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循证的问题导向性护理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90例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循证的问题导向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观察组的SE-B、SE-DC、SE-DH、SESS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问题导向性护理可显著提高龋齿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
简介:【摘 要】 药品抽验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药品抽验的靶向性,对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尤其是在新的药品抽验体制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观察组在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前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CL、CMCT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41.51±4.28)分,高于对照组的(34.87±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L、CMCT分别为(21.89±0.97) ms、(9.24±0.70) ms,短于对照组的(22.91±0.92) ms、(9.96±0.83)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65.42±7.90)分,高于对照组的(58.79±8.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能够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并促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SCP患儿6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TOT组(31例)。对照组患儿按出院指导手册给予家庭康复训练,TOT组则采用家庭为中心的TOT计划进行干预,TOT计划包括训练计划制订和训练质量控制。2组患儿均按要求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1 h,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后采用儿科残疾评定量表(PEDI)、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的移动能力、WeeFIM和PedsQ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T组治疗6个月后的移动能力、WeeFIM和PedsQL评分分别为(76.13±6.68)分、(84.32±6.6)分和(72.55±5.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P<0.05)。结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TOT计划进行训练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75)实施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护理前后胰岛功能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指标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通过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型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胰岛功能,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远程康复平台的任务导向性(TOT)训练对脑卒中后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门诊方式复诊,每周1次,由康复治疗师制定的TOT训练方案,要求患者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系统的上肢和下肢TOT训练,每日2次,每次60 min。治疗组通过远程康复平台复诊,由康复治疗师远程为患者制定的TOT训练方案,要求患者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在康复治疗师的远程指导、监督和实时调整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TOT训练。每日2次,每次60 min。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于治疗8周后,要求患者评估对本训练的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FMA各项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FMA各项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MA各项评分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55.00%,2组患者总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远程康复平台实施的TOT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出院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机器人手套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慢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脑卒中慢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n=50例)、观察组(康复机器人手套镜像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n=50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手握力、手捏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手套镜像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可在脑卒中慢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康复中发挥显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运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实验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实验样本纳入为我院50例脑动脉瘤栓塞患者,随机划分25例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是观察组,25例传统基础护理是对照组。观察生活质量和知信行评分、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生活质量和知信行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运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患者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游戏为基础促进交流与行为的干预(play-based communi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PCBI)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幼儿内向性和外向性行为的影响。方法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选取90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登记进行PCBI超早期干预训练的8~30月龄ASD幼儿,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n=60)和等候组(n=30)。采集12周干预前后幼儿与照顾者自由游戏的行为学录像,应用行为观察分析系统(Observer XT)对亲子互动状态和幼儿内外向性行为进行编码。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幼儿内外向性行为[(2.43±2.22)分,(1.88±1.91)分]较干预前[(4.82±3.37)分,(3.68±5.68)分]均有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60,均P<0.05),等候组干预前[(4.23±2.47)分,(4.00±2.18)分]和干预后[(4.37±2.57)分,(4.67±3.72)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0.83,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幼儿内外向性行为较等候组减少,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4.71,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内向性行为差值[(2.38±3.96)分,(1.80±5.37)分]和外向性行为差值[(1.80±5.37)分,(-0.67±4.3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18,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照顾者消极互动(β=0.29,P<0.01)是内向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儿童消极互动(β=0.45,P<0.01)是外向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儿童物体状态(β=-0.30,P<0.01)和二元互动(β=-0.30,P<0.01)是外向性行为保护因素。干预组ASD幼儿的亲子互动状态在干预前后儿童积极互动、照顾者积极互动和二元互动增加(t=-6.77,-4.58,-7.72,均P<0.05),儿童物体状态和照顾者消极互动均减少(t=3.37,4.30,均P<0.05)。结论PCBI超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ASD幼儿的内外向性行为。内向性行为的改善可能是通过减少照顾者消极互动起作用的,外向性行为的改善可能是通过增加亲子二元互动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