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所收治的59例单纯心血管病患者为B组,心电图诊断仪器采用EKl0型心电图仪,心电图诊断标准采用黄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的标准,以患者第一次入院心电图为准,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的特点与预后、临床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出现心电异常的比例要高于A组患者,主要原因在于第一,B组患者为单纯心血管病患者,因此,其出现心电图改变、体征改变必然会大于A组;第二,A组患者中多数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梗死范围或者出血量及不大,脑组织受损情况还远远达不到、引起继发性心电图异常的程度。结论诊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应该加强心动能监测、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42.86%、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发生率40%相较于观察组74.29%、48.57%、70%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运用价值,能够为疾病风险评估与预后提供可靠参考,对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中药饮片调配在基层医院还是很常见的,调配方式的改革有人提出很多改革方法,各有利有弊。本文就饮片中药定量小包装这一新配方改革举措之利与弊进得归纳和分析,以便供同行者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的甲苷含量测定体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古黄芪和甘肃红芪的黄芪甲苷含量,色谱柱AgilentEclipseXBD-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44∶56);柱温26℃;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335nm。结果黄芪甲苷测定的回归方程为Y=13.614X-1.4897,r=0.9999,线性范围为10.2-102μg/mL-1。测定蒙古黄芪和甘肃红芪中的黄芪甲苷回收率分别为95.9%与94.5%,在3d内基本能保持稳定,含量分别为0.289mg/g和0.284mg/g。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的甲苷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糖尿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对IMT及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平均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不仅可以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IMT及斑块,并可以确定斑块的性质,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探究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2年9月-2012年10月随机抽取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20例,急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急性心力衰竭25例五种病种,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临床病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00例患者的合理用药,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2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有效率100%;急性心绞痛30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急性心肌梗死25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急性心力衰竭25例,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据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昏厥、呼吸困难、心悸等病症得到改善,病情明显好转,心功能得到恢复。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及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率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缺血性脑病诊断的有效手段进行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为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和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病人80例,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再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并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的内膜厚度、观察血管内是否有斑块及斑块的部位、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1.稳定斑块组狭窄程度与不稳定斑块组的狭窄程度无明显的差异(P>0.05)。2.在65例有斑块的患者中,首次脑梗死发病率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1);复发脑梗死的发病率稳定斑块组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P<0.01)。3.血清hs-CRP浓度斑块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愈高,颈动脉斑块愈趋于不稳定,呈密切相关关系;颈动脉的彩色超声通过观察斑块的形态及回声特征,能间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低剂量(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共治疗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总体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等指标及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察组患者TG、TC、LDL-C等指标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IMT水平、斑块厚度改善、HDL-C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