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方法,为妇产科临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3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3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名,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妇产科教学,观察组学生在对照组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践创新法进行妇产科教学,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常规教学组学生的实践操作得分、创新能力得分分别为(35.4±4.6)分,(29.5±3.9)分;实践创新教学组学生的实践操作得分、创新能力得分分别为(46.9±5.0)分,(44.6±4.4)分,实践创新教学组学生的实践操作得分、创新能力得分较常规教学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践创新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妇产科学生的临床实践与创新能力,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BOPPPS教学模式对提高护士在血液净化领域的专业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的3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设计为前后对照实验,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而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则引入并实施BOPPPS教学模式。经过BOPPPS教学模式培训后,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考试评分、操作考核和教学满意度。结果:经过BOPPPS教学模式培训后,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考试评分、操作考核的水平均较前有所提高,P<0.05;教学满意度较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OPPPS 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动能力,且护士对该教学模式接受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阐述非语言行为来对患者进行观察及其护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实际病例说明在各种非语言行为中观察并护理临终患者。结果通过护理人员对临终患者的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家属和社会赞同和认可。结论非言语行为的护理,取得临终患者的信赖及患者家属的配合,使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坦诚有效的与医务人员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安全感和亲切感,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到 2015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各类患儿 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0 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非语言性沟通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沟通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达到 93.5% ,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达到 94.7% ,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为 70.5% ,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 72.4%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和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将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式应用到儿科护理中来,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7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可以显著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的有效保健措施。方法将2009年9月-12月期间于我科就诊的856名儿童中,选取64例1-2岁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同时由儿童保健专家对其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家长进行言语干预,并跟踪随访。在干预前后由儿童保健专家对每位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并采用Gesell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以针对性的制定干预计划,并对每位儿童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训练1-2周后,儿童的会讲的字、词明显增多;4-8周后,主动发音明显增多;12个月以后,64例患儿Gesell语言发育商、适应能力及社会行为发育商(DQ)均有显著提高(P<0.05)。语言发育商和适应能力的提高都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追赶效应,发育水平分别提高(18.4±5.1)个月和(16.9±6.1)个月。干预结束后评估,93.8%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达到正常。结论本次研究采用的医院与家庭相结合的保健模式对1-2岁儿童进行早期语言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水平、社会行为及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