318delC),其中c.318delC是新变异。4例先证者均表现为典型的出生前巴特综合征和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吲哚美辛可改善多饮多尿和电解质紊乱,但对生长迟缓治疗作用有限。1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并最终死于重度肺部感染。该亚型预后较其他类型更差。

  • 标签: 巴特综合征 基因型 表型 BSND基因
  • 简介:摘要对2019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4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2岁7个月,临床表现为运动及精神发育迟滞、步态不稳、牙齿发育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脑白质发育异常;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提示患儿存在POLR3A基因exon29:c.3858C>A及exon24:c.3226G>A复合杂合变异,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提示对于早期存在发育落后、牙齿发育异常、脑白质异常的患儿需考虑4H综合征的可能。

  • 标签: 4H综合征 POLR3A基因 脑白质营养不良
  • 作者: 张晓旭 赵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 泰州 225300 张晓旭为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现在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规培,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 泰州 225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BCL-IRF4)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例LBCL-IRF4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LBCL-IRF4患者发病时间均为1个月余,发病部位是胃窦和扁桃体,均处于临床Ⅰ期。形态学表现为类似中心母细胞的瘤细胞,体积是正常淋巴细胞的2~3倍,弥漫性或结节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强阳性表达CD20和MUM1,不同程度表达CD10和bcl-6,Ki-67阳性指数约7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IRF4基因的分离信号,bcl-2/IgH、bcl-6和myc基因未见异常,最终诊断为LBCL-IRF4(ⅠA期,低危组)。明确诊断后给予R-CHOP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随访至截稿日,患者无不适症状、情况良好。结论LBCL-IRF4是成熟B细胞来源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罕见亚型,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的Waldeyer环和头颈部淋巴结,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易与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和其他大B细胞淋巴瘤混淆。目前认为LBCL-IRF4临床分期较早,侵袭能力有限,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 IRF4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怀疑为腓骨肌萎缩症的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PRX基因(NM_181882)存在c.52G>T(p.Glu18X)和c.1390C>T(p.Arg464X)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父亲携带c.52G>T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1390C>T杂合变异,表明患儿的2个变异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c.52G>T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52G>T(p.Glu18X)和c.1390C>T(p.Arg464X)均被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M3,PVS1+PM3-Strong+PM2+BS2)。结论PRX基因c.52G>T(p.Glu18X)和c.1390C>T(p.Arg464X)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PRX基因变异谱。

  • 标签: Charcot-Marie-Tooth病 PRX基因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1例6岁2月龄患儿因“确诊ABCA3基因变异所致弥漫性肺间质病4年余,接受肺移植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初期予泼尼松、阿奇霉素及羟氯喹三联治疗,效果不佳,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生长发育严重落后。4岁起反复肺部感染伴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多次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岁6月龄接受双肺移植,术后因双侧膈肌麻痹,给予经鼻双水平无创通气,随访至患儿6岁7月龄情况良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